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引导是舆论引导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依法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以进一步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谣言与群体性事件如影随形,贯穿于群体性事件的全过程,对群体性事件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湖北石首“6.17”事件中网络谣言肆虐凸显了当地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薄弱与不足,包括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意识淡薄、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和网络舆论引导方法、手段落后等.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实现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必须增强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提高网络谣言防范意识、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坚持“疏堵结合”,转变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和坚持舆论引导主体多元化,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随着微博和社交网站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公众的舆论空间和话语表达权得到进一步延伸和释放,网络舆论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及特征,即传播媒介逐渐多元化,参与主体走向"草根化",舆论焦点日显敏感化,网民行为偏向"群体极化"。这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严峻挑战,即现代虚拟社会的管理意识的显缺失,网络舆论的法律不健全且效力低下,参与网络舆论的治理主体比较单一,缺乏独立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治理机构。进一步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建议在于:增强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网络危机公关能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信息传播秩序;加强媒体正向联动,形成舆论引导合力;注重正面舆论导向,强化主流舆论权威;研判网络舆论性质,着重引导特殊舆论。  相似文献   

4.
郭小安 《理论探索》2012,(6):113-116
在网络媒介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面临着巨大挑战。优化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应实现"两个舆论场"的良性互动,避免价值观割裂和碎片化;通过差异化传播,以应对核心价值观的权威性被娱乐化的挑战;提高传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消除负面信息传播带来的后果;推进网络参与的制度化,解决网络舆论引导与核心价值观传播割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胡献忠 《党政论坛》2012,(10):33-35,1
胡献忠的"虚拟社会管理二重性探析"一文指出,总的来说,互联网主要是在公布信息、引导舆论、集结公众、实施监督等方面提供平台,发挥基础性作用。如何引导新媒体客观、全面地反映事情真相,如何加强青少年网民的网络公德建设和网络行为规范,如何引导广大青少年网民通过互联网进行有序社会参与,是各国政府都在备加关注并努力为之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普及,民众民主意识觉醒,腐败屡禁不止和反腐机制不健全以及民意表达渠道的不畅,极大促成了网络监督的勃兴。但是,可操纵性和欺骗性、非理性和情绪性、极端自由性,以及网络监督的民意背离性、新闻性和时效性都是值得警惕的问题。反腐机关应当依法规范网络监督;建立网络信息快速反应机制,抢占舆论主动权;主动求变,建立政府引导的网络监督模式,实现政府与网民的良性互动;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上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7.
王坤 《学理论》2014,(2):236-238
由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加之当前自媒体强势占领高校信息传播主阵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又面临了一些矛盾和敏感因素,极易引起网络舆情。加强和完善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更新管理理念,拓展管理思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舆论引导,促进舆论管理;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8.
由于网络监督对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双重效应,所以要完善网络监督机制,从而使网络舆论监督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正向作用发挥到最大.可以从政府、网络、人三个方面来完善网络监督机制:从政府方面来说,要打造出网络监督与制度反腐的无缝对接.为此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政府官员财产收入公开制度,搭建网络反腐的制度化平台.从网络方面来说,主流网络媒体要发挥表率作用,引导网络舆论监督,还要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协作,取长补短,形成监督合力,网络媒体也要加强行业自律建设来逐步提升网络监督的正向功能.从人的方面来说,领导干部要学会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监督,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和自律能力,来造就高素质的网民.  相似文献   

