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施迪文 《法制与社会》2013,(19):141-143
预防性自卫是指一国在受到武力攻击前所进行的先发制人的攻击,它与国际法上国家在"受到武力攻击时"才能进行自卫的规定是不相符的。但是核武器和恐怖主义等新情况的出现对"受到武力攻击时"才能进行自卫的理论提出了严重的挑战,预防性自卫在这种情况下却是合理的。因此,应该承认预防性自卫,同时为防止其被滥用,应该确立合法行使预防性自卫权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是正义的行动。"9·11"后美国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以及后来对伊拉克动武的理由之一都是行使国家自卫权。但美国预防性自卫理论的提出给作为国家主权核心要素的自卫权的相关理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突破。其自卫的正义性与合法性令人生疑,滥用即是扭曲,在未来的国际法发展中,对国家自卫权的实施仍应予以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自卫权属于国家的基本权利———自保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而言 ,自卫权的行使应针对实际已发生的外来武装攻击行为。但是 ,在实践中各国学者对自卫权实施的“时机”和“适度性”、自卫权行使之必要性的判断权归属、“集体自卫权”行使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存在着一些分歧和争议 ,尤其是对所谓“先发制人”的“预防性自卫权”的行使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多数学者认为 ,“预防性自卫权”的行使必须十分谨慎 ,最好由一定国际机构 (比如联合国安理会 )来判断其行使的必要性。本文认为 ,从多数学者认同的观点看 ,美国对伊拉克所实施的“先发制人”的自卫行动似乎缺乏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自卫权适用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民才 《法学家》2003,83(3):145-155
自卫权是国家抗拒外来武力攻击的固有权利.武力攻击是具有严重性质的非法使用武力形式,包括严重的越界恐怖主义袭击.行使自卫权所针对的对象是发动武力攻击的国家和恐怖主义组织这类非国家行为者.自卫权可在受武力攻击的当时或停止后及时付诸实施.只要满足必要性和比例性标准,自卫的武力行动都是合理的和正当的.国家行使自卫权与安理会履行职责共存,但安理会采取的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必要办法可以终止国家的自卫措施.国家有义务将其自卫行动立即报告安理会,而没有报告并不使自卫措施无效.  相似文献   

5.
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是正义的行动,因而国际社会普遍支持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并称之为自卫行动.但美国的自卫行动与传统的自卫却有所不同,主要是在三个方面对传统自卫权有了突破;一是适用范围的突破;二是时间限度的突破;三是比例限度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网络攻击往往由非国家行为体发起,实践中亦罕见有国家主动承认对网络攻击负责的实例。相应地,由于网络攻击的溯源存在技术、政治和法律方面的难题,受害国很难在传统自卫权的框架下对来自他国的网络攻击行使自卫权。非国家行为体尚不能构成传统武力攻击情境下的自卫权行使对象,更不宜成为网络空间自卫权的行使对象。作为替代,近年来将"不能够或不愿意"理论适用于网络空间自卫权的主张"甚嚣尘上"。"不能够或不愿意"理论表面上具有一定的正当性,但从既有国家归因标准和常规的自卫必要性的角度来看,该理论本质上缺乏实然法层面的法律依据,而且在适用时将面临一系列的法律不确定性。中国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造法的进程中,应当警惕将非国家行为体作为网络空间自卫权行使对象的主张,并应努力防止"不能够或不愿意"理论的引入和滥用,以遏制网络空间的军事化。  相似文献   

