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灾害风险管理与灾害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加强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减轻灾害风险措施、建立自然灾害风险转移分担机制等,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各国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我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也将“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正式明确。本刊特开辟“灾害与风险”专栏,向读者介绍灾害风险、灾害风险管理、灾害保险等方面的知识和国内外先进经验及经典案例分析等内容。推广最前沿的防灾减灾理念。  相似文献   

2.
“管理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特别报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发布的"管理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促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决策者摘要(SREX)"从"极端气候事件+脆弱性+暴露程度"的角度剖析了灾害风险的根源,综合考虑了气候、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提出了管理灾害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各种政策选项,对于我国把风险管理纳入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整体框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基于特别报告的主要结论,结合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系统重构、发挥政策协同效应是今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2,(21):58
2012年10月22-25日,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姜力率领由民政、外交、发改、财政等部门人员和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组成的中国代表团赴印度尼西亚日惹市参加了第五次亚洲部长级减灾大会。本次大会由印度尼西亚灾害管理部(BNPB)和日惹特区省政府共同主办,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协办。会议主题是"加强地方减轻灾害风险能力",下设三个子议题:一是将地方层面减少灾害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二是地方风险评估和融资;三是加强地方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加强社区灾害风险管理项目"以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组织"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害风险管理培训班"为切入点,通过培训提高社区主体人群对灾害风险管理的认识和能力,通过试点社区指导带动和扩展新的社区,体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两年的实践证明,推广社区灾害风险管理培训课程是加强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从培训培训者着手提升社区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是切实有效和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国家把防灾减灾工作作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减轻灾害风险列为政府工作的优先事项.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灾害管理的体制机制,努力推进综合减灾业务技术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重大自然灾害的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水平,我国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3,(9):6-7
在第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本刊特邀请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部分委员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谈谈对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灾害风险管理和风险教育、减灾技能培训、灾害监测网络建设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以期对领域内相关人员在进行防灾减灾工作时起到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人们只有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紧急情况,才能去考虑如何对其进行管理,因此,风险管理是有效开展灾害事件应急管理的第一步。把风险管理作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的起点,改变了传统应急管理对灾害事件采取较为被动的"刺激—反应"管理模式。引入风险管理的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模式和方法,更有利于资源配置和任务管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孙舟  徐娜  杨洁 《中国减灾》2011,(19):46-48
2011年5月,笔者一行赴泰国考察泰国的减灾救灾、灾害风险管理等相关机构的救灾模式和管理体制,了解驻泰国际机构对灾害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为我国的灾害风险管理和减灾救灾工作的发展借鉴经验。泰国灾害管理概况泰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洪涝、干旱和热带风暴等自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中央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要强化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健全统筹协调体制,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因此,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理念,为我们做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减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的增加,灾害风险管理逐步走向世界各国,成为防灾减灾的主要方式和思想,也为我国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启迪和借鉴。全球面临的灾害风险2002-2011年这十年间共发生4130次自然灾害,造成100多万人丧生,经济损失约1.195万亿美元。这是《2012年世界风险报告》提供的灾害损失情况。2012年10月12日,德国发展援助联盟、联合国大学环境与人类安全研  相似文献   

12.
<正>干旱、洪涝、台风、地震……除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自然灾害都在我国出现过。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华民族的各种灾害,近十年来又进入一个多发期。这十年,是中国经受巨灾磨砺的十年,是减灾救灾不断趋向高速高效发展的十年,是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的十年,更是防灾减灾事业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的十年。十年来,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的防灾减灾事业开始从灾害救助到灾害防御、从灾害防御到灾害风险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正】京政发[2012]2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加强城乡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是针对近年国际、国内地质和气象等大灾、巨灾事件频发,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灾害风险、减轻灾害损失的迫切需要;是积极应对北京位于地震带及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灾害发生系数增加等实际问题的必要措施;是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建...  相似文献   

14.
叶宏 《中国减灾》2010,(7):26-27
<正>如何在社区层面开展更具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活动,从而有效地管理灾害,将灾害风险降到最低,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12,(19):12-13
社区是政府管理的最基层单元,也是防灾减灾与风险防范工作的根基,做好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是提高区域和国家综合风险防范能力的核心,也是完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综合风险防范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我国社区减灾工作正有序推进,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3,(5):6-7
在第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本刊特邀请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部分委员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谈谈对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灾害风险管理和风险教育、减灾技能培训、灾害监测网络建设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以期对领域内相关人员在进行防灾减灾工作时起到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贵明 《中国民政》2013,(12):47-48
灾害发生不仅仅是由于大自然外力的影响,还有人类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脆弱性的作用,正是在这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才形成风险并转化为灾害。因此,在减灾救灾工作中,必须树立起灾害“可预防”、风险“可管理”的意识,全面加强减灾救灾综合防范防御能力建设,从源头上防止或减少(减轻)灾害的发生,实现从被动救向主动防的转变。笔者认为,全面加强减灾救灾综合防范防御能力建设,必须做到以下五个”坚持”:  相似文献   

18.
孙舟  徐娜  杨洁 《中国减灾》2011,(10):46-48
2011年5月,笔者一行赴泰国考察泰国的减灾救灾、灾害风险管理等相关机构的救灾模式和管理体制,了解驻泰国际机构对灾害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为我国的灾害风险管理和减灾救灾工作的发展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减灾教育研究工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降低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综合减灾也已纳入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公民减灾教育,增强公民减灾意识,是一种上游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公民的灾害防范、灾害规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加强灾害风险识别、评估与综合防范,已成为下一阶段综合减灾过程中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作者在系统收集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