9.
网络问政是网络参与型、互动型的政府信息化阶段的突出标志,是电子治理模式的一种体现。中国的网络问政可分为领导或者官员推动的姿态型网络问政,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的引导型网络问政以及由于舆论或者网络性事件导致的压力型网络问政三类。政府需要充分把握网络媒介的差异及网络生态的趋势,探索制度化的网络问政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吴川 《学理论》2013,(14):23-24
21世纪人们完全进入了信息社会,大量网民开始关注我国政治发展,影响力大的反映在反腐问题上。但是,看到网络反腐取得的成绩时,也应该看到不足之处。为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反腐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如下: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利;加强传统反腐形式与新型反腐形式的融合;加强政府政务和官员财产信息的公开;加强传统媒体和网络监督反腐舆论的融合,发挥传统媒体的主流和引导作用;加强网民的责任意识,培育健康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0)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无束缚网络行为、网络信息的裂变式传播和网络舆情处理无固定模式都对高校增强舆论引导力提出了挑战。高校的舆论引导要坚持及时、真诚、平等和落实的原则,通过建立网络舆情预警体系、完善网络舆情处理机制和加强建设高校网络文化占领网络舆论高地,获取广大网民的价值认可,提高自身的网络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2.
刘澜波 《学理论》2013,(29):322-323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真实、及时的反应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诉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阵地。当前,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工作仍存在重视程度不高、投入不充足、缺乏主动性和管理经验不丰富等问题,面临严峻的考验。要把网络舆情信息管理作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规避网络舆情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应积极开辟网络阵地、占领网络阵地,建立舆论评论队伍、培养舆论"领袖",引导网络舆论。同时,建立网络舆情信息监控、采集、研判、上报体系,制定预警措施、快速响应机制和完备的应急预案,将网络舆情有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搭建了公众与国家互动的平台,成为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新型批判力量,但是并不能就此说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相互对立,它们都是朝着政治民主化的总目标前进的。网络舆论管理要遵循"重视潜舆论——导引显舆论——善后尾舆论"的原则,掌握舆论管理的主动权;建立健全网络舆论跟踪监管回应机制;提防舆论监督外衣下的"多数暴政"。  相似文献   

14.
提升政务微博的舆论引导力,在认识层面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沟通理念,尊重公众的信息需求与知情权,在“控制”与“顺应”中找到平衡点,将信息的发布与信任的建构相结合.在管理层面要健全组织管理系统,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立全方位的网络舆情监控、分析和评估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和日常管理.在操作层面要注重网络舆情引导的有效性,转变话语系统,及时发布与回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关注细节,宽容网络批评.  相似文献   

15.
康德颜 《学理论》2010,(8):87-88
网络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是虚拟的网络世界与传统现实社会结合的产物。由于它传播快、波及广、容易被激化等特点,对社会稳定形成冲击。然而,网络群体性事件又是疏导民众情绪,是倾听民意的窗口和社会舆论监督的平台。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频发政府要予以重视,加强管理,提升信息甄别能力,建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因势利导使其发挥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形成网上正面声音的强势,是网络真正成为思想教育新平台的重要保证。如何针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加强网络舆论引导?首先,要凸显引导信息的重要性。对一些重要的导向信息,应及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2)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其重要性已经有超过传统媒介的趋势。网络成为人们了解世情国情、人际沟通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开始深深地影响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主要体现就是党对于信息舆论的引导力。虽然党对于网络的舆论引导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仍存在诸多的不足,这就要求党仍需不断探索增强网络信息舆论引导力的新形式、新手段、新内容,不断加强我们党对于社会主流舆论的把握和引导。  相似文献   

18.
肖应连 《学理论》2012,(35):13-15
探讨网络舆论危机的形成机理和应对机制,对政府在网络上进行危机公关,改善政府公共形象,提升政府执政能力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网络舆论危机调控政策是:构建日常预警体系列;搭建信息咨询平台;成立引导队伍;加强网络道德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飞速发展与新闻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得高校突发事件很容易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而高校所具有的开放性强、青年学生众多、思想活跃等特点也增加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置难度。目前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普遍存在危机意识缺乏、管理能力不足、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树立危机意识、强化信息公开的理念,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应对机制,处理好高校与媒体、公众间的互动关系,努力提升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水平与能力,让校园环境变得更加文明稳定、和谐安全。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媒是推动社会政治沟通的重要平台。当前我国媒体融合步伐加快,颇具特色,促使传统社会政治沟通模式发生巨大变化。文章着眼于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要求,在分析我国媒体融合现状、总结融合时代媒体政治沟通与信息传播新变化与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要通过加强法治监督、强化媒体行业自律、袪除技术壁垒、推进网络问政制度改革等方略举措,不断优化传媒政治沟通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