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部《十五贯》,牵动万人心。为民伸冤的苏州知府况钟历史上确有其人。况钟(1381———1442年),字伯律,号龙冈,江西靖安县龙冈洲人。他屡试不中,以小吏起家。明宣德五年(1430年),明宣宗朱瞻基诏选“廉能有为”的官吏出任知州郡长官,况钟经人推荐被任命为苏州知府。他为人精明,办事干练。在任期间,体恤民情,除暴安良,减免赋税,赈济饥民,重才兴学,时称包龙图再现的“况青天”。整顿政务,除暴安良。上任苏州知府之初,况钟故作愚鲁,表面上对属下吏员的阿谀奉承虚与周旋,暗地里私行察访,周密调查。数月后,相…  相似文献   

2.
何集 《法治纵横》2014,(20):48-49
苏州况公祠里有一副对联,上联写的是:“一肩行李,试问封建官场有几”;下联写的是:“两袖清风,且看苏州太守如何”。每每读到这副对联,我都要为撰联者叫绝,短短24个字,化用的是况钟的两首诗,更是把况钟的一生特点概括得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宋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始终以天下为己任,虽然几经贬黜,但仍关心朝政得失。景裕二年(1035年)范仲淹被拜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范仲淹入京,宰相吕夷简立即派人对他暗中威胁,警告说:“汝既非言官之职,不得妄议军国大事。”范仲淹无所畏惧,认为议论国政,是其本职,宁可舍官弃命,不能姑息奸恶。吕夷简知其难以对付,便调虎离山,让他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开封府素称难治,其为京都之所,皇亲国戚,官僚大族,错节其间,奸富猾吏,横行不法之事很多。吕夷简妄图让范仲淹缠绕于繁杂事务中,吕夷简这一计可谓…  相似文献   

4.
勤俭忍三字为经;历五朝居官清正。这是后人为明代廉吏徐九思写的一副对联。徐九思,字子慎,江西贵溪人。他为官清正爱民,后来因不顺从大贪官赵文华而离开官场。徐九思40岁踏入仕途,初任句容知县。到任后,他先仔细了解情况,然后着手整肃吏风。有个县吏手脚不干净,窃藏公牒并偷盖官印,被他当场抓获。这名县吏被审,一些人都来求情,说他只是因亲戚关系,为某人补公文办一件小事。徐九思坚持依法治此人“窃印罪”,使县里的佐吏“人人惴恐于法,不敢有所舞弊”,不再“擅揽词讼”。徐九思在句容任知县9年,不但清廉,而且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百姓都知道…  相似文献   

5.
茅屋三间,半藏农具半藏书;几薄田亩,一望春风一望雨。这是后人为颂扬清代廉吏王尔烈而作的一副对联。王尔烈是关东辽阳人,在乾隆、嘉庆年间为官。他有才而廉明,博得“双肩明月”之誉,嘉庆帝称他“老实王”。这里面有好多故事。有一年,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回京。嘉庆问他:“老爱卿家境如何?”他答:“臣家有茅屋三间,里面半藏农器半藏书;还有薄田数亩,那是一望春风一望雨啊!”嘉庆欢喜地说:“老爱卿为官清廉,朕是知道的。”想了想又说:“这么办吧,你离京去安徽铜山,掌管铸钱之事,在那里任职3年,也许你就富有了。”当时,铜山设有朝廷御制铜锭的铸…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靖宇县原县委书记李铁成,东窗事发后,面对办案人员,侃侃而谈,大发议论,他说:“你我都是县处级干部,但实际权力有本质的区别。在实质意义上,你在省直机关,只能称做‘吏’,我是靖宇县县委书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官’与‘吏’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管人的,能够决定别人的命运;后者是管事的,所以即使级别再高,也没有当家做主的‘官威’。”李铁成阁下这段高论,一下子把我弄蒙了。我好赖也算是个知识分子,但想不到“官”和“吏”有这么大的区别。李铁成虽然是个大贪官,但不影响人家是个“大学问家”。我爱钻牛角尖,为了落实一下“…  相似文献   

7.
“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已; 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 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 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在中央电视台虽播出许久,但这首主题曲仍时时在我的胸中激荡,于成龙那栩栩如生的形象仍时时感染着我。一个封建官吏,为官二十四载,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自甘淡泊,忠于职守,被康熙帝称为“天下廉吏第一”。他为我们谱写了一曲磅礴天地、凛烈万古的正气歌,他的精神值得称道,值得敬仰,对于当今世界,对于共产党人,无论为政、为官、为…  相似文献   

8.
“一钱斩吏”之断想马良德宋代,崇阳县张县令发现库吏偷了一枚小钱,遂杖之。谁知这吏不识时务,竟在衙上质问知县:“我不过拿了一枚钱,犯不上这般打我,难道你能杀了我不成?”张知县闻之勃然大怒,遂拔剑刺之,那吏当真被张县令杀了。这是宋人罗大经编写的《鹤林玉露...  相似文献   

9.
郑板桥(1693——1765)是“扬州八怪”的主干人物。这位“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七品官耳”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坎坷人生道路,在乾隆十八年(1853)因“忤大吏”罢归乡里。又经过十二年颠沛流离的卖画生涯,病死于家乡兴化。而他的诗、书、画艺  相似文献   

