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5岁的何喜梅是炮台镇小有名气的裁缝,她做出的服装式样令顾客赞不绝口。何喜梅18岁便开始拜师学裁剪,为了能掌握裁剪技巧,她专门收集别人不用的废弃布头进行练习,一练就是十几个小时,手磨出血泡了,也没见她喊过一声疼。由于她不怕吃苦、勤奋好学,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能独自裁剪制作衣服了。不久,她就开起了自己的缝纫店。刚开始,顾客不多,每天赚的钱还不够交房租的,曾想过放弃的她,在家人的劝说下又重新鼓起了  相似文献   

2.
挂牛头卖马肉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说:齐灵公喜欢女人穿得像男人一样,于是齐国的女人都穿上了男装。这样一来,齐灵公又不高兴了,就派官吏去禁止女人们穿男装,说:“凡穿男装的女人,就撕破她的衣服,割断她的衣带!”之后,虽然受到裂衣断带处罚的人很多,但女人们却照样穿男装。一天,晏子朝见齐灵公,齐灵公便问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乔宁瑜从小就不能忍受脏乱,她把这种习惯带到了大学,不仅让宿舍里窗明几净,还有一手形象设计的"绝活"。有一次,她去另一个女生寝室帮助搭配衣服,上洗手间的时候,无意中看到门上画了一个心形。本来是代表浪漫温馨的心形,却被粗糙地画在卫生间门上,非常刺目扎眼。于是,她向一位室友要了一小块塑料纸,剪出几个憨态可掬的卡通人物,贴在卫生间门上,  相似文献   

4.
刘建明 《党课》2014,(10):73-74
《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非常喜欢紫色的服装,结果“一国尽服紫”,齐国上下从大臣到百姓便都做了模仿秀,向齐桓公看齐,以衣紫为荣。于是,紫色布料价格猛涨。齐桓公对此深感忧虑,管仲就建议他从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做起。当天,齐桓公就脱下了紫色的衣服,同时凡看见官员有穿紫色衣服的,就大声说:“离远点,我讨厌紫色的衣服。”结果,当天朝中侍卫近臣便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二天,都城中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三天,齐国境内全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4,(17):123-123
劳拉·罗伊斯是佛罗里达州一名律师。自从5岁女儿上了学前班,她发现自己根本没时间辅导孩子做功课。于是,她做了一个有风险的重要决定:辞职,与另一名律师合伙开了一家事务所。“我希望亲自接送孩子上下学,和她一起做作业,带她去学芭蕾、弹钢琴。如果你要做全职工作,就不可能做到这些。”  相似文献   

6.
邹华义 《党史文苑》2009,(10):45-50
深夜伴妈妈韬奋8岁那年,二弟6岁,还有一个妹妹3岁。3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他妈妈查氏亲手做的。为了生活,妈妈还时常收些外面的女红来做,白天忙,晚上也不歇。韬奋见到妈妈这般辛苦,每次总是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7.
一 1907年1月,李坚真出生在广东省丰顺县小胜乡一个偏僻穷困的小山村,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佃农。由于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李坚真出世仅8个月。就被父亲以8吊铜钱的身价,将她卖给邻村蕉头窝朱家做童养媳。这是一户好人家.公公、婆婆视她为女儿.比她大几岁的丈夫也把她当做亲妹妹。  相似文献   

8.
身残志不残     
近日,笔者在四师七○团三连见到邓蔚娟的时候,她正在鸡舍喂鸡,看到她给鸡的食槽里填料、加水时,很难想像她是一个视神经高度残疾的女人。1973年2月8日,邓蔚娟降生了,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两年后邓蔚娟的妹妹出生了,一家四口人生活得其乐融融。但是就在邓蔚娟6岁的时候,这美好的一切都被打碎了。那是1979年11月的一天,一个歹徒冲进  相似文献   

9.
程根 《党员文摘》2007,(7):11-12
1933年春,一个细雨绵绵的下午.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局委员长刘少奇途径瑞金城郊的一个叫胡岭背的村边时,忽听一阵凄厉的哭喊声从不远的一片丛林中传来。刘少奇快步走了过去,只见一个60多岁的老大娘伤心地哭喊着,还将自己的头朝一棵树上撞。她身后,一个30多岁的壮年男子拽着她的衣服。显得悲伤而无奈。  相似文献   

10.
水滴 《廉政瞭望》2008,(1):30-31
生死约定,女警官帮死囚“妹妹”寻亲 1998年7月的一天早上,33岁的丹东市公安局看守所女警官王静监号里进来一个膀大腰圆,看上去比男人还要结实的杀人犯。女囚叫高俊燕,28年前,刚刚出生她就被父母抛弃,养父母把她培养成一名柔道运动员,后因腰伤退役。她向“干妈”借了5000元钱,买了一辆出租车,仅开两个月,就遭遇交通肇事报废了。“干妈”知道后,不断向她讨债,她拿不出钱,在一次吵闹中失去理智掐死了“干妈”。  相似文献   

