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竞 《江淮法治》2011,(15):61-61
雨依然下着,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虽然离排练还有一个多小时.60多岁的老伴早就按捺不住兴奋,拿起雨伞,走出了家门。  相似文献   

2.
关于英国首相,有三件东西名气很大:一是丘吉尔的雪茄,二是张伯伦的雨伞,再就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手提包。从撒切尔夫人步入政坛开始。那个菲拉格幕(SalvatoreFerragamo)手提包就成了她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秋水泱泱     
是谁撑一把雨伞,穿过秋风秋雨的时节,寻觅一处鲜为人知的泱泱秋水? 我走过一片甘蔗地,走下二十多级台阶,同单位的同事,同崇左市江洲区的宣传部长和新和镇的镇长一起走上了等候在江边的游艇。我们去游览水上石景林。  相似文献   

4.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是水做的。清明时节,麦苗腰围肥大,油菜黄云盖地,桃花汹涌澎湃。即使在雨中,也能看到不穿雨衣、不打雨伞的蜜蜂蝴蝶在奔忙。,信步小城的角角落落,青草池塘,蛙鸣鸡唱,一派鲜活的詈象,简直要把人的心情水墨化。  相似文献   

5.
血案与流言 1997年3月18日晚6点30分许,风雨交加,和丈夫一起借住在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的26岁菜贩胡淑华从集贸市场收摊回家。她撑着雨伞艰难地走到家附近一空旷工地时,脑后部突遭歹徒袭击,当即不省人事。  相似文献   

6.
前些时日,有则“官场新警示”甚是为人所推崇:“开会发言不抽名烟,出席会议不戴名表,基层视察不打雨伞,灾难发生不露笑容,突发事件不当新闻发言人”。对身在官场的人来说,乍看似乎颇有道理,但仔细想想,这些所谓的警示,只是某些心中有鬼之徒的小伎俩而已。要想堂堂正正、心安理得,可别被“官场新警示”闪了腰。  相似文献   

7.
神父的推理     
朱珠 《江淮法治》2012,(4):38-39
布朗先生是一位少言寡语的基督教神父,总是提着一把黑布雨伞,走路的时候,那把旧伞就成了他的拐杖。别看他走起路来慢腾腾的,但科罗拉多州的人都很尊敬他.警界的人提起他更是肃然起敬。他能在细小的线索中推断罪犯的犯罪动机和使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毛予菲 《政府法制》2014,(24):58-59
西方金融中心纽约华尔街的精英们,每人必备一件卡其色风衣,作为身份的标识;伦敦街头的绅士们总是手握黑色长柄雨伞,脖子上围着巴宝莉经典格子围巾……一个人的衣着配饰不仅是个人品位的外在表现.有时候也能为成就事业增加筹码。各国政要们似乎更是深谙此道,他们风格迥异的穿戴,竟也能和各自的政治氛围挂起钩来。  相似文献   

9.
贾健康在丹凤县算是位最年轻局长,初见给人种亲和感,他中等身材,谈话言语流畅,性格温和工作雷厉风行。当谈到本职工作时他情绪格外激动说,“我县有21个乡镇,总人口有30多万,属国家级贫困县,民政工作虽然没有实权,使服务型的单位,但我们是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代言人,是困难群众的情“雨伞”,在政府和群众中我们起着桥梁作用,我们的宗旨是“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虽然我们服务对象是些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0.
许多行业已经消失或正在退出历史舞台.小时候,大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常能看到走街串巷吆喝磨剪子、补席子、修雨伞的小贩,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是什么原因让它们离开我们的视线呢? 生活水平提升,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  相似文献   

11.
一例外伤性眶尖综合征的法医临床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眶外伤在法医临床学的鉴定中已不乏见,一般多由跌撞或拳击眼部所致。钝器造成的单纯性眼眶捅创较为少见。由于此类损伤易伴有视神经或颅脑损伤等合并症,故损伤评定较为复杂。其中外伤所致的眶尖综合征(Orbitalapexsyndrome)在法医临床学的文献中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一例伞端致眶尖综合征的检验,对其诊断标准、发生机理及法医临床学鉴定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及探讨。案例资料齐某,男,32,既往体健。1994年8月15日因问路与他人发生口角,被对方用伞端捅入右眼眶上缘致伤,齐将雨伞拔出后,自感右眼胀痛,视物模糊,即刻到医院治…  相似文献   

