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慧 《台湾研究》2023,(1):60-73
作为台湾地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台湾青年族群对大陆的整体认知受到大众媒体的深远影响。文章基于台湾地区已建立以媒体识读为主要内容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背景,通过调查问卷与深度访谈探讨台湾大学生对大陆资讯的媒介获知渠道及其对媒体内容的解读。研究发现:其一,对台湾本地媒体的接触方面,相较于以自身政治倾向而对台湾报纸、电视及其网站这类传统媒体报道的客观性褒贬不一,台湾地区新兴的内容网站和独立媒体被信任的程度越来越高;其二,对大陆媒体的使用方面,接触电视和门户网站并从中获取资讯的数量和频率明显示高于报纸,在内容评价上一方面肯定部分大陆媒体的报道水平和专业性,另一方面认可大陆媒体传播形态的年轻化;其三,在参照台湾媒体呈现明显政党色彩的媒介生态中,对国际媒体报道的客观性有较高的认可,但容易忽视其隐含的意识形态立场;其四,社交媒体已嵌入台湾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由于传播内容与形态的多样化,其影响会通过更加多元的人际互动传播来实现在信息整合中建构他们的大陆认知。  相似文献   

2.
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及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一直是心理学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综述了媒体暴力的即时效果和长期影响:媒体暴力对攻击性思维的认知启动效应,媒体暴力的情绪脱敏作用及其愤怒、敌意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在行为影响上就媒体暴力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这一争议进行了探讨。文章最后对相应的理论模型——一般攻击模型进行了简介。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早期媒介社会学研究成果之一,即媒介效果的三种模式,分析了媒介暴力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及其互动过程.认为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有时并不是简单直接的.从更深的层次看,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缺乏一个健康成长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有直接的关联.因此,我们不能停留于对媒介的道德谴责上,而要把预防青少年犯罪重点放在为青少年创造健康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上,从而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自觉抵制媒介暴力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朱锐 《当代世界》2008,(8):43-46
近年来,公众舆论、媒体对外交决策的影响日益突出,公众舆论越来越成为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媒体在塑造公众舆论、对外施加影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公众舆论和媒体影响外交决策的例子很多,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媒体将残酷的战争和恐怖袭击的场面通过电视画面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千家万户,给外交决策打上了深深的舆论烙印。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谓的“拷贝世界”是指由大众传播媒体所构成的精神世界.大众传播媒体包括书刊、报纸、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等.拷贝世界不同于我们直接感知到的现实世界,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精神世界,它借助符号、语言和图像向我们提供新闻、知识、思想、见解、广告及娱乐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并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拷贝世界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有的是直接的,但主要是潜移默化的.它能使人受到教育,获得知识.陶冶人们的情操,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宣传、鼓动并激励人们去积极行为.改善社会;同时,它也可  相似文献   

6.
网络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作为当代青少年,他们利用网络获取了大量资源和信息,开阔了视野。但他们当中也有一些人经不住网络的诱惑,上网成瘾。迷恋网络游戏不仅能使青少年的道德认知紊乱,而且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青少年正常的人际交往。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网络因素、青少年自身因素、家庭学校教育因素以及管理层面的因素。防治的要旨是提高防范意识,改善教育方法,加强网络立法,抑制网络糟粕。  相似文献   

7.
城市未成年人犯罪对学校教育的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第一手调查资料,通过对城市闲散未成年犯和普通中学生的对比,分析了学校教育的失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笔者认为:学习压力过大是学业失败的罪魁,教师的失误加大了学生对学校的“离心力”,管理缺陷使学校对学生的社会控制减弱,家校沟通不当造成教育责任相互推诿。预防青少年犯罪,学校承担着重要责任。应当努力为未成年人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教师善尽其责、发挥学生对不良行为的帮教的作用、实现学校与家庭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8.
尽管美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八十年代对违法青少年矫正的效果进行了争论,但到九十年代,无论是对矫正的怀疑者还是支持者都一致同意:对违法青少年的矫正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在大多数矫正活动中必须增加与当事人的接触,必须高度注意当事人的需要和特点以及增强矫正治疗工作的针对性;下面我们主要看一下他们对违法青少年的分类以及主要的矫治方法 : 一、对违法青少年的分类在整个二十世纪,分类被认为是对青少年矫正治疗的第一步。在二十年代,青少年指导诊所开始对违法青少年进行精神病的评价和心理的检查。在三十至四十年代,美国建立了一…  相似文献   

