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睿 《小康》2023,(35):74-75
<正>东莞市凤岗镇乘着“百千万工程”东风,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通过打造精品示范村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等方式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同时,全面推行林长制,推动林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描绘绿美凤岗新画卷。  相似文献   

2.
麦婉华 《小康》2023,(23):60-63
<正>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按“五大振兴”一体设计、按照“一湖两岸四区八景”的总布局推进“云上东海·水韵荷香”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近年来,云东海街道依托良好的生态、空间优势,迎来了省、市、区等多重机遇叠加期,在产业、文旅、生态等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领域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以来,南宁市青秀区根据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组建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统筹谋划,以开展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全域乡村村貌改造,建设"两高"沿线风貌改造示范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田园青秀"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有力有序开展。高位组织推动,促进各级部门主动作为。一是城区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项目现场指导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解决工作难题,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1,(29)
正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东莞市凤岗镇高度重视,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加强镇村联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通过"拓空间+活资产+强统筹+探新路"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凤岗镇地处广东省东莞市东南端,总面积82.43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社区)。该镇东、南、西三面紧邻深圳,是莞深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同时也是外商集中的产业重镇。  相似文献   

5.
梁丽萍 《前进》2023,(12):56-58
<正>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总书记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指导和遵循,也进一步强调了乡村文化建设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作为乡村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乡村文化植根于千百年来赓续不断的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当前,乡村优质人才持续流失、外引人才困难,人才总量不足、质量偏低,  相似文献   

7.
刘双双 《群众》2022,(12):47-48
<正>数字金融是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产生的金融新业态。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数字金融是数字乡村的重要内容。数字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增加了金融服务的可选择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多层次、宽领域的金融服务,使金融资源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大力发展乡村数字金融,强化农村金融供给,夯实金融科技支撑,聚焦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中的痛点难点,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8.
王生云 《创造》2023,(2):79-81
<正>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木厂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建设,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整合村里村外干部乡贤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9.
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2020年4月16日~17日,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萍、副主任韩宏亮带领部分市人大代表,来到叶县和舞钢市,进乡村、走现场、看项目,实地感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代表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积极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建言献策、加油助力。  相似文献   

10.
<正>【调研背景】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提升供电能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关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邀请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深入湖南省株洲市开展专题调研,总结和梳理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株洲供电分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株洲供电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为推进全社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一个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总体部署。实施乡村振兴首要的就是要坚持规划引领推进。要科学把握乡村振兴阶段性的特征,研究未来乡村发展的趋势,提高规划的前瞻性。要全面落实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有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规划的系统性。要统筹谋划乡村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21,(26)
正近年来,东莞市茶山镇全面推动"五大振兴"工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党员带动群众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发展乡村产业,探索出乡村振兴的茶山路径。近年来,东莞市茶山镇以组织振兴为保障,人才振兴为支撑,文化振兴为灵魂,生态振兴为基础,产业振兴为重点,全域推进乡村振兴,斩获一系列"国字号""省字号"荣誉。2021年,茶山镇党委成为东莞市唯一获评"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镇街,连续六年获评全市镇街领导班子工作优秀镇。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从根本上说是人的振兴、农民的振兴和农村优秀人才的主体性振兴。面对当前农村人口“空心化”的严峻形势,推进乡村振兴亟需动员和吸引潜在的优秀“城归”人员积极返乡干事创业,充分发挥好他们投身乡村发展建设的“补位”功能,促使其切实补足乡村产业振兴、社会治理和文化建设的主体之缺。为此,一是要加强对“城归”人员的宣传教育,唤醒其主体意识,引导其真心诚意地返乡;二是要持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为“城归”人员搭建展才、立业、建功的舞台;三是要加大对“城归”人员干事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使其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立得住脚”;四是要重视对“城归”人员的能力培养,使其能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迈得开步”。  相似文献   

14.
徐志华 《群众》2023,(5):57-5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多年来,镇江新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镇江新区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扎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乡村振兴工作部署要求,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不断提升区域“三农”工作的“辨识度”和“含金量”,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9,(35)
正肇庆市封开县以党群合力带动乡村振兴,促进三产融合实现富民兴村,推进省际廊道绘就乡村新样貌。创新省际边界美丽乡村示范带的工作方式,上下联动,广泛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热情。云山雾绕、竹海林风中,西江畔一朵朵竹荪破蛋而出,像穿着蕾丝白裙的"精灵",在林间翩然起舞。竹荪也被称为"菌中皇后""雪裙仙子",从"养在深闺"人少识如今在北回归线上实现了美丽绽放。而今,省际边界美丽乡村示范带的建设,更是让封开这片岭南古都  相似文献   

16.
正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补齐民生设施短板,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维护机制体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围绕  相似文献   

17.
胡妍 《小康》2023,(20):80-81
<正>三亚市吉阳区坚持党建引领,探索积分制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激发人才活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在乡村开启“景区时代”,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打造了博后村、大茅村、红花村等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样板村”。近年来,三亚市吉阳区坚定不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和海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自贸港乡村振兴样板”的决定要求,蹄疾步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老乡”嘱托,探索出独具吉阳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钟淑颖 《小康》2023,(11):76-7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青年人才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普遍问题,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年下乡、返乡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赵狄娜 《小康》2024,(4):46-49
<正>聚力新征程,要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找准新时代“三农”工作着力点,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基层的重要方针战略,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实现区域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深远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聚力新征程,要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找准新时代“三农”工作着力点,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王成红 《创造》2024,(3):65-68
<正>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旺则百业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乡村振兴必须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与种植业和其他养殖业相比,肉牛养殖产业经济效益明显,且能有效分担秸秆处置压力,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树苴乡抢抓州、市大力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以建设全省肉牛强镇为目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把肉牛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主选产业来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