10.
崔永东 《中外法学》1999,(2):97-104
<正> 一、从云梦秦简看秦人的预防犯罪思想 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的秦简中,有《语书》和《为吏之道》两篇,其中对如何预防犯罪问题颇有探讨。要预防犯罪,须首先认清犯罪的原因。《语书》云: 民各有乡俗,其所利及好恶不同,或不便于民,害于邦。 所谓“乡俗”,指一地的社会习俗,引文句意谓:一地有一地的社会习俗,不同的社会习俗使人的行为模式也不相同,不良的社会习俗会把人的行为导向损害民众与国家利益的方面。这是把犯罪原因归结为社会“恶俗”。但《语书》中又特别强调了人的“淫失(佚)”、“间(奸)私”和“私好”之心即各种膨胀的私欲与犯罪的关系,而《为吏之道》则直接把犯罪原因归结为人的“贵货贝”之类的乱欲,这就点明了犯罪的人性原因。  相似文献   

11.
庄秋水 《政府法制》2013,(27):46-46
1922年,梁启超应苏州学界之邀作一一篇演讲。他向在座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进学校?”他估计回答十之八九是“求学问”。然后他又问:“你想学些什么?”回答则可谓人言人殊。  相似文献   

12.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司法局出台的“一办一规三表”,在规范司法鉴定活动,促进司法公正和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办”,是指《包头市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诚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一规”,是指《包头市司法鉴定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  相似文献   

13.
陶卫华 《政府法制》2008,(19):38-39
“你不要相信那些小报的炒作,都是假的。”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办副主任陈熙同对近期围绕他们的媒体报道大为光火。他嗓子有些发炎,声音嘶哑着说:“这是中央、国务院批示正面宣传的好东西,能把假冒伪劣全部消灭,是太伟大的一个工程。”  相似文献   

14.
五代十国时,后蜀主孟昶对大臣们说:“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小民易虐,上天难欺。”孟昶的这番话,多少体现了他的一点民本思想。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后,还有点忧患意识的宋太宗赵光义把蜀后主孟昶的那几句话作为治吏的警言,刻成25块“戒石铭”,分置全国各府,作为地方官吏之戒。到了明清两朝,所有州县衙门的头门内,南道之上,都将这几句警言镌刻在石碑上,以此来提醒和诫勉这里面的为官者。“戒石铭”讲的是各级官员不能忘掉自已所享有的俸禄,都是来自于老百姓的血汗这一基本事实,如欺负老百姓,天理也难容你这样的官员。俸禄来自何处呢?用孟昶…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中国人魏宇走在纽约唐人街上,常常会被陌生人认出来:“你是不是拍过一部偷渡客的片子?”很久不联系的朋友也给他打来电话,开口就是:“我在网上看到你的片子了。”
  这一切让1991年出生的魏宇感觉自己好像突然“火”了,心情喜悦又忐忑。
  点燃这把“火”的是一部叫《漂》的纪录片。《漂》以魏宇为拍摄对象,事无巨细地还原及记录了他偷渡到美国后落脚、找工作、购物、去教堂、见律师、办合法身份的生活点滴。不少网友说,该片颠覆了他们对偷渡客的看法。有人惊讶“偷渡客也买得起LV(包)”,也有人懂得“偷渡客在美国的生活如此孤独”。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靖宇县原县委书记李铁成,东窗事发后,面对办案人员,侃侃而谈,大发议论,他说:“你我都是县处级干部,但实际权力有本质的区别。在实质意义上,你在省直机关,只能称作‘吏’,我是靖宇县县委书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官’与‘吏’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管人的,能够决定  相似文献   

17.
官风清若一枝竹;囊空如洗两袖寒。这是后人为赞颂清代郑板桥而作的一副对联。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号。江苏兴化人。44岁中进士,居家候官4年,后被任为山东范县令。到任后,他常常不坐官轿,身着便服,脚穿草鞋,下乡察访。无论去哪里,不许鸣锣开道,不许打“肃静”、“回避”的牌子。夜间查巡,他只许一人提着写有“板桥”二字的灯笼引路,不许惊扰百姓。任范县县令5年,因政绩昭著,后调任潍县令。潍县临海,有渔盐之利,有“小苏州”之称。郑板桥依旧清白为官,爱民若赤,以“安黎元、济苍生”为己任。贫家寡妇之子上学无钱买书本,…  相似文献   

18.
明朝武昌府武昌县,黄利与叶荣二人都在刘庄居住,常在佃户家一同饮酒;感情很融洽。二人闲聊时,谈到各家的事,因而说到二人的妻子都有身孕。叶荣说:“你我二人,应该算是脾气投合的老朋友了,我想让后代的子孙都像你我一样世世交好。”黄利说:“你既有此心意,再好不过。只是恐怕子孙之心未必与你我二人相同。”叶荣说:“这话说的极是。不如今天你我二人议定:今后两家如生下一男—女,结为婚姻。你意下如何?黄利说:“这么办真是妙极了。”二人滴酒于地,对天盟誓,又各自割下衣襟,以示不违誓约。 后来,黄利家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世禄。叶荣家生下一…  相似文献   

19.
送礼不单纯     
小时候在老家,送礼一般叫“挂礼”,每逢谁家有喜事,就会广发请帖,当时礼又不重,一斤白面粉,外加几块钱,也可以送出去,因为等你也办席时,别人就会参照之前记录在案“挂礼”,按不低于原价值的予以“还礼”。礼就是—种民间“往来”方式,鲜有办席是以“赚钱”或以获取额外回报为目的。  相似文献   

20.
《西门豹治邺》一文,见于《史记·滑稽列传》附录。作者褚少孙,西汉沛(今江苏沛县)人。他是元帝、成帝(前48——前7年)时著名的儒家大师。早年被选为博士弟子后,又以“治春秋,高第为郎”,在宫殿中担任宿卫工作十多年。其后成为博士。他酷爱《史记》,又“好读外家传语(野史、杂记等书)”。此外,他还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