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司法体制是指以司法为职能目的而形成的组织体系与制度体系,是司法机构组织体系和司法制度的统称。它是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反映到司法领域的问题却逐渐增多。为了及时回应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需求,我国积极探索和推进司法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体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行司法体制  相似文献   

2.
成文法具有天然的滞后性,法律文字有时不能涵括被寻求的个案规范,其本质上决定了司法裁判必须是有创意的活动,并积极参与逐步自我实现的法秩序之发展及续造。乡土基层法院司法环境相较于城市环境更为特殊,基层法官凭以涵摄个案的规范部分并非法定规则本身,而是由基层法官依据法定规则,考量个案的情况而形成的规范。在形成及发展个案规范时,基层法官必须接受法律所确定的目的、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法律的体系及其思考模式的拘束,逾越抑或扩张法律规定条款概念的界限、范围,应明示准备应用超越法律的,寻求个案规范的方法,并标示具体个案价值判断的心证进路。通常情况下,法律续造在法律前见积累、法律条款识别、法益预拟衡量、裁判续造规则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6月(上)开启民事司法工作新纪元在宪法框架内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而在民法、刑法和行政法三大法律体系中,民法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其他部门法大多是从不同侧面,对民事法律关系和基本原则加以保护、充实和发展而形成的,所研究和规制的也大多是与民法领域的融合、转换与冲突问  相似文献   

4.
当今是信息革命时代,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势不可挡地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人工智能在司法实践领域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其发展及应用,也对司法实践领域提出了诸多新问题。在社会矛盾复杂化、司法案件数量猛增、司法人员负荷加重、普通公众的法律素养提高等一系列背景之下,司法实践借助人工智能提高办案效率、维护司法公正的同时,人工智能法律地位不明确、算法不透明、公民信息泄露等问题也随之显现。只有人工智能在法律规制的理性框架中获得更加充分的法律正当性,才能促进人工智能在司法实践领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智慧司法是将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于司法领域的创新性举措,其主旨是以技术赋能司法,在提高司法活动效率的同时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法律服务。运用CiteSpace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分析得知,近十年来我国智慧司法相关研究成果初显,研究热点逐年攀升,主题与热点结合紧密。智慧司法研究的作者之间虽然存在一定合作关系,但尚未形成稳定和具有可持续性的研究团队。运用关键词共现图、关键词时区图、关键词突变图对关键词进行逐层分析后发现,研究热点之间的衍生关系和剥离关系显著,演进路径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象的特点清晰,由此可以预测,智慧司法的研究将呈现出领域逐步拓展、深度逐步加强、文理交融性更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邓杉杉 《学习月刊》2010,(12):33-34
"事务语体"一般归属在书面语体范畴之下,指"国家机关、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行业集团,在内外交际、上下联系,处理各种事务时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较大稳定性的用语体式。"[1](p920)具体包括命令、通知、公报、批示、法规、公约、书信、启事、电报等。  相似文献   

7.
司法解释是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对法律进行的解释。这种解释应该有范围与程度的限制,此种限制在行政诉讼领域更为重要。目前,司法解释的功能、范围、目的、对象、强度等方面存在着若干问题,司法解释立法化趋势愈演愈烈。明确司法解释的内外部界限,有助于完善法律解释体制,最大程度上实现民主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8.
司法理念是社会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社会法律发展的理论指导。司法理念给予社会法律结构完善、法律执行提供理念引导。同时,司法理念也是社会发展阶级利益在制度层面的反映,是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我国司法理念也实现历史阶段性演变。我国司法理念是基于古代封建制度的基础上,逐步由"法律至上"向"人本至上"转变。对我国司法理念的探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司法理念的历史演变的阶段进行分析,针对现代司法理念发展阶段,进行司法理念的反思,提出我国司法理念进一步优化完善的发展新趋向,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健全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梅锦 《世纪桥》2015,(4):41-43
对涉案未成年犯罪人进行人格调查,是我国刑法学界近年来所探讨的热点问题。随着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的颁行,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人格调查在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中的地位。但由于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十分概括、相关的司法解释也未作明确的说明,以致司法实践中"乱象丛生"。实务中的困惑,呼唤着理论部门的进一步研究。一、我国当下人格调查制度之不足1.缺乏实体法律根据,理论定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和理性构思,实现社会和谐可有多种途径,如政治途径、经济途径、伦理途径、法律途径等,在这些途径中,法律维度下的司法手段以它特有的外部保障的强制性、纠纷处理的公正性、司法意志的人民性、适用法律的普遍性和平等性使它成为社会和谐最权威的路径。对司法权威与社会和谐关系的研究起初是一种手段与目的或过程与结果的研究范式。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由物质向精神的进化过程,当法律权威与社会和谐的关系从实践操作的层面转化到理性精神的互动时,我们应注意加强它们之间的关系性研究。这种研究超越了手段服务于目的、过程导致结果的简单推导,  相似文献   