7.
国际反恐与先发制人军事行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瑶 《法学研究》2006,28(1):148-160
先发制人军事行动原則上应被禁止。但在极端情况下采取预先性自卫,已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响应,其可能的法律依据是联合国会员国或联合国机构对联合国宪章的解释实践。预防性军事行动由于明显缺乏国际法律依据,且这种对自卫权的扩大解释没有被国际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所接受,故仍应予以严禁。求助于联合国安理会应对国际恐怖威胁仍是一种最为可取的做法,为此各会员国有必要在武力使用的具体标准和程序问题上尽可能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现代战争经历了一次从非法到合法的转变,它必将又会回到新的起点上.在其中,备受争议的国家自卫权带来的只有军备竞赛、军事集团和各种关于自卫的借口.随着世界人权观念的觉醒和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自卫权的取消提供了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9.
现代战争经历了一次从非法到合法的转变,它必将又会回到新的起点上。在其中,备受争议的国家自卫权带来的只有军备竞赛、军事集团和各种关于自卫的借口。随着世界人权观念的觉醒和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自卫权的取消提供了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0.
自卫权是一个国家的自然权利,也是所有国家尊重其他国家领土主权的一般性义务的例外。本文试分析国际法在反恐怖主义"自卫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之初,美国以"反恐"为名、打着"为了正义"的旗帜,先发制人地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然而,这场反恐战争中自卫权实施之合法性基础是令人质疑的。21世纪,国际反恐被提升为热烈讨论的议题之一,本文将从国际法中"正义观"这一价值角度出发,通过对反恐自卫权相关概念的辨析,去批判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所标榜的"在反恐中实施自卫权之正义战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自卫权是《联合国宪章》(以下简称"宪章")规定除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以外国家禁止使用武力的例外。但《宪章》并没有对自卫权行使做进一步解释,导致各个国家为了国家利益在自卫权行使的特点、条件上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为自己的行为寻找依据,本文就此问题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于 2 0 0 3年 3月 2 0日对伊拉克动武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反恐自卫权理论。美国在打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时曾成功主张过这一理论。在 2 0 0 1年“9.11”事件发生后 ,美国迅速宣布该次袭击已构成对美国的武装攻击 ,在根据情报将肇事元凶锁定为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后 ,援引《联合国宪章》第 5 1条关于自卫权的规定对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发动了代号为“无限正义”的军事行动。笔者认为 ,“9.11恐怖袭击”能否构成宪章第 5 1条意义上的武装攻击值得怀疑 ,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实际上得到了被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承认的阿富汗合法政府的同意 ,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排除了美国干涉阿富汗内政的嫌疑 ,其完全可以在“根据同意的干预”之基础上使美国使用武力的行动合法化 ,而不用借助颇有争议的“自卫权理论” ,这样解释也符合安理会第 13 68号和 13 73号决议“依据宪章自卫”的要求。美国提出这一理论旨在支持其单边主义政策 ,为新干涉主义张目 ,为美国霸权下的“民主和平”充当工具。  相似文献   

14.
刘梦 《法制与社会》2013,(21):163-164
国际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社会在反恐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自卫权是反抗恐怖主义活动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在新时期下恐怖主义呈现新的发展特点,自卫权于今日的行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其部分规则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通过剖析反恐与自卫权之间的联系与牵制关系,解读联合国宪章等相关法律规范深入探讨反恐对国家自卫权的挑战与发展,可以推进国际反恐斗争良性实施,从而最终实现国际社会的和平安全。  相似文献   

15.
国家的自卫权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文认为国际社会对自卫权的行使既存在的肯定,同时又存在限制,包括程序性限制和实质性限制。  相似文献   

16.
赖志刚 《法学杂志》2002,23(1):63-64
"政府邀请"因国内冲突和国外威胁而产生,应前者而进行的干涉与国际法的不干涉原则及民族自决权相冲突.而对于后者进行的干涉,是集体自卫权的体现,但在现实中同样可能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问题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联合国宪章》禁止威胁或使用武力,同时规定了安理会执行行动和会员国自卫权两项例外。1990-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安理会678号决议又提出了“授权”使用武力的问题。这是在联合国框架下以武力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种新的可能性或范式。本文通过对宪章有关条款及实践的分析认为:授权使用武力是安理会为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而建议采取的行动,联合国会员国根据安理会的这种建议自愿决定是否动用武力,会员国在安理会授权下动用武力一般属于单独或集体自卫性质;但这种使用武力不仅要受一般国际法有关条件的限制,还要受授权的军事目的的限制,安理会不仅可以授权使用武力,也可以通过决议要求停止一切武力行动包括自卫;安理会在控制一切武力方面享有最终决定权。本文还对“9.11”事件后美国对阿富汗动用武力的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七年之前的"伊拉克战争"背后不仅仅是无辜死者的亡灵和生者的哀怨,让我们更多反思的应该是这场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其预示的问题。"预防性自卫"是否是战争的合法性基础?美国为何一意孤行的采取"单边行动"?本文试在解释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基础,并简要探讨其背后的制度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玉峰 《法人》2014,(11):44-46
正在吴革律师看来,律师是国家赋予公民的一把"自卫之剑",作为国家司法共同体的成员,律师在办案的同时,要做一名精神贵族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二十二个专业委员会中,宪法与人权委员会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成立10年来,吴革律师一直担任该委员会主任。自1991年《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发表至今,人权保障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策;2004年"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  相似文献   

20.
何蓓 《法治研究》2016,(3):124-131
2014年以来,解禁集体自卫权成为日本在安全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动向。《日本国宪法》第9条虽然确定了以“和平主义”为基础的“专守防卫”政策,但多年来,日本政府通过解释修宪、加强日美安保体系并辅以制定国内安保法案的路径,不断蚕食“和平宪法”的内核。从法律角度看,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不仅违背了日本宪法和平主义的根本原理,也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颠覆。同时,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具有明显遏制中国的倾向,我国必须采取多种举措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