11.
一身橄榄绿,—张黝黑的脸庞,一双粗糙的手,一种与实际年龄不相府的成熟。她们与众多美丽的女孩一样有着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她们爱玩、爱美、更爱浪漫。但她们却选择了不—样的人生,她们就是驻扎在农九师一六一团十二连的孙龙珍民兵班的姑娘们。为了妹妹能上高中她选择了不上大学有着男孩性格的21岁的罗琦,是来自一六七团的女青年。从小就向往军营生活的她,2003年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湖北省鄂州大学的电信大专班。当时妹妹也因为学习成绩好,考入了兵团二中。由于当时家里经济周转不开,自己上大学还要一笔不小数目的钱。于是她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让妹妹去读了高中。每年的七八月份,她看着手里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去上大学的学生,她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总会暗自流泪。2005年初,罗琦报名并毅然地走进了民兵班。她相信这就是自己实现梦想的一所大学。她说:“民兵班就是一所大学——社会大学。在这里,让我学会在家里乃至在真正的大学都学不到的农业知识和科学技术,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大集体里生活、与人交流。虽然民兵班的生活有些枯燥、有点累,但我的每一天都是快乐充实的。”  相似文献   

12.
正卢凤梅是四师七十三团特色园区的一名蔬菜大棚承包户,今年已经46岁的她留着一头短发,身体微胖,说起话来带着浓浓的河南口音,一看她那身板就知道是一个特能干的人。卢凤梅与丈夫马留方于2011年从河南来到七十三团,他和丈夫一起打工,有空的时候就在特色园区帮助妹妹管理温室大棚。通过给妹妹帮忙,  相似文献   

13.
刘霄 《廉政瞭望》2014,(18):10-10
一个很有名的“80后”作家,曾感叹过“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说,她说:“上了大学,才发现知识只能延迟命运,而一点也改变不了命运。考不上大学,18岁就失业;上了大学,22岁就失业。”她观察到周围许多同学在认识到这一悲凉现实时。都哄然叹气道:“还是读研吧。”  相似文献   

14.
像沃土需要耕耘一样,人的心灵也需要耕耘。只有辛勤、精心、适时耕耘,才会使人的心灵不断地净化、丰富和升华。听说过一个北大学生刘默涵的感人故事,她来自河北省无极县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12岁时,父亲暴病去世,从此,她与常年卧病在床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相依为命。经过努力,她考上北大。一个原本没有生活来源、连学费都交不起的穷学生,靠勤工俭学,不仅完全养活了自己,承担了母亲和妹妹的  相似文献   

15.
南方 《党建文汇》2006,(3):51-51
今年24岁的肖珊2003年7月毕业于湖北美院。毕业后,肖珊南下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家具城里做策划,一有时间就花心思把那些新潮家具布置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创意空间,并逐步将美学知识融入到家居搭配上来,以刺激顾客的购买欲。为了使这些风格更贴近生活,她还特意跑到许多朋友家里咨询、实践。因此,很多人愿意到她这里来买家具,顺便问她搭配方法,更有许多已经买了家具的顾客请她到家里搭配家居。  相似文献   

16.
阎女士遇到了烦心事儿:常有人莫名其妙地敲门,开门后楼道里却又空无一人。还有一次,她刚出家门就被扔在门口的香蕉皮滑倒了。阎女士觉得有人在故意捉弄自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与自己有矛盾的叶女士。于是她找对门的叶女士去问个究竟。没有真凭实据,叶女士不承认。她想了个办法收集证据,在自家门上安装摄像头,把它接到电脑上,这样楼道里的情况都能监视了。这摄像头刚装上没多久,叶女士就把阎女士告上法庭,说她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要求立刻拆除摄像头。  相似文献   

17.
张茂清 《党建文汇》2002,(10):43-43
有个女孩高考落榜,工作没找上.一气之下,学做豆腐。她想,成绩不理想,误了前程,这豆腐再做不好,我简直成废物了。于是,她在工艺上狠下了功夫。那地方是个千把人口的小镇,早晨第一个喊卖豆腐的就是这位姑娘,天长日久,很多人家连钟表都不用了,干脆听姑娘喊卖豆腐时起床,她成了小镇的报时钟。姑娘勤快,豆腐做得细心,这就多了不少回头客,一天做一推车不够卖,就做两车。  相似文献   

18.
我的孙女4岁时问我:“蚂蚁怎么睡觉,是趴着睡,还是仰着睡?”“虾在水里游,又不走路,它要那么多脚干什么?”“太阳为什么是圆的,有方的太阳吗?”我只能回答最后这个问题。我说,太阳都是圆的。她却说:“那我画一个太阳行不行?”于是,就在纸上画了一个方太阳。现在,她15岁了。我刚  相似文献   

19.
我叫赵颖丽,今年54岁,是长春市双阳区夕阳红俱乐部的经营者。1985年我选择了服装裁剪行业,并在同年5月1日正式挂牌营业,当晚我一夜没合眼。是党的春风融化了我冰冷的心,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我要用实际行动报答党。于是在我的小店立下了不成文的规矩:信誉第一,顾客至上;不做金钱的奴隶,用行动体现党的好政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免费为孤女寡妇传授裁剪技术,帮助更多的妇女走自强自立之路。1986年秋,一位少妇来为刚病故的父亲做寿衣,取衣服时钱不够要由手表做抵押.我没留。几天后她专程来道谢,并哭诉从小失去母亲…  相似文献   

20.
会走路的梦     
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起来。她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4岁。没有了孩子的维系,又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再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