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百年之交、千年之交,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一年将会有许多的事情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一年,中国的社会发展形势将会怎样呢?带着这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于1999年11月对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的部分地(厅)级领... 相似文献
2.
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源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1):47-49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且还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田建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24(2):80-84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理论品质,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共命运,与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发展相一致。现代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不会改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会发展和丰富其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不会过时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指导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哲学走向问题研究综述李荣海,张维海世纪之交,是人类反思既往、展望未来的时期。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自然也面临着回顾与前瞻的任务,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当代哲学的困境、世纪之交的哲学走向及21世纪的哲学使命等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赵小芒 《理论学习(山东)》2008,(8):4-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6.
当公元第三个千年即将来临时,人们更多地思索在新世纪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中国青年,面对世纪之交蕴含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机遇和巨大希望,以怎样的姿态跨入二十一世纪之门,确是每一位有为青年必须回答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增强一个国家竞争能力的重要所在。就一个国家而言,影响其竞争能力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探讨政治发展与提高国家综合竞争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中国在政治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当代中国应对新世纪的挑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中国发展结构中的“失衡现象”引发的思考所谓发展结构,是对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内在构成关系的一种概括。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其不同部分之间的平衡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我们考察一个国家或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9.
孟庆仁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4):33-35
唯物史观的生命力在于它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中国要在 2 1世纪实现新的发展 ,尤其需要发展着的唯物史观理论的指导。 2 0 0 3年 1 0月 2 6日 ,山东哲学界“齐鲁学宫” 2 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齐鲁会馆 ,就 2 1世纪唯物史观的新发展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哲学研究》常务副主编刘奔教授也寄来了书面发言。现摘发其中的几个发言 ,以飨读者 ,也希望引起同道者的关注 ,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国际关系林军国际关系史与世界历史、世界经济史以及国际法等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已经引起人们充分的关注。相比之下,科学技术发展史在国际关系史的研究中似乎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当然,按照我国一般的说法,国际关系史是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的论断出... 相似文献
11.
12.
黄梅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3)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全球带来了前所未有、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近百年的科学成就已超过了几千年的总和。然而,人类近百年来利用科学技术对地球资源的消耗也不少于几千年的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相似文献
13.
林晓芳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1999,(2)
现代科技技术具有以下特征:发展呈指数增长趋势,成果转化周期大为缩短;分化与综合同时发展;科技活动主体的社会化、国际化趋势;对人们思维方式有较大影响;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特点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强烈的时代特点:1、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因此具有阶段性、过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向春玲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4)
19世纪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学不仅为唯物史观的科学论断提供科学的论据,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6.
贾英健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4):35-37
唯物史观的生命力在于它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中国要在 2 1世纪实现新的发展 ,尤其需要发展着的唯物史观理论的指导。 2 0 0 3年 1 0月 2 6日 ,山东哲学界“齐鲁学宫” 2 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齐鲁会馆 ,就 2 1世纪唯物史观的新发展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哲学研究》常务副主编刘奔教授也寄来了书面发言。现摘发其中的几个发言 ,以飨读者 ,也希望引起同道者的关注 ,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5)
新发展理念是唯物史观在当今时代的运用,也在运用中深化和拓展了唯物史观的视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都出自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民主体,还深刻地体现了唯物史观中贯穿的实践意识、问题意识和辩证思维。新发展理念对于唯物史观的新贡献表现在: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明确指出“创新”已经成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当今中国的实际和世界的实际出发,强调了“协调”的理念;突出“绿色”发展,表达了对当代社会人与自然界关系问题的忧虑和关切;以“开放”和“共享”两个理念很有代表性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所在。五大理念对于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全方位的、完整的。它引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也将引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华森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6):25-28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关系,人既是历史创造的主体,又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是群众史观、普遍联系思想和永恒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9.
杨桂林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2):45-47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根本精神,也是邓小平发展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因此,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发展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对于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精神实质与理论依据,真正做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本质属性与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剖析、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是生产力和生…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西部中心城市成都的崛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一民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0,(2)
成都——中国西部正在崛起的中心大城市如何发展?文章从成都的发展历程入手,得出的结论是:适应形势发展,不断调整城市发展方针;重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整体发展;建设大成都城市圈,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