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作为处理民族问题的有效实践,在欧洲实行30年后却宣告失败了,它的失败一方面源于经济衰退的大环境,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本身也存在问题。欧洲的多元文化主义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危机,造成了欧洲社会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给欧洲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带来了挑战。欧洲多元主义文化政策的失败给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启示是:坚持统一与多元的辩证法,建构统一是尊重多元的基础和前提。为维护我国的团结统一,需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坚持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等方面建构统一。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Australia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20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民族分别归属于数以百计的国家,决定了多民族国家为格局的主流。各国因历史沿革、文化背景、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解决本国民族问题的方法和政策也不同。其中,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较为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主义在形成之初就和少数民族追求公正平等的权利密不可分。当前很多学者将多元文化主义仅看成是少数民族权利理论,而没有从多民族国家构建的视角来理解和认知多元文化主义和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关系,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具体维度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划分。因此本文从事实、理论、政策及意识形态四个维度,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内容、价值意义与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并将多元文化主义和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置于多民族国家构建之下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4.
针对民族认同[1]危机这一世界性的课题,理论界提出了同化主义、多元主义和折中主义等解决方案。而土耳其的民族实践特别是针对长期存在的库尔德人问题所提出的"库尔德倡议"则为民族认同危机的解决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即对民族传统的现代制度化改革,使原有的民族认同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重构。这种思路对于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将传统的心性文化纳入现代法治与民主的轨道以确立当代民族认同的基础,把德性纳入制度的框架以保障民族认同的重构,并使德性成为民主的诉求将有力地推动民族认同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张寅 《求索》2011,(2):60-62
多元文化是对拥有不同文化的民族国家的事实性描述,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关于不同民族文化的政治观。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多元文化主义主要涵摄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关于民族国家内族群文化差异性、平等性以及族群间关系的政治理论,其二是一项处理民族国家内族群文化多样性以及族群矛盾、追求各种文化和族群和谐共处的具体政策。多元文化主义正义观强调集体权利,这是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批判。与罗尔斯的个人权利至上的主张明显不同,多元文化主义正义观所要求的是一种居于群体权利之上的正义,一种社会意义上的正义,一种承认正义。由此可以看出,多元文化主义正义观对于宏观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1971年,加拿大联邦政府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公正和促进民族间的和谐,宣布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这项政策的核心是承认各民族文化的存在,反对种族和民族歧视;承认各民族对加拿大国家的贡献,主张各民族平等。为此,加拿大联邦政府先后制定了《加拿大人权法》、《权利和自由宪章》等法律法规,并建立了联邦政府和各省、币“多元文化委员会”和“人权委员会”,提倡“做一个加拿大人”这一既不突出也不贬低某个民族的口号。多元文化主义是加拿大人人都要遵守的法律,不仅属于加拿大的过去、现在,而且属于加拿大的未来。这是加拿大…  相似文献   

7.
少数人权利保护的法理基础包括自由主义、社群主义、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宪法爱国主义等。纵观少数人权利保护理论,尊重和认可少数人群体的文化价值、关照少数人在社会结构中的不利地位是共同特点。宪法爱国主义强调,在国家的族际关系整合过程中,要强化国家认同、公民身份认同,推动国家朝着立宪主义方向发展。对我国而言,尊崇宪法地位,以宪法精神凝聚各族群众,以宪法权威捍卫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是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国家认同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国家认同问题.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任务是将国民对各自民族的忠诚转变为对国家的忠诚,在尊重多元的民族认同基础上建构国家认同.国家认同建没包括政治认同建设和文化认同建设.其中,文化认同建设是根本,稳固的文化认同可以消解政治认同危机时国家认同危机的程度."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国家认同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必须及时同应国家一体化建构与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的互动态势.  相似文献   

9.
同为游牧民族,相近的生活方式,加上民族交往中对于自身和对方文化的共同认同,蒙藏两个民族形成了长时期的和谐相处格局,因此一定程度上使文化认同扩展至其他民族,形成多元文化认同是民族和谐关系构建的关键。结合蒙藏关系中的双重文化认同形成,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实地体验、加强他民族精神信仰了解,以及对其他民族语言文化认同等方式扩展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和谐关系建构。  相似文献   

