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历了无法无天的十年动乱之后,在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大好形势下,一部合乎国情、顺乎民意的新宪法诞生了。它将成为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那末怎样来保证宪法的实施呢?鉴于建国以来制定和执行宪法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人们普遍关心这个问题,议论这个问题,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笔者试就实施新宪法的根本保证谈几点看法。首先,实施新宪法的根本保证在于阶级的力量。列宁说:“什么是宪法?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真正承认这些权利的保证在哪里呢?在于人民中意识到并且善于争取这些权利的各阶级的力量。”通常说,宪政运动从属于革命运动,没有革命又何来宪政,没有取得革命的胜利并建立国家政权,也无从制定宪法。没有阶级的力量作后  相似文献   

2.
国家制度一般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所谓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的手中,这个阶级又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国体问题就是一个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的  相似文献   

3.
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发出尊重人的价值、争取个性解放的呐喊以来,历史已经过去了好几百年。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中提出发展人的个生的问题以后,也经历了近一个世纪。但是,对于今天已经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人民来说,十亿“万物之灵”是否还面临着的个性解放的任务?中国亿万人民的个性发展今后将循着怎样的方向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和深化?这些问题都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一个突出点是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改革并全面地发展了我国的国家制度.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草案对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作了新的规定,更加充分表达和发展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草案总纲第一条关于国体的规定和1978年宪法第一条不同,它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我国人民民主政权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学  相似文献   

5.
分岐何在?     
<正> 《中国法学》1990年第5期刊登的孙国华同志《民主建设必须纳入法治轨道》一文(以下简称“孙文”),对张光博在《人民日报》1990年2月5日上的《谈谈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的某些观点,提了几点商榷意见;《中国法学》1991年第1期又刊登了张光博同志的答复(以下简称“张文”)。笔者认为,就“争取民主”问题进行讨论是有重要意义的,为了有利于深入探讨,首先应当明确争论的焦点,弄清分岐何在。按照张光博同志的概括,争论的焦点是“取得政权后,要不要提‘为争取民主而斗争’的口号”。但笔者认为在这点上他们两位恰恰是一致的,即孙国华同志也不同意在我国、在现在笼统地提“争取民主”(或曰“争民主”)的口号。他在文中明确的提法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或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那么争论的焦  相似文献   

