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正>黄河输沙量之大、含沙量之高,居世界大江大河之首。确保河床不抬高、维持中水河槽过流能力、维持河势稳定,是下游行河稳定和黄河长治久安的基础。从流域尺度看,黄河泥沙问题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用工程控制论来统领和指导黄土高原、水库、河道、河口多层级泥沙控制。黄河泥沙工程控制论也同样具有工程控制论的四项基本特征,可定义为黄河泥沙工程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我们结合黄河实际情况,开展了黄河泥沙工程控制研究,建立了黄河泥沙工程控制理论与关键技术体系,应用于二十余项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2.
被尊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得名于所夹带的泥沙。今日之黄河,已不是一个“黄”字了得,放眼望去,满河泥浆。黄河的含沙量是多少?河边的老百姓说,发洪水时一杯水能沉淀出半杯泥。科学的数字是: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7公斤,为世界之最。黄河每年夹带的泥沙有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可绕地球赤道30多周。  相似文献   

3.
被尊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得名于所夹带的泥沙。今日之黄河.已不是一个“黄”字了得,放眼望去,满河泥浆。黄河的含沙量是多少?河边的老百姓说,发洪水时一杯水能沉淀出半杯泥。科学的数字是: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7公斤,为世界之最。黄河每年夹带的泥沙有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可绕地球赤道30多周。  相似文献   

4.
谢鉴衡,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毕生精力都倾注在河流动力学和泥沙研究,主持过葛洲坝、黄河小浪底、三峡等著名工程的泥沙淤积清理课题研究。他用毕生的心血和智慧——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千百年来,黄河滋养了沿岸丰饶的物产,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黄河也是一条自然条件复杂、河情极其特殊的河流,多害多灾。历史上,黄河上中游地区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泥沙淤积,形成悬河,洪水肆虐。多沙、少水、污染严重、生态脆弱,是黄河流域的核心问题,尤其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经济社  相似文献   

6.
<正>工程拦沙可造成的淤积尺度和危害巨大。治理黄河不能改变黄河的自然属性,"黄河清"不是好事。未来黄河治理应该着重加强水土保持,提高水利工程"拦粗排细"功能。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上,黄河北越京津、南极长江,12000年来在平原堆积了平均厚度35.6米的泥沙,创造了广袤的华北及黄淮平原。花园口以下800千米的黄河下游是地上悬河,长期泛滥,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与华夏安危兴衰密切相关。人民治黄已经实现70年安澜,而黄河的长远安全则是中华大地平安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楚珍锡  王乃岷 《春秋》2011,(4):41-42
1949年的夏天.我在黄河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学习。7月6日,老师带领我们到黄河上实习。当时我被分配到洛口水文站工作.具体任务是观测水位.实测流速、流量、含沙量。我亲身经历了那年的特大洪水,  相似文献   

8.
曹志敏 《前沿》2011,(2):170-173
黄河泥沙含量大,治黄关键在于泥沙问题,清代采取了"束水攻沙、蓄清敌黄"的治河方略。本文对这一治河方略的形成过程、具体实施情况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一治沙方略本身存在严重缺陷,未能有效解决黄河泥沙淤积问题,同时洪泽湖成为悬湖,淮河入海宣泄不畅,给苏北一带增加了严重的人为水患。  相似文献   

9.
黄河是“地上悬河”,历史上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为解“悬河”之危,许多人建议通过人工改道让“悬河落地”,但治黄专家指出,这种建议并不可行,是“好心办坏事”。黄河水利委员会研究员侯全亮说,黄河人工“改道论”历史上就有,目前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在下游改道,废弃“悬河”,再造新河;二是在上游改道,绕过黄土高原,一劳永逸解决黄河泥沙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件提案催生“双百万”工程内蒙古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内蒙古荒漠化面积占土地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的60%,并且仍以每年1000万亩的速度推进;内蒙古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北京直线距离仅140公里;草场严重沙化、退化、碱化,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4%,近年来沙尘暴频繁发生,面积27万平方公里的阿拉善盟尤为严重;东部大兴安岭山地涵养水源的功能衰退,成为松辽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生态根源;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每年向黄河输入1.8亿吨泥沙,造成下游河床淤积,加剧了黄河的断流。1999年1月28日至2月1日,时任中共中…  相似文献   

