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网络著作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著作权是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传统的著作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传统著作权不同的是,权利人增加了一项新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它是权利人在网络上传播作品的权利。此外,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也面临新的挑战,即如何更好地平衡作者权利和公众利益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美国法为例,认为有必要借鉴美国合理使用制度以完善我国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因特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环境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使用者对享有著作权作品的使用是合理使用还是侵权使用将更加难以区分,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需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关于网络化中著作权合理使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合理使用是现行著作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 ,本文就网络环境下现行的合理使用制度已经或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作品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具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二重属性。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是作品的公共产品属性的体现。作品传播技术的发展对合理使用制度范围的界定具有重大意义。数字传播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交易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范围必然做出相应的调整。个人学习、研究、欣赏等个人消费行为不应再归入网络环境下的合理使用范畴,而涉及公共利益的合理使用也应该严格限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作者的创造积极性,并保证整个著作权市场的有效率运行。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措施使得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环境下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使在网络空间,合理使用制度仍然存在法哲学、经济学、宪法学等层面上的合理内核。为此,要对传统的合理使用制度作一定的修订,使其作为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器能在网络空间继续发挥效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著作权的保护环境变得更复杂,网络服务提供者成为了新型著作权法律关系中的重要角色。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成本低、侵权方式和途径多样化,但维权成本偏高且技术难度很大,从而导致著作权维权复杂化,也给著作权保护机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湖北省新闻作品保护的角度分析,存在新闻作品传播和著作权保护的矛盾升级、新旧媒体融合困难等现象,阻碍到了湖北经济的发展。"今日头条"的著作权纠纷给湖北省新闻出版业带来诸多启示:亟需具体化网络文字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制度、完善新闻作品的合理使用制度,坚持"内容为王",促进新旧媒体融合发展并建立著作权联合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版权法产生以来,经过了很多次的技术革命,每次技术革命都带来在新环境下如何解释和适用版权法的复杂问题.因特网也不例外.因特网带来了著作权人和以社会公众为代表的作品使用者之间新的利益平衡的问题.作为实现著作权人与使用者之间利益平衡的一个重要的杠杆--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环境下受到了新的挑战,需要重新确定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具体内涵和外延以适应网络环境下维护著作权人利益和使用者利益平衡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网络对著作权法的冲击是巨大的,网络环境下,现行著作权法急待修改,而修改的主要部分就是合理使用制度,应当进一步扩大合理使用的范围,使网络和著作权的保护能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对著作权法的冲击是巨大的 ,网络环境下 ,现行著作权法急待修改 ,而修改的主要部分就是合理使用制度 ,应当进一步扩大合理使用的范围 ,使网络和著作权的保护能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东玉 《工会论坛》2006,12(2):123-124
合理使用制度是著作权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容易引起争议的制度,各国著作权法关于合理使用制度的规定不同。需要依据国际条约并借鉴其他国家的著作权法,完善我国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对合理使用的范围做出必要的调整。为适应网络技术的需要,应增加一些新的合理使用情形,将部分合理使用行为转变为法定许可,并建立健全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私人书信是一种物,所有权人有权依据《物权法》自由处分该信件,包括对私信的转让、抛弃、拍卖等,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私信原稿所有权人与私信作品的著作权人非同一主体,如果将私人书信作品类推为文字作品及未发表作品范畴,不仅导致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难以适用,且其与公众知识获取、隐私权等制度间的困境亦不易协调,因此,需要在个案中进行利益平衡。在制度设计层面,借鉴国外立法将私人书信作为“特殊作品”予以规定,并专门构造其发表权制度。同时,通过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来完善私信作品的保护,以协调其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是著作权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板具争议的内容,其为平衡著作权人的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而创设,实质是对已经构成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出于社会的需要,法律规定其为“合理”。我国现行著作权立法对于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的规定过于僵硬、滞后,使本符合该制度旨趣的合理使用行为排除在外,重构著作权合理适用的判断标准,完善我国著作权立法就成为必要之事。  相似文献   

13.
在涉计算机软件侵犯著作权罪的司法认定中,“复制”行为的认定一直是困扰司法实践的难题。从法教义学分析,涉计算机软件的“复制”意涵理解与界定有其独特性。尽管现行立法没有规定“接触+实质性相似”规则,其却成为认定“复制”行为的普遍遵循。因难以取得直接证据予以证明,司法机关对“接触”的判定多适用推定规则,但应区别于民事案件且应当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实质性相似”的认定缺乏统一裁判标准。“实质性相似”不限于计算机软件的整体比对,相似的比例应否具有刑事追诉门槛存在争议。需要通过司法解释或指导性案例进一步明确“接触+实质性相似”的判定标准,统一“复制”行为司法认定的裁判尺度,加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刑事保护。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就相关理论研究还是就具体实践推进而言,当前干部教育培训供给模式备受市场化改革的挑战。我国现行干部教育培训供给模式的形成有其复杂且独特的原因,对其改革不能简单地挪用西方国家的"民营化"改革手段,而要以引进"企业精神"改造现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为重点,立足具体环境、分步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5.
商标权侵犯在先著作权是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一种。大多数国家采用尊重在先权利原则、权利丧失原则、利益平衡原则来协调著作权与商标权的冲突。虽然我国针对著作权和商标权的冲突建立了相应的协调机制,但为了维护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仍需对在先著作权人停止侵权的请求权——撤销权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6.
许多网站为网络用户提供免费存储空间供网民自由上传、下载文档,本身并不直接参与侵权作品的复制、发行,但实际上却提供了发行“帮助”。如果按照共同犯罪理论处罚,存在正犯不构成犯罪、缺乏犯意联络等局限性;用我国《刑法》现有罪名评价,又不符合相关罪名的规范性特征。最有效的定罪思路应当是通过“共犯行为正犯化”理论将网站的“帮助行为”直接解释为“实行行为”,按照侵犯著作权罪定罪量刑,或者另定其他罪名。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与城市化并不必然带来乡村衰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尊重市场规律,发挥乡村比较优势,并处理好如下三个基本问题:一是破除阻碍资源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的“制度藩篱”,实现农业振兴与农民增收;二是消解“乡土文明”与“城市文明”两者对立的固有偏见,深刻理解“土地束缚”、“小农经济”的桎梏之源,改革城乡二元制度安排,构建统一、公平公正的资产交易市场、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制度;三是采用市场激励机制,让农村人口“走出去”,让外部人才、资本与技术“引进来”,在城市化进程的“双向互动”中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思想与表达两分法是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这一原则的立法与审判实践都有着各自的特色。目前,我国著作权法对这一原则没有做出规定,这和思想与表达两分法原则这两个范畴的含义难以界定有关。对思想与表达两分法原则含义的把握,应同时从制定法与判例法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我国著作权法有必要确立这一原则,并在司法审判中使用与之相配套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信上蕴含了“作品”“隐私”“财产”“文化遗产”等多种法律价值,因此,其在世界各国著作权法中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我国著作权法没有对书信予以特殊规定,其多属于文字作品及未发表作品范畴,不仅书信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难以适用,且其与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期限、公众知识获取、隐私权等制度间的冲突亦不易协调。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中,我们应借鉴国外立法例把书信作为“特殊作品”予以规定,并专门构造其发表权制度,以协调其间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