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58年冬到1959年7月,党中央和毛泽东为了纠正“大跃进”和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多次召开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全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并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对于当时“左”的理论和实践中的错误,是一次陆续发现问题、认识不断深化、逐步进行纠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起了重要作用。当时毛泽东和党中央从办人民公社的一些混乱中,发现了急于向全民所有制和向共产主义过渡,搞产品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1957年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具有重大的探索精神和理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但在实践中却形成巨大的反差。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是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需一段时期"继续过渡"。毛泽东《正处》讲话的初衷更多地是为解决"继续过渡"任务而统一思想,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扫清障碍。这一判断导致他对经济建设的不够重视和对什么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动摇和迟疑。这使得《正处》所阐述的科学理论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坚持。  相似文献   

3.
在1920年的湖南自治运动中,青年毛泽东为救湖南救中国而奔走呼号,奋笔疾书,发表了诸多见解,提出了种种方案,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忱和奋斗精神。这是史学界的共识。但如何评价毛泽东在湖南自治运动中的认识和主张,则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毛泽东的主张“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另一种看法认为,这“是一场不触动地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和私有制度的争民主、争人权的运动”;还有一种看法则认为,是“从激进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方向转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第一次体现出毛泽东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的萌芽”。笔者以为,青年毛泽东的世界观确实处在转变过程中,他的湖南自治的认识和主张,有不少激进之处,但总的说,仍然属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范畴;实现自治的手段,也还是改良的。对此估计过高,并不能如实反映毛泽东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4.
1956年底,毛泽东结合中国处在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实际,继承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新经济政策“思想。这一思想提出的基石是中国正处在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国情,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科学分析,则是这一思想产生的现实依据。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理论,现阶段研究和学习毛泽东“新经济政策”思想,对我们贯彻落实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仁卿 《党史文苑》2004,2(4):48-50
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到向社会主义全面过渡的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在对待资本主义问题上的认识是逐渐变化的。由于毛泽东的认识变化使党的相关政策发生改变,从而给实践带来了不同的影响。研究毛泽东这一认识的变化,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一1955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回忆说:“中央委员会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验,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将要结束的时候,即1952年,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形成的全过程进行详细考察以后,我们发现,它的提出经历了一个由“将来的突然的过渡”到“现在的逐步的过渡”的发展过程.大致在1952年9月以前,在党的有关决议和领导人的讲话中,虽有过“逐步过渡”的提  相似文献   

7.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而在建国前夕 ,作为新中国的立国理论和政策导向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却显得极为初步和不足。因此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 ,党和国家领导人 ,把全面系统地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特别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定位和基本属性问题 ,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并达成共识。但是事实上 ,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存在极为短暂 ,“过渡形态”也离开了原始设想的相对稳定的初衷。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些肤浅的分析。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 ,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8.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困已经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这是我们党总结了成功的经验与沉痛的教训之后,进行艰苦探索的结果,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这一所有制结构,有必要探讨和把握其理论渊源。早在1956年12月,毛泽东曾提出了“新经济政策”,认识到单一所有制结构的弊端,指出要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并存,让其共同发展。尽管毛泽东提出的“新经济政策”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行,但仍不失其理论意义。现行所有制结构则是对毛泽东“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  相似文献   

9.
关于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原因和过程,学术界已有很深人的研究,但对提出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关节点,如:为什么说毛泽东在1952年9月24日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从现在开始过渡”的新设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轮廓是何时形成的?1953年6月政治局会议讨论的是什么文件?毛泽东的讲话都涉及哪些内容?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商业的政策是何时确定下来的?在从建设新民主主义到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转换中,中央领导人之间有何认识上的差异?这些具体而又重要的问题,仍有进一步考察的必要。对此作出说明和某些史实上的补充、订正,有助于认识的细化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此后,人们将毛泽东的这段论述简称为“党的三大作风”。  相似文献   

