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美与存在     
在理论界一直有关于“美”的客观说和主观说之辩。但有一点是无庸辩驳的 ,那就是美的确存在和产生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美存在 ,是作为存在的美的存在。美的规定性包含于存在的规定性之中。美是显现为美的存在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田新朝  周雪媚 《前沿》2023,(1):128-136
殡葬设施具有公平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以及外部性特征,而均等化是其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殡葬设施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殡葬服务供给与殡葬服务需求之间不平衡、殡葬行业体制机制不健全、殡葬设施供给不充分等问题。推动新时代殡葬设施均等化发展,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推进殡葬设施布局规划,提升殡葬设施运营效能,完善殡葬设施保障制度。为此,建议加快殡葬行业体制改革,完善殡葬行业管理体系,推进殡葬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殡葬低碳、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3.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要紧跟社会的步伐,殡葬行业亦是如此。笔者认为,强制火化与民俗、感情之间屡屡发生冲突,及时为殡葬改革"会诊抓药",才能真正突出为民服务职能,突出对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4.
又是一年春草绿。清明劲吹文明风。今年是国务院把清明节列为法定假日的第4个年头,也是各地贯彻全国殡葬改革推进会精神、促进"十二五"时期殡葬事业发展的开启之年。创造性地做好清明节服务保障工作,是推动殡葬改革创新、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维护人民群众殡葬权益的体现,考量着殡葬改革工作的成效。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强调指出:做好殡葬工作要坚持改革不动摇,科学发展不停步。  相似文献   

5.
林幸颖 《人民论坛》2011,(7):210-211
传统汉民族的殡葬礼俗并未因现代化的历程而被简化,相反地却形成更为复杂的殡葬礼俗过程,这种落差是被传统社会对于生死观念的文化体系所牵引,而殡葬行为只是这种传统生死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在繁琐的殡葬礼俗过程的背后,存在着无意识的行为符号意义,而这些行为符号又代表着汉民族社会对自身终极关怀的期望。  相似文献   

