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妍 《小康》2023,(17):22-23
<正>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木本植物群落;不仅有着“海洋绿肺”的美名,还有着“海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红树林在净化海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红树林湿地系统处于淡水河海水的交互地带,具有净化水体的功能。随着大量污水、废物源源不断地排放入海,红树林湿地的水体净化功能正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胡妍 《小康》2023,(17):18-21
<正>红树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强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保护与修复意义。随着红树林“国宝”的地位愈发凸显,红树林也成为我国保护力度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曾于2017年4月19日实地考察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林,在详细了解红树林作为“海洋卫士”和“海上森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后指示“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相似文献   

3.
麦婉华 《小康》2023,(26):52-53
<正>作为我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广东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经验丰富。该省法规制度先行,多部门、多层级协同互动,民间力量广泛参与,积极实践、探索创新为红树林保护提供有力保障。未来,广东将持续强化红树林资源保护,系统推进红树林修复,积极探索“以红树林为核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际娣 《小康》2023,(17):26-27
<正>红树林是处于海陆交界处的独特湿地生态系统,其具有较高的食物供应量,为各种海洋和陆地生物创造了独特而复杂的栖息地。迄今为止,在我国红树林湿地记录到的生物物种数超过3000种,红树林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巡护的时候经常能见到蛇咬着青蛙准备进食,鸟儿在林中筑巢孵蛋,每当退潮,鸟儿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捕到滩涂上的小鱼、虾、蟹……这种肉眼可见的生态链条每天巡护都能看见。”  相似文献   

5.
王际娣 《小康》2023,(17):34-35
<正>广西、海南是我国红树生长的主要省区。近年来,红树林的保护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广西、海南两地分别出台相关政策,不断加大对红树林的修复力度及保护力度,两省区红树林面积不断扩大,“海上森林”生气十足。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是我国红树的主要生长区,近年来,两地积极落实红树林保护相关精神,加强红树林的修复,推动退塘还林还湿,加强生态保护。截至今年5月,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16,(2)
海南拥有丰富的湿地类型及资源,但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湿地资源被盲目开垦或不合理利用以及污染加剧,使得海南湿地资源的面积和质量严重下降。西方以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为代表,其在湿地保护立法方面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海南应尽快加强湿地保护的立法、增加湿地保护经费的投入和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湿地保护的系列制度,加强对红树林等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7.
湿地之“失”福建省沿海滩涂广阔,是我国沿海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现有天然湿地面积约80万公顷,主要包括浅海水域、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海滩、红树林沼泽和河口  相似文献   

8.
《政协天地》2014,(7):10-11
我省是湿地资源较丰富的省份,由滩涂、红树林、河口及浅海组成的滨海湿地面积占天然湿地总面积85%以上。近年来,由于开发的不合理、资源利用过度、环境污染等原因,福建省湿地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功能下降,加强福建省湿地的研究与保护刻不容缓。6月20日,省政协副主席郑兰荪约见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听取他们对加强福建湿地保护的意见建议,收集社情民意。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湿地保护立法也进入了“快车道”,党中央提出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湿地保护制度”等要求。2021年12月24日,湿地保护法表决通过,这部新法律不仅为湿地保护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石,亦为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福明  雍强 《中国减灾》2004,(10):40-41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湿地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近日,非政府国际世界环保组织机构举办的“湿地使者行动”走进了川西北高原——四川省阿坝州,“湿地使者行动”是以大学生等青年团体为桥梁,结合四川成都发起的“追寻东方伊甸园之梦——走进川西湿地”活动,活动以岷江上游的环境保护为考察路线,沿着岷江追溯而上,并将对岷江之水及岷江流域的湿地保护进行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通过宣传传递湿地知识以及湿地保护,以提高社会尤其是湿地地区政府与群众意识的提高,进而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宣传对川西湿地的保护,引…  相似文献   

11.
《协商论坛》2014,(8):59-59
“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发展面向农村的养殖污染和垃圾废品处理企业,实现废有去处,废有所用。”“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要广泛深入地宣传湿地的重要作用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6月20日,政协委员与福建省环保厅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湿地保护”专题进行协商,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高睿 《小康》2023,(17):28-29
<正>“蓝碳”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红树林具有极强的固碳、储碳的功能。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红树林生态资源变现,有力地推进蓝碳试点工作。在浙江省温州市,沿浦湾从传统养殖海湾转向蓝色生态海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有“海岸线绿色卫士”之称的红树林具有固碳、储碳的重要生态功能。《中国红树林生态系》一书提出我国红树林具有高生产力、高归还率和高分解率的“三高”特性,证明了红树林固碳和储碳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湿地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储碳固碳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湿地保护法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环境立法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湿地保护修复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湿地保护法全面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方怡晖 《小康》2023,(17):30-33
<正>广东现有红树林面积达1.06万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9.3%,是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多年来,广东一直走在全国红树林保护、营造修复的前沿,广东各地都依靠自身的优势进行保护红树林的探索。近日,广东印发《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对高质量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近年来,浙江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责任落实、严格保护、科学修复和合理利用等四大机制,不断增强湿地生态功能,有力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打造了湿地保护管理“浙江样板”。2月2日,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举行。  相似文献   

16.
<正>黑脸琵鹭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015年1月全球同步调查其数量为3272只。2004年1月在海南省冬季越冬湿地鸟类调查中,海南省首次在东方发现了51只黑脸琵鹭。2006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东方黑脸琵鹭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总面积为1429公顷。四必湾红树林湿地位于东方黑脸琵鹭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黑脸琵鹭每年飞越万水千山在四必湾红  相似文献   

17.
正国发[2018]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滨海湿地(含沿海滩涂、河口、浅海、红树林、珊瑚礁等)是近海生物重要栖息繁殖地和鸟类迁徙中转站,是珍贵的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我国滨海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大规模围填海活动,滨海湿地大面积减少,自然岸线锐减,对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造成损害。为切实提高滨海湿  相似文献   

18.
宸晶 《当代广西》2008,(11):56-56
[画面一]白浪逐银沙,海豚跃水面,鸥鹭邀蓝天,红树映碧海,南珠临清风……广西北部湾被誉为“中国大陆近岸最后一片洁海”,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红树林有“海岸卫士”、“造陆先锋”、“海水淡化器”等美誉,能抵御风浪、保护海岸、降解污染、调节气候、再造陆地…… 北部湾能长久保持洁净,红树林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言之圭 《群众》2023,(22):26-27
<正>湿地是“地球之肾”,在生态平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盐城市地处东部沿海,共有76.96万公顷生态湿地,约占全省湿地面积的27.28%,是省内海岸线最长、滩涂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齐全、资源最丰富的城市。近年来,盐城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持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地品牌,高规格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着力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有效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未来,盐城将继续坚持对湿地最严格保护,全面打造好世界自然遗产这个绿色生态“金名片”,为全球湿地保护作出盐城贡献。  相似文献   

20.
袁帅 《小康》2023,(1):50-51
<正>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迅猛膨胀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冲突。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影响下,我国湿地面积萎缩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且在湿地保护修复管理实践中仍存在许多科学问题需要解决。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湿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