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毛泽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历史担当和理论自觉,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思想前提、指明了实现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全新局面、进行了科学总结,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开拓者和光辉典范。我们要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的历史贡献中,汲取宝贵经验和智慧力量,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前提,是认清当今世界发展所处的大时代及其具体历史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时代的基本矛盾和时代主题。中国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实践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在理论上具有同一本质,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统一,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在实践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依据一定的理论逻辑展开,在回应系列重大课题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回答中国之问为实践起点,以回答世界之问为宏阔视域,以回答人民之问为价值旨归,以回答时代之问为驱动力量,这一理论逻辑在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道路自信、厚植天下情怀、凝聚磅礴力量、引领民族复兴中生动彰显。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有着高度理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征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的提出,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综合作用的结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入新境界,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理论遵循。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需要进一步增强“两个结合”的行动自觉,立足客观现实,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坚持守正创新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正确认识当前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诸多因素,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坚持实践、创新、利益和服务等重要原则,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创新,通过多种渠道使普通民众接受并变为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6.
《探索》2014,(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是思想理论界长盛不衰的热点,近年来学者们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历史必然性、起点和进程、彼此之间的关系、主要经验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贡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但由于课题的复杂性,还可以继续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问题,其研究成果也构成了中国化与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纵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个历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探究体现为从理论整体性到实践整体性的转变。作为理论体系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也毫不例外地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因而,实践成为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钥匙”与基石,进而言之,理论整体性在实践向度必有一种实践整体性与其桴鼓相应。实践以其全社会性、全过程性、主客体辩证一体性与演化一体性特质,昭示了一种非理论面貌的实践整体性形态。故而,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既是作为历史生成的整体性,亦是作为逻辑结构体系的整体性,是历史生成与逻辑结构相统一的实践整体性。将马克思主义实践整体性思想运用到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协调发展,既是源于马克思主义实践整体性的理论要求,亦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整体性的自觉遵循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8.
继“两个结合”被正式写入第三个历史决议之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再一次阐明“两个结合”作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具体意涵,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总体理论工程的构建提供了明确的战略谋划。站在历史总体性的立场高度,“两个结合”具有内在交互关系。其哲学性质的历史定向具体展现为双重智识——理论辩证性思维与社会系统性思维的综合运用。承前启后,贯穿于“两个结合”内在逻辑的历史总体性立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持续布局;一脉相承,理论辩证性思维统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各个理论范畴,突出党带领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的理论自觉和政治智慧;吐故纳新,社会系统性思维兼顾理论构建与现实展开以及二者之间的互为关系,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活力。“两个结合”是历史经验与历史意识相统一的思想结晶,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重要体现。“两个结合”正在历史地发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历史到文本,又从文本返回至历史现场的理论性指南。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内在逻辑要厘清三个问题:从理论逻辑层面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从实践逻辑层面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何要中国化的问题,从价值逻辑层面回答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作用或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实践历程积累了宝贵经验: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促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密码。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就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以全新的视野正确回答实践课题和时代之问、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二十大报告的创新论断,有着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无可辩驳的科学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横向空间的本土化和纵向维度的实时发展,是被实践反复检验为正确的具体化了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百年党史的核心主题,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彰显对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史的高度认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自信,对新征程上接续推进理论创新的高度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回答好“谁来结合”“结合什么”“怎样结合”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进程中,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许多宝贵的思想理论成果,其中突出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次飞跃。这两次飞跃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这些实践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再指导于实践。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和创新,不仅能够回顾百年党史的光辉历程和历史性贡献,还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历史。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的角色意义和角色实现三方面来阐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何以必要、何以可能、如何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亚杉 《世纪桥》2023,(1):82-85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立足中国大地、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化的理论成果,充分反映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历史主动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庄严历史责任,这就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继续坚持和贯彻“两个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掌握历史主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周书俊  王耀德 《新视野》2012,(2):23-25,1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途径,它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超凡胆识和理论创新的勇气,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产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世界意义。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我党理论的创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大众化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如果处理得不好,必将严重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因此,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是我们正确把握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国宏 《探索》2011,(3):16-20
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经验可概括为"六个坚持":在坚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坚持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坚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辩证互动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坚持立足国情和放眼世界的宏阔视野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坚持总结历史和前瞻未来的双向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逻辑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是大众化理论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时代化是中国化的客观依据,中国化是时代化的理论总结;大众化是时代化内在要求,时代化是大众化的内在活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体现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属性和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中国的科学总结;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8.
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国际国内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集中体现和庄严宣示,也是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任务和根本目标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结晶,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理论指导。因此,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乃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是割裂的,而是双向互动与辩证融合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开放、批判、变革等宝贵特质,映照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发展逻辑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进历史性的有机契合,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鲜活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性的良性互动,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领导者先进性特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想指向性的相互交融,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合乎规律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合乎目的性的统一共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回眸党章历史,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两次伟大飞跃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又一次伟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是因为,这一思想所依据的基本国情和中国共产党所担负的时代使命发生了伟大变化,回答了新问题、创立了新体系、提出了新方略、开辟了新征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一次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