10.
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具有政治性、民族性和地缘性等多元复合特质。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体制的转轨,加之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地缘政治的变迁,边疆多民族地区出现了政治文化失谐的现象。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角力、民族文化与公民文化的歧异、极端宗教主义与政治认同建构的背反、政治过程的无序化与民族事务的法治化的矛盾等等,构成了边疆政治文化失谐的主要内容,也成为妨害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大影响因素。边疆和谐政治文化的建构,必须在推动边疆发展的基础上,调整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强化国家认同|重塑政府,实现民族事务法治化,强化民众的政治认同|推动民族政治协商,建设公民文化,为和谐政治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文化政策与时俱进的变迁与发展是培育少数民族新型公民的需要,是构建少数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基础条件。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桥梁和纽带。文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变迁的内容与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政治内意,即通过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动员少数民族同胞凝聚共识,推动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多元文化主义是指承认民族文化平等,强调民族文化认同,尊重民族文化差异,追求民族自由、民族平等、民族公正的社会伦理思潮.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成员共同的道德心理、道德情感、道德品格、民族意识为基础,通过对本民族伦理价值的弘扬、保护、批判、反思以及对民族精神、民族道德的塑造,以同期实现民族独立、民族统一、民族自决、民族富强的道德理想的一种社会思潮.多元文化主义强调民族文化的多元,而民族主义强调民族道德与政治上的统一,因此二者表面看来存在着矛盾与对立.其实,在多民族国家的内部,二者并不必然存在着矛盾,而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身份和民族认同是个体确定自己民族归属感的内在心理尺度。在全球化带来时空浓缩的当下,空间扁平化造成了人的身份破碎化、认同危机化,寻求强化中华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的历史答案已成当务之急。通过纵向可梳理出自晚清时期到全球化时期中华民族文化身份和民族认同的变化逻辑,横向可厘清位于最高序位的中华民族国家认同对各民族认同的整合逻辑。探讨如何塑造中华民族的历史集体记忆、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符号、民族价值观等民族认同形成的要素,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公民身份认同教育和民族文化历史教育,可进一步整合和提升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认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今的中华文化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主义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对于建设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面临的现实挑战有: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华文化进行渗透,严重冲击了中华文化认同;一些西方大国企图利用"和平演变"战略弱化我国主流文化认同;转型时期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涌现严重威胁中华文化认同。新时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路径选择有: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实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挖掘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开展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一直是各国政府所关注的问题,为此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曾提出各种理论,采取各种政策来解决各自国内的民族问题。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就是其中一种,这一政策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可以说这是西方民族政策的一个转折。从同化政策到多元文化主...  相似文献   

16.
董丽 《前沿》2013,(9):45-47
结合我国国情,我国56个民族都各自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我国幼儿教育应具有"尊重民族多元,强化民族认同,形成国家一体"的基本理念。研究幼儿园的多元文化教育,强化幼儿的中华民族认同,对促进我国幼教改革,增强我国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能力、国家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试探讨中华民族认同的内涵、分析学前教育阶段渗透中华民族认同感启蒙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如何开展幼儿的中华民族认同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17.
张志锋 《前沿》2023,(6):69-77
地处藏彝走廊南部的丽江纳西族地区,自古以来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在此交融。道教自东汉创立以来,吸收西南地区民族巫术等成分,在纳西族先民中初步传播。明清时期,道教分别受到土司制度以及改土归流政策的影响,进一步在纳西族领主阶层以及普通民众间广泛传播,推动着纳西族对中央王朝以及汉文化的认同。道教在纳西族中的传播充分体现了藏彝走廊上多元文化的交汇以及纳西族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塑造和认同。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现在仍以每年一万多人的速度接受来自世界各国的新移民。由于澳大利亚工业化程度比较高,城市人口占80%以上,这些新来的移民也就大量地涌入了城市。这么多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生活方式新移民的涌入,没有给城市生活带来混乱,而且这些新移民还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实行了多元文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一部分,社区服务体系发挥了比较有效的作用。为了让世界了解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政策及社区眼务工作,今年4月下旬的一天,澳大利亚多元文…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家疆域的地理空间、共同利益的价值空间、历史文化的情感空间、制度结构的规范空间,体现着边疆民族地区国家认同空间的多维属性。在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阶段,边疆地区国家认同空间的构设,呈现为文化主义与族际主义、国家整合主义与区域主义的价值取向与行动逻辑。当代中国由国家主导,边疆社会、内地社会、民族自治机关、民族精英及域外力量共同参与、相互作用下的边疆地区国家认同空间构设,深受传统疆域观的制约与影响。各构设主体间的关系也存在着合作、博弈、冲突等模式,并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国家认同问题。在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通过社会管理的完善、社会发展与民生保障、以“合”为取向的中华历史叙事与文化建设、以“法”为中心的边疆治理体系革新,当是边疆民族地区国家认同多维空间构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的民族结构为基础,前苏联、前南斯拉夫和中国三国分别形成了多元多体、一元多体、多元一体的民族关系格局,三种类型民族关系格局在民族分布状况、历史发展取向和民族文化发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特点。多民族国家只有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鼓励和培养国家认同意识、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接近与融合,才能保持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