11.
“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精髓一样,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也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精髓。只有完整、准确地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精神实质,才算掌握了毛泽东政治思想的真谛。而要完整准确地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精神实质,首先有必要对“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形成作一番深入细致的考察。一、从“无产阶级专政”到“工农民主专政”在中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逐步提出来的。据现有资料,最早使用“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蔡和森在法国写给毛泽东的信中就将阶级…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述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何认识和对待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这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下私人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既有助于全面理解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对私人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也有利于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私营经济的方针。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论断  “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是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结论中提出的一…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和把握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心一环。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毛泽东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成功地找到了中国由民主主义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年以后,由于错误地把“一穷二白”当作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有利条件,结果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引导全党重新认识我国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这个基本国情,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找到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这是继毛泽东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成果。  相似文献   

14.
历史巨人毛泽东一生,不仅对马列理论等社会科学知识的钻研孜孜矻矻、勤学不辍,而且对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同样苦心孤诣、广泛涉猎,提出了不少深刻而独特的见解与观点。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日益成为人们之共识的今天,深入探究毛泽东赋予我们的这一宝贵遗产,其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都是显见的。“多向自然科学学习”毛泽东的自然科学素养不能说是相当高的。然综其一生而言,  相似文献   

15.
《理论学刊》1992年第1期刊登了署名坚毅的《关于张闻天论著中的“三分法”观点》一文(以下简称“坚文”)。文中第二部分“恢复‘中庸’的本来面目”,作者批驳长期以来把“中庸之道解释成为折中主义、调和主义、中间状态”,认为“毛泽东肯定‘中庸’的论述已公诸于世”,其依据是刊登在人民出版社《毛泽东书信选集》中的1939年2月20日毛泽东《致张闻天》一信。我们认为坚文对毛泽东这封信的认识是片面的,同时也忽视了毛泽东对中庸问题的同期其他有关论述,是不全面的,因此坚文有关毛泽东肯定中庸的结论,是不正确的。下面予以简要考析。  相似文献   

16.
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尽管有着现实政治的考虑,但不只是一种政治策略,同时也是毛泽东探索新中国文化建设道路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双百”方针既是毛泽东“以苏为鉴”,对新中国文化实践总结和反思的制度成果,也是毛泽东对文化问题在理论认识上的深化.它在理论探索上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一是对新民主主义文化方向论的重要发展和补充;二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文化问题上的系统运用.  相似文献   

17.
陈峰涛 《共产党人》2004,(18):52-52
上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江泽民同志在一篇讲话中也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和两个著名论断,使我深刻体会到,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和求真务实的必然途径.也是做好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里,毛泽东同志说:“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并且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是毛泽东同志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所做出的新概括。这样的概括,给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光辉思想,我认为大体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以1927年7月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划线,在其以前,主要是1925——1927年,为早期思想形成阶段;在其以后,主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思想逐渐成熟阶段。本文仅就毛泽东早期关于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伟大思想作些粗浅探讨。毛泽东早期关于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又可分为两个小阶段:1925年“五卅”运动以前,毛泽东早就注意联系中国实际研究一些农民问题,对农民运动开始关注;“五卅”运动以后,毛泽东开始以主要精力领导农民运动,并认真深入研究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逐渐形成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20.
阅读《党史博览》2014年第9期,见有《毛泽东何时提出“刘邓可以分开”》.该文原是对笔者2014年2月发表的《“文革”中的毛泽东和邓小平》所提的批评.该文问道:“毛泽东提出‘刘邓可以分开’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为什么不可思议?”从该文所述,方知该文作者近年才见到毛泽东“文革”中的上述指示.因《毛泽东年谱(1949-1976》》是2013年12月才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而拙文引证的则是十年前出版的历史文献,两者其实并不矛盾.至于该文称早在1967年10月9日就见到的毛泽东批示,它与4个月前毛泽东对汪东兴的指示全然不同.请注意,笔者记述的是“首次提出”,至于说10月9日毛泽东删除邓小平名字的批示,时间滞后了数月,这还能算首次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