9.
有的青少年由于素质低而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并非偶然。可是,我们有时也听说有现实表现较佳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令人痛心而又费解的事情,分析结果表明,不懂法是当事人误入歧途的根本原因。有的人认为:我又不犯法,法律与我关系不大。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也正是因为他们对法律认识不够,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事实上,法律规定的内容涉及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法律的基本作用就是保护社会活动的有序进行。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成长时期,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和完善时期,在这个期间内,可塑性很强,基础打得如何,影…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家庭暴力中父母之间的暴力原因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暴力原因、家庭暴力方式,暴力方式与受害人造成问题,存在家庭暴力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类型等问题的调研分析,对家庭暴力与青少年不良行为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暴力性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教育生产反作用性,家庭暴力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认知,影响青少年形成不良行为,造成暴力性违法犯罪的结论。以期引起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1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今年2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为我们进一步抓好青少年教育、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指明了工作方向。根据目前上海的实际状况,我认为,加强素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要进一步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教育产业化与教育公益性的关系。近年来,在教育作为一项产业的口号下,一些人片面认为产业化就是商业化,产业化就是受教育者多出钱,教育行政部门就是多收费,包括涉教的相关部门乱收费,而忽视了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公共教育的公益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这个词是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提出来的,它是指我们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积累多,知识量大、增长快、发展快,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何种应试教育所能传授的知识都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必须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由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变为方法、技能教育,由青少年自己去比较、选择知识,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认为,对“素质”二字应作更深入的理解,青少年素质的全面提高固然有赖于知识的积累,但更应超越于知识本身,着眼于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完善。素质和知识、技能、方…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探讨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如何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它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从而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进步文明的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在德育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教育,有助于我们的下一代更加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据上海有关部门报告,十年间,被查获的青少年作案人员增涨了2.28倍。调查表明:在这些青少年作案人员中,都普遍存在着个性缺陷或人格不健全的异常情况。 个性缺陷又称人格缺陷,它介于正常个性与变态个性之间,有不健康或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特征。而个性缺陷中,偏执型人群最具有典型性。这主要由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所造成。其特点表现为固执刻板,敏感多疑等。我们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教育转化,培养其自我意识,重塑健康人格,是完全能改变其性格的。用美育重塑健康的人格,通过诱发活动,寓…  相似文献   

15.
对人的本性的合理性理解,不能脱离文化与对象性活动的结果。家庭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偏离于社会主体文化的家庭价值观往往成为诱导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缺陷,如教育观念失误,教育内容偏颇,教育方式不当等,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媒介对社会大众欲望的诱导与促发,对青少年受众素养的异构与俗化,对自身传播议题的设置及纵容,是校园暴力现象的媒介成因。这既反映了媒介文化影响力的强大,也显现了媒介伦理的缺失。此间,以网络视频为主的媒介、以青少年学生为主的受众及以后现代主义为特性的文化,形成了恶性循环。媒介的高度动态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腐败,是恶性循环的典型特征,其最终受害者将是社会大众,尤其是文化抵抗力较差的青少年学生。要使其具有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不仅需要媒介文化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媒介伦理的坚守,更需要媒介责任的切实履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我国及国际社会的毒品违法犯罪概况,指出禁毒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认为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将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涉毒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常常是社会矛盾和社会环境阴暗面的衍生物。要遏制犯罪的蔓延,必须大力净化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多因素构成的复合体,它对人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作用,不可能是单一因素的结果。但是,在诸多因素中,社会文化环境作为一种最活跃的因素,常常发生着深刻、明显的作用。研究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社会文化转型与青少年社会化的矛盾 一定的社会有一定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文化也在发展变化着。社会文化对于个人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人的社会化是指人获…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中,流失生犯罪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流失生犯罪,不仅直接影响着社会安定,而且关系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是我国犯罪呈现“低龄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流失生犯罪现状特点笔者所讲的流失生犯罪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未修完规定学业即辍学赋闲、浪迹社会进行犯罪活动的行为。据统计,我国现有中小学生大约3000余万人,每年流失的学生数以几十万计。据福建省的调查,1995年全省查获17岁以下流失生作案人数达4747人,占青少年发案数的17.2%。另据某市检察机关的调查统计,90年代被…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亟为关注的问题,而对聋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仍没有引起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构成聋哑青少年失足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与健全青少年犯罪的共同方面,又有聋哑人的特殊因素。从共性来看,他们也和健全失足青少年一样,道德品质差,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损人利已等不良思想日积月累,这是构成他们违法犯罪的内在原因,而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则是构成聋哑青少年犯罪的外部诱发因素。从特殊性来看,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聋哑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不平衡,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