1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几千年来,它哺育着两岸的亿万人民,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可是,黄河含沙量大,下游河道淤积严重,引起频繁的灾害,长期以来又成为一条闻名于世界的灾害性河流,尤其下游最为严重。因而,历代治河,都以下游防洪为重点,现在...  相似文献   

12.
从首次调水调沙看黄河下游防洪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年均淤积泥沙2.2亿吨,致使现状黄河下游河床普遍高出背河地面4~6米,黄河成了悬在下游两岸人民头上的“悬河”。由于黄河特殊的多泥沙、善淤积的河情、河性,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任重道远。为了科学调度水库,改变黄河小水多沙、高含沙水流淤积下游河道的不利局面,进一步探讨河道的冲淤规律,实现增大下游河道输沙能力和行洪能力,改善不利河势,有效减轻下游防洪压力的目标,2002年7月4日—7月21日,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试验中暴露出的黄河下游防洪减灾问题分析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精心准备下,在各…  相似文献   

13.
走笔黄河口     
林剑 《两岸关系》2007,(9):63-64
黄河口的确与众不同,原因就是随水游走的泥沙。就是这些泥沙,在黄河入海处不断淤积着奇特的事情、迷人的风情、有趣的人情。黄河原本是清冽的。从巴颜喀拉山脉的约古宗列盆地生成时,那可是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中上游流经内蒙古西部等地,被拉出如弓一般蜿蜒的“几”字湾。在这里,上万年来长河与高原激撞交融,形成硬梁平地相间、丘陵沟壑交错的奇特地貌格局。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有10条黄河一级支流,被称为“十大孔兑”(孔兑,蒙古语,译为山洪沟),年均向黄河输送泥沙约2700万吨,超过全国入黄泥沙总量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黄河涨上天怎么办?” 黄河因每年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逐渐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1952年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出京巡视黄河,曾针对洪水和悬河问题发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如今,通过广大治黄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这个难  相似文献   

16.
正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华儿女。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其中,流经河南的黄河正处于峡谷河段向平原河段过渡的"豆腐腰"段,地理位置特殊,河道形态复杂,历史记载的决溢、改道灾害2/3发生在此河段。黄河河南段的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是典型的"地上悬河",河道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主流摆动频繁,洪水突发性强、预见期短,防汛任务历来十分艰巨。黄河安澜,事关大局,关乎  相似文献   

17.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古人对黄河泥沙俱下、无法阻挡的情景的诗化写照。 斗转星移,在黄河挟带着大量泥沙滚滚东流的同时,一块新的平原陆地,也慢慢地在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形成了。一个关系着国家经济命脉的大油田——胜利油田诞生于此。 1964年,随着石油工人进军的步伐和石油钻机隆隆的轰鸣声,这块新大陆的宁静被打破了。从此,荒原上车辆游弋,钻塔林立,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8.
正黄河河流生态失衡和逆向演变的关键因素,实质是流域水土过度开发长期累积的生态影响与破坏。"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是一条自然条件复杂、河情极其特殊的河流。长期以来,流域上中游地区干旱风沙、水土流失灾害问题突出,流域"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加剧了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和洪水威胁,严重制约着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防治黄河洪涝灾害始终被作为历代执政者治国安邦的大计而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信息广场     
《半月谈》2004,(24):83-84
日本将在2006年后停止对我国无偿资金合作,得了流感要对症治疗,我国全年手机短信发送量有望超过2200亿条,我国将构筑三道防线治理黄河泥沙,第19个暖冬来临。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开发黄河上游航运1998年4月6日,黄河兰州段疏浚、整治工程拉开帷幕,这是我国首次对黄河上游干流进行航运开发。这项工程将开发兰州市区38.4公里的黄河河道,最终达到五级航运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