12.
论经济法的本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经济法的阶级本质、社会本质和法律本质三个方面对经济法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对经济法的法律本质进行了阐释。指出经济法就其本质而言,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调控社会经济,使之良性运行、协调发展之法  相似文献   

13.
法的有效性有社会学、伦理学和法律教义学三个理解维度,它们各自关注实际效果、内容正确和形式合理。三种视角下的法的有效性,在理论上对应着民间法、自然法和国家法,但在经验层面上,各类法并非仅是国家法的实际效果均不佳。当前各种法的“实效性危机”,源于民众对支撑着它们的权力缺乏足够的信任和认同,而权威的失落,根本上在于中国正如火如茶进行的应激型现代化运动。要完成向现代性的转变同时又依赖秩序的力量,对规范类型的选择和倚重,与各种社会组织在现代化运动中的作用相关,积极行为的国家的不可替代性,确定了国家法这种正式制度安排的正当性和中心地位。要消除国家法及其他法的实效短缺之困,主要取决于现代性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4.
法律史上人格制度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玉鸿 《法律科学》2008,26(4):40-50
不同的时代有关于人格的不同的立法政策,在法制史上,人格制度经历了身份化、理性化以及普遍化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人格的身份化时期,法律以等级制“身份”为依据,将一部分人宣布为法律上的“非人”;在人格的理性化时期,强调人格的理性内核,同样将妇女、奴仆等排除在人格的拥有者之外。只有在人格的普遍化时期,法律上才承认每个人都是拥有平等人格的法律主体,由此在人格制度上完成了法律由野蛮、专横到文明、人道的演化。  相似文献   

15.
王杰 《法制与社会》2013,(35):39-40
本文对国外主要西方国家议会性质的有关学说进行了归纳,介绍了议会制度的起源、组成,对议会的立法权、监察权、财政权三大职权进行了重点阐述,并论述了议员的特殊保障制度及反议会制度。  相似文献   

16.
梁立宝 《法制与社会》2013,(33):145-145,149
新形势下,我国现行法制对检察机关的党外监督方式多样并行。其中审判机关对检察机关的监督因具有诉讼时空性、被动性而受到限制,因缺乏有效第三方制约主体而容易消解监督制约力,检察机关内部监督;舆论监督受到其自身无组织性、无序性、非理性的限制;人大监督由于制度构建的因素而不具有专门性、历时性;政协监督因其非权力性而削弱了其监督的效力。与之相比,党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更具有优越性,可以弥补上述不足并有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再论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起源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的起源”是法学领域一个根本性的理论问题,本文作者在认真精读、综合分析了马、恩等经典作家的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对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的法的起源观作了新的注释,提出了:“法产生于原始社会”,“法在共产主义社会也还会继续存在”,“法的普遍的和基本的属性是社会性、规范性和强制性”,“阶级性只是法律在阶级社会中的特有属性,决非法律的根本属性,随着阶级对立的消灭,法律的阶级性就会失去其存在的基础”等观点  相似文献   

18.
朱雷 《中国监察》2011,(6):56-56
姜巨昌在接受纪委调查时,曾和办案人员说:处在我这个岗位,想不腐败也难。不光是"人找钱",而且是"钱找人",能挡得了一时,挡不了长久。就像风雨交加中长时间撑着一把伞,先是鞋子被打湿,接着裤子被打湿,最后全身湿了,干脆就不打伞了。其说颇新鲜形象,姑名之为:"雨伞说"。  相似文献   

19.
法的内容与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的内容与形式是法哲学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人们如何理解法、认识法、看待法等一系列法的根本问题。该文作者从法哲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着重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一、社会关系是内容,法律自身是形式;二、法的内在要素与外在体例;三、实体法与程序法;四、法的内容与形式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20.
法的时间效力问题,简言之要解决的是,如果一个时间段上的法律关系跨越新旧法律的交替,那么旧法所规定的法律效力是否、在何种程度上继续发生效力;或者是否应该以形式上的时间点为界限,让旧法上的法律后果丧失效力,依照新法重新做出安排。萨维尼有关法的时间效力理论就法的时间效力冲突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在德国民法上,针对不同的法律关系诸如物权、债权以及婚姻家庭关系等,在法的时间效力方面设定了不同的规则。随着我国《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几部重要法律的颁布,施行过程中新旧法律冲突的问题不断出现,目前中国民法典的制定也已经提上日程,民事法律的时间效力问题将会是立法者和学者都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德国法的相关理论与规定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