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这个著名的"修正主义公式"出自于伯恩施坦《崩溃论和殖民政策》一文。该公式的提出意味着伯恩施坦正式公开了他的修正意图,并转向修正主义。而这一公式则是伯恩施坦在同英国社会主义者巴克斯的争论中直接提出的,两人的争论涉及有关资本主义三方面的问题,即资本主义是文明的还是邪恶的;资本主义是否会迅速崩溃;社会主义的实现能否通过资本主义文明的整体演进。在这一争论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伯恩施坦转向修正主义的起点是对教条革命者的批判,也正是以此批判为基础,伯恩施坦逐渐远离了马克思主义,彻底转向修正主义。  相似文献   

2.
伯恩施坦的生平和思想发展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为背景,对伯恩施坦的生平和思想发展过程做了全面的评介,并对社会主义运动和学术界对伯恩施坦的看法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不同,伯恩施坦认为资本主义有可能不会发生能成为社会变革前奏的巨大危机,因而不能寄希望于发动一场革命来实现社会主义,而应该考虑"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在这一总的原则指导之下,伯恩施坦对许多实践中的问题都提出了具体策略,如农业问题、合作社问题、殖民地问题等.这些具体问题的策略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伯恩施坦的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进行了评析。文章认为,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表现在民主和专政问题上,就是把民主超阶级化。其思想来源是拉萨尔、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国家观。这种国家观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思想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术界对卢森堡的民主思想研究较多,但对她的民主思想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鼻祖--伯恩施坦民主思想之间存在的区别,却关注不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没有认识到伯恩施坦所说的民主与卢森堡强调的民主所存在的本质区别.伯恩施坦抽象地看待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认为"民主"就是不存在阶级统治的全民民主,卢森堡以其独特的民主观对伯...  相似文献   

6.
"和平长入论"在社会主义运动中有着重大影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健全的民主制度下,存在着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基本上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对"和平长入论"要做历史的、时代的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伯恩施坦与卢森堡关于资本主义信用的争论,是其围绕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争论的一部分。卢森堡对资本主义信用的看法与马克思基本一致,她试图通过反驳伯恩施坦来捍卫马克思主义。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则持怀疑态度,他试图提醒人们注意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社会民主党策略的影响。争论表明了双方在方法和社会主义策略上的分歧,即社会改良与社会革命的分歧。历史发展表明,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片面性。  相似文献   

8.
在饶勒斯的社会主义思想中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他具有真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对无产阶级事业的献身精神,严厉谴责资本主义制度和各种反动势力,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进行了不懈斗争.但是,他在哲学思想上倾向于唯心主义和折衷主义,在政治策略上主张通过和平、渐进、改良的方法向社会主义过渡,支持米勒兰入阁;他不赞成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否定,又力图调和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之间的原则分歧.总的来说,他作为真诚的社会主义者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坚强战士,对法国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伯恩施坦在1880-1895年间的思想变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伯恩施坦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著名理论家和实践活动家。他在1880—1895年间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此期间,他于1881—1890年间担任《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在担任《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后期到1895年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有了新认识。对于这些新认识,今天我们应当给予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正学术界所熟悉的殷先生,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与历史领域的翻译和研究大家。翻译方面,伯恩施坦的最重要著作《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当代德国社民党著名理论家托马斯·迈尔的《社会民主主义导论》和《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就是出自先生译笔。先生还与他人合译过日本学者小野信尔的《救国十人团运动研究》、德国学者米特等编著的  相似文献   

11.
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直接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衰。能否把握住国际形势变化,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列宁在帝国主义危机加剧、世界大战爆发的新形势下,提出了社会主义"首先胜利论"等革命理论,建立了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党和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战争的性质,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战争;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坚持统一战线;把反法西斯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在冷战时期,由于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力量对比判断不够准确,应对冷战的战略和策略出现了偏差,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缺乏全面的认识,对发达国家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挑战估计不足,没有处理好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致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相似文献   

12.
"美国社会主义例外论"是西方学界争论已久的议题,并引起美国社会主义和美国工人运动史研究者的关注。美国共产党的历任领袖也经常出现关于"例外论"的言论,其中,美共书记杰·洛夫斯顿还曾因发表过类似言论而被驱逐出党。事实上,洛夫斯顿并不认为美国的资本主义不存在危机,美国的工人阶级不会进行革命。他的"例外论"是在列宁帝国主义论基础上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情所进行的分析,认为当时的美国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阶段,工人阶级还不可能起来革命。从根本上说,洛夫斯顿的"例外论"是美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美国化"和"布尔什维克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作者在多年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为回应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试图为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翻案的文章,而撰写的一篇有关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研究的长文.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分别对伯恩施坦其人、他的修正主义学说、社会改良主义路线等进行了深入的评析.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经过了"占领下的和平革命论"、"占领下的暴力革命论"、"争取和平过渡论"、"人民议会主义论"和"资本主义框架内民主改革论"五个阶段.从1970年党的11大以后,日共始终坚持走"人民议会主义"的道路,并认为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苏东巨变后,日共21、22大认为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民主改革"是21世纪日本迈向人类"共同社会"的当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本 来不应该成为问题,然而,国内外却有人公开质疑,提出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于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以及儒家社会主义等,形成所谓"等式论".针对所谓"等式论",我们必须予以辨析和澄清,理直气壮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续写第二个百年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国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学者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中,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比较典型的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共产主义"、"一种新版的马克思主义"、"后社会主义论"等。对这些观点的评析有助于在国际范围内正确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处于全盛时期的资本主义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危机过后,西方学者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刻反思。他们围绕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现状及其前景两大问题,提出了资本主义"特征论"、资本主义"改造论"、资本主义"崩溃论"、资本主义"替代论"等不同论调。显然,西方学者的这些论调都是基于自己的研究视角对危机后资本主义世界所作的现实分析,因此某种程度上既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情绪化。无论如何,这些反思为我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未来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作为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普列汉诺夫毕生反对各种关于落后国家发展的"跳跃论".他提出的俄国社会发展规划在理论上是有力的,在反对民粹派时起过决定性作用.后来俄国马克思主义运动走上了一条新的"跳跃"之路,而又未能克服落后给社会主义带来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一个新的飞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了"阶段性质变",开始进入制度完善和内涵提高的新境界;从21世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正在"触底反弹"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空中加油";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多极格局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一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曹普 《工会博览》2013,(23):12-14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至1987年十三大,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段.在这个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许多重要命题,都相继提出或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轮廓.本文拟从简要回顾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三步走"发展战略论三个命题提出和确立的过程入手,对这个时段党的重要理论建树略作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