11.
任广章 《奋斗》2024,(4):17-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强调要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公正司法观,其形成与发展的逻辑理路是建立在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时代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的,既是对中华优秀法律文化的传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公正司法经典论述的升华,也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在司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工具,是武器,是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在不同的交际场合适应不同的交际和交流目的而使用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表现不同的语言风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语言,就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以解决广大师生员工思想问题为目的而使用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只有注重语言的表达艺术,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广大师生形成共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共同完成任务。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语言特点,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语言艺术,是做好新时…  相似文献   

13.
司法解释是我国法律解释的重要内容,是法律适用者对法律所作的解释。为了更好地理解司法解释的效力,本文试就审判、检察解释的法律效力作一番探讨。司法解释可以说是我国特有的法律概念,是指由法律授权的司法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在司法实践中具体适用法律所必要时,结合一、我国司法解释的含义社会发展现状和法律价值取向所作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理解和说明。从定义上看主要有五个特征:一是解释主体法定。司法解释只能由法律授权的司法机关进行,而不能是其他任何司法部门、行政机关和个人。我国法律规定目前享有刑事司…  相似文献   

14.
一、法律与经济发展“中国之谜”中的“司法之谜”法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法学界与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许多西方著述认为中国是在法律制度不完善、政府干预盛行和司法不独立情况下,呈现出改革开放30年期间的经济高速发展,形成了西方学界所称的法律与经济发展的“中国之谜”.因此,在当下中国面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司法能动主义支配下的司法改革背景中研究本文论题,并据此进一步揭示法律与经济发展的“中国之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鲁春霞 《前线》2014,(2):65-66,126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以及法治政府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状况还不尽如人意、行政执法随意性较大、司法公信力不足等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法治信仰薄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法治信仰的内涵及实践意义,探寻培育法治信仰的有效路径,以保障和促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柏欣 《揭阳论丛》2009,(1):52-57
法律文化认同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对法和法律现象所形成的共同趋向性的认识与感知。对法律文化认同结构的探讨是法律文化认同研究中的中心环节。法律文化认同结构由法律物质文化认同层、法律制度文化认同层、法律精神文化认同层三个基本结构层次所构成。三个基本结构层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民族法律文化认同的整体。  相似文献   

17.
崔杨 《前线》2023,(12):60-63
进入新时代,首都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目标,在完善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领导体系、规范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提高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水平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全面深化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形成了一批具有北京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首都司法行政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谭卫  朱莉红 《唯实》2003,(4):47-49
法制现代化是人类法律文明必经的成长与跃进过程 ,研究法制现代化正成为当代法理学领域的一个新的重大论题 ,而法律权威问题则是研究法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应当看到 ,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和法制现代进程的有序推进 ,法律权威也不断随之巩固和提高 ,但它与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尚有差距。因此 ,应该从提高立法质量、落实违宪审查制度、贯彻司法责任原则、加大执法力度等方面入手 ,进一步加强法律权威建设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行政权的扩张,行政裁量已成为行政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裁量立法控制松动的情况下,加强对裁量的司法制衡已为现代法治国家所认同。对此,通过分析我国行政裁量司法审查标准的适用情况,认为我国行政裁量应该走一条抽象化的司法审查路径,并给出三点理由:基于法律原则的特性;基于域外裁量审查法律原则适用的经验,基于我国司法实践的先例。  相似文献   

20.
蔡恒  孙晓洁 《求实》2006,(Z2):90-91
我国新<公司法>第12条规定:"公司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并依法登记.公司可以修改公司章程,改变经营范围,但是应当办理变更登记."取消了原<公司法>关于"公司应当在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表述,与<合同法>的司法解释进行了统一.可以认为,我国立法目前的态度是,除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活动外,公司可以超出其经营范围进行活动,且该行为应为有效.新<公司法>修改,突破了我国公司立法对"公司权利能力受其目的(经营)范围限制"这一对公司权利能力的限制性规定,从而放宽了法律对公司权利能力的限制.这无论对于公司法理论还是公司法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认识新<公司法>此条修改的意义,有必要回顾一下"目的(经营)范围对公司权利能力限制"的立法变革,以从中了解法律修改的意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