6.
崔东军 《前沿》2007,(8):217-219
在《哀希腊》中拜伦精心推敲词句,赋予语词深刻的含义,从而使这首战斗檄文式的诗歌深入人心,激励了希腊人民的斗志,并对世界各地民主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语词中隐含的历史典故、蒲柏对拜伦语词使用的影响、语词的经典性使用以及拜伦性格及拿破仑形象在语词中的体现四个不同的角度对《哀希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杨建生  胡秋宏 《前沿》2010,(14):161-163
美是一种感觉,隶属于精神领域。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形态,它是美的意象和美感的统一体。每个人在感知美的意象时,必须依托一整套美感的客观性标准,所以美在精神领域中具有社会客观性。美又与不同的历史时期紧密相连,不能一成不变地、僵化地看待美和美感,美在精神领域中具有发展性。同时,否认美在精神领域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各种极端个人主义的美学观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要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更新理念,开拓创新,利用学生追求成功的渴望,挖掘其潜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享受,都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本文从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审美情趣出发,以体育常态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快乐体育"与"挫折教育"的相关理念,发掘体育教学的内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到并展现体育教学中的"体魄美"、"情感美"、"意志美"和"创新美",将体育教学塑造成学校教育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推进殡葬改革有利于守住我省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有利于优化旅游环境,推进全域旅游和"美丽海南百千工程"建设;有利于提高殡葬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树立文明殡葬新风尚。今年4月27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签名倡导火葬60周年纪念日。我省"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签名倡导火葬60周年座谈会"日前在海口召开。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海南》2015,(4):50-51
<正>自2010年启动殡葬改革以来,海南省民政厅破旧立新,大力推动公益性公墓和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海南现已全面建立了惠民殡葬制度、加快建设了殡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乱埋乱葬得到有效治理、文明生态殡葬理念渐进、殡葬习俗更富人性与温情。在殡葬改革方针上,革除丧葬陋俗,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对现有火葬区和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第一次明确地区别了"美的事物"和"美本身"。他认为"美本身"是永恒的、绝对的、与自身同一的,是理性认识的对象,并从属于善。"美本身"的提出标志着神话思维转向理性思维,以及自然哲学向认识论的转变,也体现出古希腊人对伦理的幸福的追求。从美学史的角度看,"美本身"问题的提出预示着这一学科成立的基本前提的出现,即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还将生活中各种各样美的现象纳入到自己的研究范围内,由于这些审美现象的多样性、普遍性以及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使得"美本身"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北镇市为巩固殡葬改革成果.促进殡葬事业发展.开展了殡葬集中整治活动。一是市政府召开殡葬专题会议.部署全市殡葬工作,并与乡镇签订殡葬集中整治责任状:二是下发《殡葬工作通告》.加大殡葬工作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为集中整治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3.
龚玉兰 《前沿》2010,(16):164-167
柳宗元的哀祭文突破了以往此类体裁单调甚至虚夸的局限性,能围绕主人公的特质,选择最典型的事例,用丰富生动的言语,用不同寻常的行为,塑造出其鲜明的个性,擅长用不同寻常的翻案手法,多角度地来发掘人物的内心,从这个意义上看,柳宗元提升了此类作品的艺术性、创造性和审美性,为后世的写作乃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齐飞 《中国民政》2010,(11):36-36
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风俗革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殡葬管理服务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本文以徐州市为例,对殡葬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与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一、现状及问题(一)现状徐州是江苏省较早开展殡葬改革、推行火葬的城市,文明丧葬新风已普遍树立,火化率也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韶关市的殡葬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殡葬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逐步适应社会需求,向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转变。“十一五”期间殡葬管理政、执法等管理机构与殡仪馆、公墓等服务经营实体基本实现了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各县(市、区)先后成立了殡葬执法队,各乡镇将殡葬执法纳入乡镇综合执法机构来履行职能,  相似文献   

16.
王万里 《中国民政》2012,(11):22-22,30
近年来,上海殡葬行业认真学习贯彻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2010年全国殡葬改革推进会精神,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紧紧牵住提高公众满意度这个殡葬工作的牛鼻子,取得了初步成效。殡仪馆是从事基本社会保障的公益机构,是履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是民政社会专项事务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17.
诗可以怨与物哀分别为中日诗学中传统而重要的观点。由于日本文论的形成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因而这两个诗学观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另一方面,因为自然、文化环境的差别,造成这两种观点在本质意义上的差异,从中折射出两国民族不同的文化精神、文学传统及美学追求。通过辨析可以为我们确切把握中日民族各自的独特面貌,促进两国的文学对话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当下生活世界中技术主义、享乐主义和无家可归迷途的思考,彭富春以无原则的批判的语言和方法,提出了新道论思想。这一思想阐明了生活世界是欲望、技术、大道游戏的聚集,美是生活世界中三者游戏的显现。通过以大道引领大美、以大美显明大道,生活世界通过欲技道游戏的自由聚集,达到大美的完满境界,以此构建当代中国美学的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柳红玲 《青年论坛》2010,(1):130-132
乔羽歌词中洋溢着故乡之美,从乔羽的艺术学养看,乔羽歌词也体现理趣之美和人性之美。乔羽歌词中的理趣,却似话家常一般,从笔尖自然流出。乔羽作品不仅表现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而且思想内容厚重富于哲理。而乔羽歌词的语言之美,重点体现在他的歌词不仅好听好记自然清新而且感情真挚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20.
《人民公安》2021,(2):6-6
美从何处寻?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说,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美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美,令人赏心悦目,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人生.社会层面的美,往往会带来心灵的震撼与感动。2020年10月以来,我们追寻着“最美基层民警”学习宣传活动的脚步,去寻觅警营中那些美的身影,去寻找那些灵魂深处的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