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色词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言中丰富的颜色词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颜色词语可以代表一种文化、一种风俗、甚至一种国情.深入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的差异对于正确使用颜色词,提高语言能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党建文汇》2014,(10):54-54
《红楼梦》映照出中国人的雅趣 《红楼梦》把中国人最文雅的表达方式——诗、词、曲、赋全吸纳进来,把中国古典文化的方方面面——建筑、美食、园林、绘画全利用起采,充满了一般小说达不到的雅趣。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08,(12)
英汉语言中丰富的颜色词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颜色词语可以代表一种文化、一种风俗、甚至一种国情。深入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的差异对于正确使用颜色词,提高语言能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柳福玲  宋玉瑛 《世纪桥》2008,(8):145-146
英汉语言中丰富的颜色词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颜色词语可以代表一种文化、一种风俗、甚至一种国情。深入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的差异对于正确使用颜色词,提高语言能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阴柔之类:(红楼梦)美学风格散论》的作者近年来发表《红楼梦》研究论文多篇,本文是其新作,对《红楼梦》”阴柔之美”的美学风格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意是探求中国文学如何在强化民族文化意识的基础上再与异质文化交流,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英汉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部产生于戏曲鼎盛时期的长篇巨制,《红楼梦》中蕴涵着丰富的戏曲质素。《红楼梦》对于复杂社会生活的反映,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小说这一艺术形式的性能和长处;同时,小说在穿插描写、表现手法以及叙事技巧等方面适当地吸收和融汇了戏曲艺术的养分,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创作经验,提高了小说的艺术水平。文章以此为出发点,从创作思维和创作心理的角度,就古代戏曲对《红楼梦》在情节设置方面的影响进行力所能及的开掘,以期寻求《红楼梦》小说戏剧化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政治、经济和习俗等方面的原因,古代的服饰以颜色、材料或质地等鲜明的特性,显示了穿着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通用至今。巾帼:本是古代妇女头上的头巾及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源于《晋书》。当时诸葛亮代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司马懿不予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司马懿还不如一个女性。自古以来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为“巾帼英雄”,故代指女性。黔首:秦时平民用黑巾裹头,故代指平民。黄衣:道士穿的黄色道服,故代指道士。青衿:古代读书人常穿的衣服,曹操的《短歌行…  相似文献   

9.
刘仓 《党史文汇》2012,(8):4-10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对胡适思想的批判运动.这场运动发端于1954年10月的《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到1955年11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宣传部关于1955年1-9月份的主要工作给中央的报告》后基本结束.这场批判运动因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牵动着学术界的神经.否定和肯定这场批判运动的争论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0.
“小康”目标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凯 《求实》2004,(Z1)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的头2 0年中“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步入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进发的新的历史阶段。为此,全面认识“小康”目标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关系,是我们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内涵及其重大历史意义的重要理论前提。一、中国现代化建设“小康”目标的提出“小康”一词,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社会概念,该词最早见于古代典籍《诗经》和《礼记·札运》中,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关于人类理想社会模式的基本…  相似文献   

11.
词是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通过命名活动而给予特定事务或现象的语言标记.由于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认知模式等文化因素的差异,词的文化内涵有很大的区别.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的一大类别,其体现出的文化差异尤为突出.文中论述了英汉颜色词联想意义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提出正确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从事跨文化交际和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12.
色彩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色彩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区域中具有差异性。不同的民族习惯、自然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科学文化技术的差异决定了色彩的象征意义的差异。红色是火的颜色,又是血的颜色。红色使人想起热情的火焰,奔流的热血,属于令人激动的暖色。在我国,红色被普遍使用,象征着幸运、热烈、幸福与威严等。西欧人认为,同一个红色调中,深红色表示嫉妒和暴虐,是恶魔的象征;红葡萄酒是基督的血,红色表示圣餐和祭典。在日本,红色表示赤心和赤诚,习惯上为吉庆的颜色,有一种用小  相似文献   

13.
《党员干部之友》2014,(11):51-51
正"同志"一词是如何来的呢?在我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含义一样,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做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内部就已互称"同志"。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1920年,毛泽东、罗学瓒等人在通信时,也开始引用"同志"一词。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中规定:"凡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诉求的是去尽奴性的人生,他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次具有真正意义的"人的觉醒";曹雪芹将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有机地联系起来,从人的本质美、内涵美、仪态美去观察美探索美,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是《红楼梦》审美人生艺术人生的基本旨归;曹雪芹构建的以生命系之、以情为重心的精神之恋,使爱情变得真正崇高、圣洁;《红楼梦》的女性题旨,应有更深层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著《道德经》(即《老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两千多年来对我国社会文化产生巨大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是最先采用西方哲学与美学理论解读本土古典小说的文艺批评专论,在我国文艺批评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首先采用"阐发研究"方法,不仅引领了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潮流,而且为现代文艺批评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成功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转型。但《红楼梦评论》尚存不少失误,主要有对中国文学悲剧质素认识不当、立论所据《红楼梦》版本不善、全盘接收叔本华理论、以及"阐发研究"模式话语权丧失等。前辈学者对《红楼梦评论》之"得"多有赞誉,对其之"失"少有批驳。文章试图在总结《红楼梦评论》得失的基础上,侧重补论其"失",并对"阐发研究"模式提出一点反思。  相似文献   

17.
曹晋杰 《湘潮》2005,(8):14-16
陈毅巧对《红楼梦》陈毅爱读中国古典文学,其中一本是《红楼梦》。陈毅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在《雅俗抄》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陈毅看完后,在这段文字的旁边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1927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文化对日本庭园的影响 日本庭园特别是古典庭园,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极为深刻。我国盛唐时期的建筑和园林艺术,也与绘画、文学、诗歌、服饰等一样。在当时的日本有着明显的反映。一千多年来,日本庭园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造园的每一个细部中去,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中国古典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 喜读《红楼梦》 《红楼梦》是毛泽东一生中读得最多的一部古典小说。他在少年时代就看过《红楼梦》。后来在战争年代的戎马倥偬之中,他仍不忘抽出时间多次阅读《红楼梦》。建国以后,毛泽东对《红楼梦》的阅读则更加频繁。据  相似文献   

20.
笑人 《党史文汇》2005,(12):14-16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府兴衰历史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族的荒淫腐败,展示出封建专制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毛泽东爱读<红楼梦>,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写得最好的一部.他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把这部书当作历史读的,一生无数次谈论<红楼梦>,且愈到晚年兴致愈浓.由于对<红楼梦>极爱极熟,因此毛泽东平时讲话作文,常常不经意地信手拈来,妙语连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