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文杰 《学习月刊》2010,(15):40-41,21
学生穿什么符合身份?在公众眼里.除了朴素的衣着外.就是整齐划一的校服了。如今,新学期要开学了,校服的话题又将被学校、学生、家长们再次提起。然而,就是这样一件件简单的校服,让我们也看到了教育这张皮里的形形色色。  相似文献   

2.
张军 《学习月刊》2010,(15):53-54
乍一看来.这是两件毫无关涉的事.也许有读者要问.既然如此.那你把它们放在一起干什么?且慢,还是容我细细道来吧。  相似文献   

3.
秋之韵     
秋风 秋日,那枝头上绚烂着的片片树叶是一件又一件梦的衣裳。是谁,轻柔的手指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是你?秋风!  相似文献   

4.
舒炜 《廉政瞭望》2014,(8):30-32
法院执行与财产直接打交道,而且执行的强度大小与当事人的利益直接相关.所以执行环节成了腐败重灾区。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刘贵祥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和鸣  启航 《党员文摘》2009,(11):14-15
如果你是一个打工族.每月工资2000多元,你会怎么花?给自己添件漂亮衣服。还是去旅游度假?是约上朋友聚餐.还是存进银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打算。然而,一个靠给人洗脚每月获得2000多元报酬的打工妹.却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资助贫困生。这位打工妹叫刘丽.被媒体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洗脚妹”。  相似文献   

6.
梁衡 《新湘评论》2014,(18):43-46
书这件东西是专门给懂得精神享受、有精神进取的人准备的。当地球上还没有人类之前,草木自生自灭,鸟兽自来自去,史前世界全靠物质的生态自然调节。自从有了人类,就出现了另外一个调节系统———精神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们追求的不是吃、穿、住,而是信息、知识、思想、艺术等。而这些精神财富的最主要载体就是图书。图书有两大作用,一是塑造人,二是为社会传承文化。下面先谈谈书与人的关系。读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人为什么要读书?一句话,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说是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当人们的耳畔再一次响起反腐败斗争的紧锣密鼓之际,在全力投入的同时也于内心产生一种沉思:这腐败.为何屡反屡盛?又似乎以往每一次反腐败之后便是更为严重的反弹。沉思并非杞人忧天。据统计,1979年全国纪检机关立案的经济犯罪仅703件,到1991年即上升为20多万件,增长近300倍。近5年全国共查处党内各类违纪案件875万件,处分党员?3.4}J入,开除党籍is.4万人、由司法机关给予刑共处分的党员42万人,其中县团级干部1.61万人,地师级干部143O入,省军级11O入。腐败案件节节上升,固然有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开放后外来的消极影响及…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道德     
朱海山 《学习月刊》2009,(15):39-39
一个人有道德,一个社会有道德,一个城市是否有道德呢?我觉得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经常说某个人缺德。某个社会缺德.但很少听说某个城市缺德。城市一定有自己的德性.这一点勿容置疑。一个人的德性可以通过一两件事情看出来.一个城市的德性却很难从一两件事情看出.因为城市的德性是综合的.是历史的.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那么城市的德性是不是不可描述呢?我认为完全可以。一个城市的德性.应该用历史的、全面的、人性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我个人认为,考察一个城市的道德,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世声     
吴天 《党建文汇》2007,(12):56-56
环保局李局长走马上任第一天,刚走到护城河边.就碰到一件怪事——一个老人蹲在河边,手持鱼竿,引得路人纷纷过来看。在这黑糊糊、臭烘烘的河里也能钓鱼?这老头儿是不是有病?嘈杂声中,老人旁若无人,全神贯注地盯着水面的七星漂。  相似文献   

10.
陆睿 《当代党员》2014,(8):12-13
当你用一分钟看完这行文字时:新浪发送了2万条微博,苹果下载了4.7万次应用,淘宝卖出了6万件商品,百度产生了90万次搜索……无论是否出于你的意愿,数据每天都为你做着人生笔记:你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与谁联络?心情如何?这些通通可以从你的网页浏览记录、手机通话记录、邮件收发记录、社交网络记录等等当中获得,你的每一个“足迹”都会以数据形式被记录并存储下来。  相似文献   

11.
邓林 《学习导报》2010,(14):52-52
爸爸爱整齐,爱干净,穿衣简单、朴素、老一套。除了早年在法国、苏联等地他穿西装,以后,他从不穿西装。冬天出门散步,不爱戴帽子,不爱戴围巾,下身只穿两条单裤,一条布衬裤、一条涤卡裤:上身一件衬衣、一件毛衣、一件中山装,有时候再套件大衣,下雪天也是一样。谁劝他多穿件衣服,他会说:“没那个福气。”或者反问:“你冷不冷?你不冷干嘛让我多穿?”他不喜欢毛手毛脚,丢三落四。  相似文献   

