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反垄断法民事责任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一般民事责任的差异。通过对比反垄断法民事责任与一般民事责任的主要区别,确定反垄断民事责任的形式种类、赔偿责任类型和构成要件。分析反垄断法间接购买者的诉权,传递抗辩,赔偿倍率和过错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垄断法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的基本目标就是对非法垄断行为者予以制裁,进而预防垄断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对受害人因非法垄断行为所受的损失进行救济。我国《反垄断法》第50条确立了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但该规定过于粗疏,可操作性不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完善:确立过错推定原则为民事责任归责原则;采用双倍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反垄断法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3.
范广达  刘佳 《人民论坛》2012,(26):98-99
反垄断法的责任体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我国现行《反垄断法》的法条对这三个方面的责任都有所提及,但对具体法律责任的规定过于原则化,不利于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文章以其存在的缺陷为切入点,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反垄断法的责任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事责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责任制度是我国重要的一项法律制度。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民法通则所指的民事责任是指违反合同或其他民事义务而应负的法律上的责任。 一 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法律特征。一是责任性质不同,民事责任只有明显的补偿性,承担的方式也主要是财产性的经济补偿,而以非财产性的排除措施为辅;二是处理原则不同,民事责任因为是补偿性的,所  相似文献   

5.
反垄断法民事责任不同于一般的民事责任,主要表现为排除侵害和赔偿损失两种。我国反垄断法民事责任的损害赔偿请求人范围和归责原则不明确,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缺乏惩罚性赔偿制度,民事责任形式单一。应进一步明确赔偿请求人的范围,明确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减轻原告的举证责任,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设立多样化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6.
《反垄断法》的实施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市场经济发展迈出的重要步伐。但《反垄断法》对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过于原则化,亟待补充完善。从《反垄断法》第50条入手,对损害赔偿责任的四方面要素进行探究,同时比较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特色,在反垄断法宗旨的指导下对反垄断法损害赔偿责任制度进行完善:增加企业直接责任人的连带责任;实行双倍损害赔偿制度;确立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相结合的归责原则;否认间接购买者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7.
为强化对包括股东与债权人在内的第三人利益的保护 ,确立董事对第三人民事责任业已成为当代公司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重构我国董事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制度 ,应放弃单一的内部责任 ,建立以公司为中介的间接责任为原则、直接责任为补充的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反垄断法》第5l条对行政垄断法律责任追究方面的规定尚有两个重大缺陷,即法律责任形式单一和执法主体悖论。行政垄断能否得到有效规制,很关键和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否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责任制度。健全我国行政垄断的法律责任制度具体包括建立有效的民事责任制度、完善行政垄断的行政责任制度、设置明确的刑事责任制度和完善行政垄断法律责任的执法机制。  相似文献   

9.
姜淑明 《湖湘论坛》2004,17(6):74-75
一、归责原则概述民事责任的认定必须遵循一定的归责原则。归责原则就是归责的规则 ,是确定行为人的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 ,也是贯穿于整个民事责任制度并对责任规范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1 ] 。因此 ,归责是一个责任的判断过程 ,与责任的内涵不同 ,归责原则并不意味着责任的成立 ,而只是为责任的成立寻找根据 ,这种根据实际上体现了法律的价值判断。责任的成立与否 ,要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责任的构成要件 ,而归责原则只是决定了责任构成要件上的差异。可以说 ,不同的归责原则的确定 ,对民事责任制度的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表现…  相似文献   

10.
董事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制度已经在许多国家(地区)的公司法中得以确定,而我国现行公司法由于受到内部责任说的影响,对该制度在设计上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对该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新的制度构想,以符合现代公司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蒙瑞华 《理论月刊》2012,(8):102-106
我国食品卫生等安全问题频出,小股东利益受害也多见诸报端,公司负责人无疑是这些行为的真正幕后推手。而在现有法律体制下,公司负责人恣意妄为却多无民事责任之累,制度缺失催生了大量"安全事故",滋养了众多"穷寺庙,富方丈"。本文在比较分析各国立法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并检讨了我国现有立法规定。并对理论界争议比较大的增设公司负责人对外民事责任的正当性和该责任性质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公司负责人的责任认定为侵权责任或者违约责任都不能自圆其说,而应当认定为法定特别责任。以期能为在我国构建该制度作一铺垫。  相似文献   

12.
胡兰玲 《前沿》2011,(7):94-96
反垄断法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形式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虽然《反垄断法》中对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都有所规定,但规定都过于简陋,尤其是行政责任,规定的较笼统模糊,且将禁止行政垄断的执法寄希望于上级机关,这难以实现反垄断法的目的。应从反垄断法性质的角度出发,对行政责任的性质、具体形态和实现途径等进行探讨,以期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政 《理论月刊》2003,(4):91-92
信息披露持续公开制度是证券法的核心.但是,虚假陈述也是证券市场所带来的必然产物.对此,<证券法>虽然规定了责任主体的刑事和行政责任,但是对民事责任的规定却是极为含糊,不具有可操作性.本文在对该民事责任探讨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对投资者的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前提是,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产生了两种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其中民事责任包括物质损害赔偿责任和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损害赔偿的形式既有物质的弥补,也有精神的抚慰。侵犯人身权的犯罪最易产生双重责任,如果对被告人仅追究刑事责任而放弃民事责任,违反哲学和经济学原理,是对人权的漠视,对公平的亵渎。  相似文献   

15.
我国证券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内幕交易,但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却不够完善。就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而言,令内幕交易者承担侵权责任更有利于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交易秩序。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加害行为、损害、因果关系和过错。  相似文献   

16.
冯汉桥 《理论月刊》2007,1(1):150-152
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责任的建立是现代国际责任制度的重要发展,这一责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同时也将对一国涉外民事案件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其中包括一国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体系、民事责任构成与举证责任、责任的分担方式等实体问题,以及涉外案件管辖权与法律适用等程序问题等各领域。  相似文献   

17.
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性质有侵权责任说和违约责任说两种观点.本文从法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其性质为侵权责任.通过中美法律文本的比较分析,阐明了我国法律规定在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因果关系认定上的创新与合理之处,同时指出在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上我国法律规定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喻景鹏 《前沿》2005,(11):130-132
自罗马法以来,在民事责任归责上均坚持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即无责任”是一著名的法律格言。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民法典的起草、论证工作,其中关于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制度的设计在理论和立法界都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在对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理解与运用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拟通过对无过错责任原则概念和特征及其与过错推定的比较分析,就无过错责任原则存在的缺陷,以及应尽量以过错推定来代替无过错责任的问题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9.
婚内侵权民事责任之审思与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保夫妻对婚内权利平等地享有,有必要对婚内侵权民事责任制度进行立法与司法审思。从立法层面看,我国现行法律虽然没有对侵权主体作任何限制性规定,但却存在某些缺陷。从司法层面看,由于法官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法律所采用的文义解释方法出现了偏差,以及侵权人个人所有的财产不足以赔偿,使得财产责任的法律基础和物质基础不存在。完善婚内侵权民事责任制度需协调该制度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关系,排除婚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障碍,创设婚内侵权请求权。  相似文献   

20.
马建霞 《前沿》2009,(12):64-67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是反垄断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有其存在的必然基础,本文主要从经济学、政策性基础加以分析,同时对我国的适用除外制度简单进行了评析并进一步对其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