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公安执法力求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分析公安执法实践中“三个效果”不一致的种种成因,要正确理解在执法中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重要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三个至上”的理念,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运用理性、文明的执法方式,提高正确处理法律和政策的关系的水平,不断提高公安民警的政治素养和执法水平,从而实现公安执法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司法的社会效果主要体现于司法对社会的功能和社会对司法的认同。"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当前衡量审判工作的重要标准。在司法公信力缺失的今天,应当推进审判公开制度、建立裁判文书质量管控机制、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提升司法审判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切实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未成年罪犯的合法权益,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检察工作中要合理运用和解规则。  相似文献   

4.
研究检察工作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当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二者相统一是执法的技术性方面成熟和完善的标志,也是不同法系的共同目标。法律效果是社会效果的基础和“底线正义”,社会效果是法律效果的目标和价值追求。检察工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实践路径包括:转变司法观念,提高职业操守;拓展具体制度的适用空间;民事检察工作中抗诉的软化与再审检察建议的使用;加强对行政申诉的检察监督,从源头上减少涉法涉诉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在坚持“执法如山”理念的同时,也应当逐步树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执法如水”理念,使司法治理刚柔并济,最终达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效果。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执法如水”理念:一是以协商正义补充规则正义的不足;二是强调法律与情理的互动;三是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司法理念从“执法如山”到“执法如山”与“执法如水”并重的转变.不仅要做到观念上的接受,而且至少应当从开发司法服务功能、发展多元解纷机制、强化诉讼指挥职权、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充实司法救助内容五个方面着手,进行制度上的建设和实践上的落实.促进司法方式的转变.使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得到维护。  相似文献   

6.
保护警察执行公务是维护法律尊严、确保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警察执行公务的法律保护是对各种干扰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法律惩戒,以保障警察顺利履责并获得执法效果。对我国警察执行公务的法律保护,要从转变观念入手,从执法的全程对警察执法提供足够的法律保护,在对警察执行公务进行保护的同时实现对警察执法权益最大限度的维护。  相似文献   

7.
"警种化"调解工作机制,是将调解工作渗透到公安工作的各个部门、每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安牵领的多种调解模式在社会矛盾化解、群众纠纷解决中的作用,预防一般性矛盾纠纷转化为民事案件,民事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甚至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做到规范执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有机结合,以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我国的主流司法思想之一。江苏法院系统在司法实践中强调两个效果的统一,并将其作为司法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精神。但是,由于评判标准、影响因素、自身矛盾等方面的原因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其背后最核心的根源表现在司法队伍素质、公民法律意识以及社会主流媒体等方面。因此,要提升司法队伍素养,确保司法审判公平正义;加强公众法律意识修养,营造和谐的法治社会氛围;提高社会主流媒体水平,准确把握司法过程中的民意。更要完善司法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司法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深化司法改革,从而最大限度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当代司法改革的历史进路经历了法统的恢复、司法技术的完善和司法体制的改革三个阶段。公正、效率和权威,是中国当代推动司法改革所必须秉持的价值向度。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法律价值与社会价值、专业司法与人民司法、本土司法与化外司法是推动中国当代司法改革必须要处理好的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性化审判”制度,对未成年犯实行庭前访、庭中访、释后访,有针对性地从“法律、道理、亲情和社会”的角度进行帮教。在开展审判工作的同时,力争最大限度帮助失足孩子,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在房价过快上涨的背景下,2010年国家出台房产新政,各地限贷、限购政策随之出台。由于对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理解与执行的不统一,全国各地对房产新政引发的退房案件裁判各异,不利于引导人们理性购房。原因在于法院普遍调解解决纠纷弱化了司法规则;民意对司法的侵蚀,使司法不能有效回应;法律规则本身的纠结影响了裁判的统一。只有正确辨析房产新政的法律性质,才能找到规范统一司法的路径。为此要警惕因过度调解而牺牲规则,因提倡调解而丧失原则,因迁就民意而回避法则。建设法治社会,司法不仅应考虑社会效果,更要考虑社会预期及裁判导向。  相似文献   

12.
刑事裁判文书质量是体现法官司法能力的重要标杆.当下,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缺失严重影响着刑事裁判文书的质量,严重地制约法院审判功能的发挥.努力提高刑事裁判文书说理性,有助于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有助于提高司法裁判社会认同度与公信力,也将对我国刑事判例制度的建构大有裨益.为了提高刑事裁判文书说理性,应进行裁判文书工作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美对警察执法行为的法律规制模式存在差异。美国宪法和司法判例对规制美国警察执法行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官在判例中通过对宪法条文的解释,积累并抽象出规制执法行为的规则,摆脱了法律文本表述对司法的制约,实现了较好的执法规制效果;我国主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发布司法解释对警察执法进行规制,强调立法过程的逻辑严谨和文字表述精湛,但忽视司法过程的能动性,法律适用受制于文本表述的局限,因而有时缺乏可操作性,难以实现实效。我国法律对警察执法规制应更注重实用主义,从"立法规制"向"司法规制"的思维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司法效果包括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作为法律功能实现程度的具体表现,司法效果反映的是一个法域司法运行的整体状况。通过对司法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人们可以掌握法律对社会需要的反映程度,社会对法律的认识和遵守程度,司法裁判的公正程度等,它是立法完善和司法改革的重要依据。阐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对司法效果的影响,有助于设计司法效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法制是指国家的法律与制度,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统一,其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加强法制教育,并以此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之一。只有加强法制建设,才能做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实现司法公正必须加强法律监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正是执法和司法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价值观念,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保障。要实行社会法治化就离不开法律监督。法律监督应当成为维护我国司法公正的主要手段。法律监督和司法公正是法律实施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通过法律监督实现司法公正,具有其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作为承担法律监督职责的检察机关应具有义不容辞的义务。  相似文献   

17.
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公正廉洁执法是根本,也是保障,公正廉洁执法对于指导基层公安部门执法有着重大而现实的意义。基层公安部门执法应从思想转变、主体培育、关键环节、执法效果、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入手,力求在执法理念、执法素养、执法行为、执法模式以及执法监督上取得突破,从而实现公正执法与廉洁执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执法细则是在执法实践不断增多、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而对法律法规进行细化的结果,它在抽象概括的法律规范与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之间架起了一个桥梁。执法细则统一了执法标准,缩小了行政裁量权,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确保了执法的公平、公正、高效与廉洁。执法细则应以省级地方规章的形式来体现,以此来保证其制定的高效性、执行的强制性、司法监督的可行性以及一定范围内法制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赋予行政机关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权力。适度的自由裁量可以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体现法的灵活性。依法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有利于提高执法效率。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从立法、司法监督、执法等环节进行控制,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中美政府执法与法院司法关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法与司法的关系既是宪政问题,也是经济法实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美国,二者是事中制约的关系,中国是事后的监督保障关系。相对而言,美国的制度安排更为合理。法院对经济执法的事中制约,不仅是以权力约束权力的需要,而且是实现社会正义、提高执法效果和效率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