12.
邓林 《新湘评论》2010,(14):52-52
爸爸爱整齐,爱干净,穿衣简单、朴素、老一套。除了早年在法国、苏联等地他穿西装,以后,他从不穿西装。冬天出门散步,不爱戴帽子,不爱戴围巾,下身只穿两条单裤,一条布衬裤、一条涤卡裤:上身一件衬衣、一件毛衣、一件中山装,有时候再套件大衣,下雪天也是一样。谁劝他多穿件衣服,他会说:“没那个福气。”或者反问:“你冷不冷?你不冷干嘛让我多穿?”他不喜欢毛手毛脚,丢三落四。  相似文献   

13.
冯兴元 《学习月刊》2010,(19):29-30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进民退”的现象广受关注.社会各界议论纷纷。那么,到底是否出现了“国进民退”?如果真的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那它是全面性的,还是选择性的?是一种持续现象.还是一种暂时现象?它的背景和成因是什么?它的出现是好是坏?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这些现象?所有此类问题,都有必要一一辨析。  相似文献   

14.
梁芷珊 《廉政瞭望》2011,(16):33-33
上司或老板总是这样的,你想报告一件事,他的反应是:“这些事情,你不需要对我讲,你去做就成了。”当然你不报告一件事,他的反应是:“你为什么不请示?自作主张。”  相似文献   

15.
清晨 《党课》2006,(9):82-83
那天,妻子下班后把翻新的棉被褥从老远的地方用出租车拉回家。车到社区门前,只见大门紧闭。怪事,平时尽管社区大门管得很严,但居民出入还是很方便的.栽有居民的车辆出入也很自由,今天是怎么啦?她正想让门卫打开大门。一位门卫已经走到车前,礼貌地对她说:“阿姨,对不起,院里正在修路.修路期间车辆一概不能进院,只能停在门外了。”院门离家门还有五六十米的距离,而被褥大大小小有3件,体积又大,她一个人怎么能拿得了呢?正在发愁.两个门卫走上前来,说了声“阿姨,我们来帮您”,便一人抱起了一捆。轮到她.只剩下了一床最小的褥子。  相似文献   

16.
贪字怎么写     
板桥霜 《廉政瞭望》2014,(15):74-74
《论语》有这样一件事,子张请教孔子:“一个怎样的人才可以从政?”孔子答:“遵行五种美德,摒弃四种恶习,就可以去了。”孔子所说的五种美德.其中一项就是“欲而不贪”。  相似文献   

17.
1959年初春,梅宅书房里很暗,只有窗前一点光亮。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披着一件深灰色的上衣,背门朝窗伏案认真地书写着.一连十多天都是这样。他那凝重的神态.融合着书房里的色调.似是一幅庄严的油画。夫人进屋轻问:“何不请秘书笔录或整理呢?”梅兰芳放下笔,郑重答道:“不,这不能请人代笔!”  相似文献   

18.
35岁左右,正是一名青年干部走向成熟,大有可为的黄金年龄。然而,西城区检察院调研发现:自2005年起至去年年底,反贪局共立案受理35岁以下职务犯罪案件18件22人,占案件总数的12.9%。职务犯罪出现了明显年轻化倾向。为什么本应是单位中流砥柱的青年干部贪污问题频发?  相似文献   

19.
前辈风范     
前辈风范彭德怀风范二撷彭德怀同志任国防部长时坚持外出视察,每离一地,在上飞机、乘火车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扫描"一下周围,是不是多了什么东西。有一次.他发现多出了几个捆好的篓子,便问警卫员:"这是什么?"警卫员回答:"人家送给您的水果。"彭总严...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这样形容看山护林:开门见山,出门爬山,白天看山,晚上巡山,鸟兽为伍,日月作伴。如此寂寞枯燥的工作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平的事情,而国有宁乡县黄材林场女职工岳月娥却在林场一干就是14年。14年中,她看护的1000多亩山林,仅失树两株,未发生过一次森林火灾,13年被评为“三无两好”护林点。当地群众誉她为”山林的女守护神”。刚到护林点时,岳月娥还有两个不满七岁的小孩要照料,亲朋戚友对她宁点护林也表示反对,可她想:林场舒适轻松的工种少,如果都去干舒适轻松的工作,谁去护林?如果大家都不去护林,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