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中国国情出发,发展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必将成为应对老龄化、解决养老问题的工作重点之一。比较理想的居家养老模式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活动在熟悉、安全、方便的社区环境中,享受社区机构根据老人需求提供的共性化和个性化两类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要提高这种模式的品质,搞好养老服务硬件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当前,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养"和"病有所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焦点问题,怎样协调好"养老"和"就医"之间的关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医养结合"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对滁州"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及新型养老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张雪 《传承》2012,(2):64-65
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数量逐年增多,其家庭的养老问题倍受关注,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老龄化问题与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相结合,使得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同时,"四二一"家庭的增多,使得传统的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养老已经逐渐走入困境。所以,构建一个国家提供资金和制度支持的,以社区为服务平台的,独生子女家庭积极参与的新型养老模式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日益成为关乎家庭与社会和谐的大事。社区养老模式将养老集中在社区,具有便利、温馨、专业、低廉等优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社区养老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加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养老体制安排需要与"未富先老"的国情相一致。在较低收入水平下解决中国养老问题,既要考虑人口老龄化对现行养老保障体系的挑战,又要考虑量力而行,防止对长期增长带来冲击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养老问题在传统养老体制和养老模式中日益显得矛盾突出,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同时,报告中还开创性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而在农村农民问题上,也提出了因地制宜、具有创造性地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方针。利用农村建立生态养老村,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8.
《北京观察》2013,(6):19-19
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调整养老产业政策,使养老行业成为一个符合经济规律、能够健康成长的特殊产业,既有利于改变目前人们对养老前景及经济负担无法预期、一味存钱防老的现状,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形成以"银发经济"为特点的新的消费模式。为此,针对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建议:探索公司化经营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解决民办养老机构非企业属性产权不清、回报不明、融资困难的办法,就是要允许民办养老机构以公司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成为推动农村地区养老事业更好发展、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的关键。在养老事业落实中,各地区对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给予了更多关注,并创建出符合地区实际发展情况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文章阐述了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内涵,分析了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及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实践类型,从加强村庄互助养老文化建设、加强党建引领与专业增能的综合服务供给两个角度,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的优化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实现使村干部"干有所为、退有所安、老有所养"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经济发展滞后的恩施山区,村干部待遇低,加上老无所养、病无所医的后顾之忧的面较大,严重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因此,积极探索,把握原则,切实解决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是各级党委和政府所要解决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1.
《江苏政协》2012,(8):41-4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近年来,金坛市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将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列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但这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体制尚未健全、社会认知有待提高、工作基础亟待夯实、服务内容急需拓展等方面。为此建议:一、建立健全居家养老相关政策。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  相似文献   

12.
应对恩施州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必须加强和完善养老体系建设,以有效缓解"未备先老"的困境。通过对恩施州养老体系建设调查显示:在养老保障方面存在城乡居民养老标准低,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存在家庭结构特殊、思想观念滞后,经济发展落后、财政投入不足,服务水平低、供给方式单一,民办养老机构少、产业发展还未起步,机构人员不足、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为此,要加大省级财政对贫困地区养老体系建设的补贴力度;转变观念,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分层分类提供养老服务;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体制改革,加大经办机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邓微 《湖湘论坛》2014,(2):100-105
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模式中,90%的老年人养老方式为居家养老,没有全面系统的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就无法实现。目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问题突出,公益慈善力量进入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空间巨大。更快捷、更大规模地引导公益慈善力量进入社区养老服务,需要积极的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构建社区社会公益慈善工作站平台,打造吸引各类慈善力量进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磁铁石"和"变电站",形成社区养老服务良性供给"生产线",构建公益慈善对社区养老服务可持续供给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考察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现状及问题,比较分析国外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典型模式及国内部分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的实践探索,提出我国应在政府主导下重建以养老保险制度为核心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贫困地区为重点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合理差别的全覆盖,并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体制机制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新型家庭即"421"家庭将成为城镇家庭结构的主要模式。这种家庭模式的出现对养老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421"家庭出现是国家人口政策的产物,由于城市家庭结构模式的变迁,带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理应得到政府的重视,通过健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缓解"421"家庭的养老压力。同时,由于家庭养老能够给老人提供更多精神、感情上的慰藉,商业保险能够提供更优越的物质支持,增加了老人抵御突发风险的能力,应尽快构建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商业养老保险相补充的"421"家庭的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6.
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是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举措。由武汉市中心医院与江岸区社会福利院两单位合作建立的"医养结合"新模式,对武汉市进一步探索建设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建民 《桂海论丛》2013,(1):124-128
居家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有效整合,是未来我国养老事业重点建设的目标之一。中国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多为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组织提供服务或社区承办服务等模式。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经济欠发达、家庭结构失衡、养老设施匮乏,居家养老模式应成为养老方式的首选。建设广西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应重点完善农村基本医疗照顾,加强农村传统邻里互助关系,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18.
冉勇  陈天柱 《人民论坛》2013,(2):228-229
一直以来,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养老问题是一个难题,文章通过对乐山市沐川县养老模式的现状调查,对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人口特征、养老模式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立以家庭养老模式为基础,以机构养老模式为辅助,并大力发展社区养老的综合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庄月珍 《中国民政》2007,(12):48-48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如何化解他们的养老困境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老人服务设施,加强农村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尽快形成适应不同特点、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政策推动、项目建设和优化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还存在医疗服务介入不足、养老服务品质不高、医养融合缺乏政策配套等问题,医养服务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建议:一、坚持为民宗旨,推动医疗与养老加快融合。医养融合是一种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养老为一体的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