6.
钱坤 《法学评论》2021,39(6):27-39
《共同纲领》中的民主原则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基础,指向"人民民主"与"实质民主",在规范体系中起到建构性作用.在国家权力配置领域,《共同纲领》设置了常态与过渡两种体制.从民主原则中可以提炼出民主正当与民主制约两项规范要求,二者间虽存在一定张力,但初步建构起了国家权力正当化的体系.在基本权利保障领域,与国体相适应的"民主权利"观侧重于权利的制度属性,具有多元面向的"专政"概念则与其相互构成,民主原则成为基本权利的分配规范.《共同纲领》以其民主原则深刻影响了新中国的宪法秩序,但伴随宪法修改与变迁,对现行宪法中民主原则相关规范的解释还应更多注意到其与法治国家、人权保障等规范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主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是从资产阶级国家开始广泛实行的,通称为西方议会民主。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也建立了民主制的统治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江泽民同志近来提出的分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议会民主的界限,是我们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方向的重要原则问题,也是反对国际反动势力兜售西方议会民主搞和平演变的重要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资产阶级民主“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鼎立、两院制。(《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0页)”把这几个东西认识清楚,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议会民主的界限也…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基层民主建设就是要在社会基层组织内部建立完备的民主制度.其意应包括建立健全基层选举制,建立健全基层职工代表大会制和完善基层乡区自治制度.显然它比国家政权形式上的民主更直接关系到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它是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真正当家作主,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最佳途径.正因如此,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我们不仅要从制度层面继续强化政治体制的民主化,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千百万基层民主主体意识的民主化,这不单纯直接关系到基层民主建设是否得以有实质性的发展,而且也将全面地、深层次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否能取得真正的、切实的、有效持久的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民检察”是中国检察制度范畴内的重要概念,蕴含着人民性、中国特色和自主发展的内容。“人民检察”概念孕育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人民检察制度的探索,生成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民主政权下的检察立法,形塑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司法改革运动,移植于苏联检察、改革开放后检察机关重建的法治实践,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概念。进入新时代,“人民检察”概念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四大检察”新格局,以及“以人民为中心”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基础上呈现出其时代新内涵,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行宪法是一部具有改革开放精神的宪法,是指导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纲领。它颁布实施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我们今后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解决改革开放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去争取更大的胜利。一改革开放就是要革除旧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打破闭关自守的局面,建立适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法学杂志》2012,33(7)
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本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是我国宪法、宪政的核心使命。秉承这一使命,我国现行《宪法》实施30年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然而,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因此,有必要结合既有成就,正视新时期的挑战,通过进一步推进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路向。而培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关注公民身份、提升公民的民主行动能力,走社会主义民主渐进发展之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则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本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是我国宪法、宪政的核心使命。秉承这一使命,我国现行《宪法》实施30年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然而,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因此,有必要结合既有成就,正视新时期的挑战,通过进一步推进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路向。而培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关注公民身份、提升公民的民主行动能力,走社会主义民主渐进发展之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则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认为,只有在思想上深刻认识这一点,才能在反腐败斗争中行动自觉,保证反腐败取得明显成效。首先,反腐败关系到人心向背问题,而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就是政权和人心的关系问题。人民拥护的政权是稳固的政权,人民反对的政权是不稳固的政权,也是迟早要垮台的政权。这是早已为历史所证明了的。关系人心向背的问题很多,但在历朝历代,都少不了政权廉洁与腐败的问题。当今,多方面的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14.
<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政权构成的基本形式。前不久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而不是美国式的三权鼎立制度”。为什么我国人民革命胜利后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同三权鼎立制度相比有哪些优越性?这是本文想要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谷春德 《法学家》2001,(4):50-57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8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80年,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80年,同时也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改善和促进中国人民人权并取得瞩目成就的80年. 一、建党后即十分重视人权 在旧中国,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和压迫下,根本无人权可言.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她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的民主大革命,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基本人权而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16.
治国方略的成熟和完善是一个党、特别是执政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本领的集中表现.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领导人民取得了全国性的政权,又经过52年的奋斗,在领导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借鉴历史上和其他国家治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较为成熟的基本治国方略,这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发扬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姜明安 《中国司法》2014,(12):18-1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什么是依宪治国?为什么说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怎样坚持依宪治国?这是我们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执行四中全会确立的依法治国的目标和任务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依宪治国,从字面含义上讲,就是依照宪法治理国家。依宪治国作为一种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则包含以下五层含义。其一,国家的国体、政体和根本制度,如人民主权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划分制度、民族平等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人物     
普京:谁更民主7月12日,在即将于22日主办八国峰会并与美国总统布什会晤前夕,对于布什表示要借机指责俄罗斯民主的风声,俄罗斯总统普京利用一次记者招待会的机会“先发制人”,抨击美国式的民主制度。当美国记者表示有人批评俄罗斯民主进程倒退、压制新闻自由时,普京尖锐地回答:“我首先要问这些人他们是怎样理解民主概念的?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在你们国家,对民主这个词的直觉是什么?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但是,人民的统治在现代世界、在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是什么意思?在过去,在世界的某些地方,比如在古希腊的城邦……人…  相似文献   

19.
一自从社会主义国家首先在旧俄罗斯领土上,接着人民民主国家在中欧、东南欧以及亚洲产生以后,世界分成为两个对立的阵营.在经济方面的结果,就是统一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的瓦解,形成了两个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因此,在此以前调整国与国间关系的统一的国际法,是否现在也分成了社会主义国际法和资产阶级国际法?今天还有没有统一的、或共同的或公认的国际法?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是否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国际法?这些问题曾经引起广泛的注意和争论.特别是在1954年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柯罗文在"苏维埃国家与法"杂  相似文献   

20.
<正> 《福建法学》1992年第5期刊登郭道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其中有一节论述我国人大的“权力集中”制与西方的“权力分立”制“姓社姓资”问题,摘要如下: 对于“分权制衡”或“三权分立”制的理论与实践,人们一向把它扣上资本主义的帽子,称它为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确,这种制度与理论,是资产阶级学者提出、资本主义国家创立和采用的。但它是否就是姓“资”的呢?这需要作出具体分析。这里首先要分清,有两种意义上的“分权”,即国体上的“分割主权”和政体上的“权力分立”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