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抄琦善     
鸦片战争之前的清王朝,严格地说,没有外交这回事.周边的国家或者部落,不是交战,就是臣服,或者交战完了再臣服.反正天底下,数我老大,万国来朝,天经地义.唯一的一个例外,就是俄罗斯.但就这一个例外,他不声张,谁又知道呢?两下说好,清朝的使臣,去俄罗斯见沙皇,三跪九叩,而俄罗斯的使臣来中国见皇帝,也是三跪九叩.中国使臣在莫斯科下跪,没人知道,而俄罗斯使臣在中国下跪,当着众多别国的使臣的面,大家都看到了.说来说去,还是中国皇帝有面子.  相似文献   

2.
齐顷公(前598年~前582年在位),姓姜,名无野,齐惠公之子,齐桓公之孙,齐太公十四世孙. 鲁成公元年,晋国大夫邵克、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卫国使臣孙良夫、曹国使臣公子首结伴而行,一起出使齐国,来到了齐国的国都临淄.巧的是,这四位使臣生理上都有缺陷:邵克一只眼睛,季孙行父是个秃顶,孙良夫是个瘸子,公子首是个罗锅.齐顷公接见他们之后,把四个人的长相说给母亲萧太后听,萧太后好奇心很重,非要亲自看看.  相似文献   

3.
1900-1901日本殖民台湾之始 明治维新以降,日本开始向西方学习,国力迅速增强,走上了对外扩张,建立海外殖民地之路,而台湾则不幸成了日本对外实行殖民统治的第一个实验区。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缘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战败的中国向日本支付巨额的赔款,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  相似文献   

4.
日本地震中国如何?《中国减灾报》记者刘毅本刊记者方进玉日本兵库县大地震,举世震惊。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又是中国一衣带水之近邻,日本地震会不会对中国有所影响?中国应从日本此次地震中汲取何种教训了中国地震预测水平如何?面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中国...  相似文献   

5.
论对日本了解之深,与日本文化人交流之广,在日本知识界影响之大、声誉之隆,现代中国没人能够超过鲁迅。在日本人值得称道的德性中,鲁迅最欣赏的就是“认真”。鲁迅对中国人喜欢“做戏”的毛病深恶痛绝,一再予以抨击,对日本人做事是  相似文献   

6.
从7世纪到9世纪,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期间又带回具有唐朝特色的物品即唐物。所谓的唐物具体是指唐宋时期传入日本的香料、陶器、琉璃、纸、测量工具、书籍、药、茶等物。这些物品作为媒介由遣唐使带回日本从而传播了以唐宋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同时构成了日本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雪珥 《各界》2011,(9):58-62
1407年九月初二(10月2日),大明国都南京充满了节日般的欢乐。 远航归来的郑和,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献俘仪式。当着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臣的面,郑和将其在旧港擒获的海盗首领陈祖义等三人献给朝廷。明成祖朱棣下令即刻处斩,“诸夷闻之震慑,日:‘真天威也。吾曹安意内向矣’”(《东西洋考》)。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大陆政策的核心及基本内容是征服中国,而满铁即是为实现该政策而建立的具体机构之一。满铁自1905年成立之日起,主要侵夺中国东北的铁路和矿山,并向其他行业渗透,其实质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殖民公司。在其早期(1905-1915年),满铁对中国东北的殖民掠夺给中国东北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08,(2):21-21
今秋以来,亚太地区形势闪现两大亮点:一是9月,日本的“识途老马”福田康夫击败鼓吹“自由与繁荣之弧外交的庥生太郎,取代了主张“价值观外交”的安倍晋三出任首相。他在重申日美同盟关系仍将是日本外交政策基石的同时,明确强调日本将推行重视联合国和亚洲的外交,特别是日本与中国和朝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3,(14):16-16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两大重要力量,两国之间的关系影响广远。日本职业外交官、曾担任驻华公使的片山和之在学术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上撰文,从外交操作者的角度提出了发展两国关系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曾一巳 《党政论坛》2012,(20):19-19
日本侵华非法窃取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隋朝时期,中国就发现了钓鱼岛:最晚至明代,中国人就开始利用钓鱼岛。明清两朝都有大量记载表明钓鱼岛属于中国,不仅如此,一些官方文献还详细记载了对钓鱼岛的管辖情况:而在18、19世纪,日本、英国等国所绘制的一系列地图,也都承认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相似文献   

12.
为国内的分离主义思潮而苦恼的国家不少。日本也有“独立运动”,有人就在成天鼓吹冲绳应该独立。但谁都知道那只是冲绳人对历史和现实生气之极而在发牢骚,并没有谁认真地想过所谓“冲绳独立”的问题。所以,“分裂日本”,不是一件什么值得炒作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毛黎 《党政论坛》2011,(4):60-61
中国政府正式承认蒙古的分离独立,是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约定”: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让蒙古经由全民公决来决定其是否独立,而中国对独立后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将予以承认:而交换条件是,苏联承诺“尊重中国在满洲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事务,不援助中共”,以及对日宣战,帮助中国“驱逐日本人”。  相似文献   

14.
王丹 《学理论》2009,(10):111-112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国内币制紊乱,束缚了工商业、外贸业的发展;同时,外国银元的大肆流通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基于此,南京国民政府内部要求币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加之当时的共产党还比较弱小,难以和国民党抗衡,而日本此时还没有全面进攻中国。南京国民政府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开始了币制改革。本文通过国民党颁布的几个币制政策和外国对币制政策的态度为框架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政策做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15.
1994年8月7日和9日,日本的广岛、长崎两市,分别为在49年前遭受原子弹轰炸举行仪式,追悼死难者,呼吁永远禁止原子武器。日本人民反对原子弹精神锲而不舍,49年来,年年举行隆重的仪式,而且邀请世界各方面人士参加。尽管战争的责任在日本军国主义者,但日本人民还是以极大的勇气在世界上高举反对核武器的正义旗帜。现在禁止研制、生产、储存和使用核武器,已成为世界上不可阻挡的潮流。作为唯一身受其害的日本人民,功不可没。讲到身受二战之害,牺牲最大,苦难最深,延续时间最长的,莫过于中国人民了。仅南京大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也…  相似文献   

16.
刘浩远 《党政论坛》2008,(22):33-33
日本商业思想家大前研一近日在国内《追求》周刊发表文章,称“原油价格上涨是日本干载难逢良机,能源大国日本迎来曙光”。 看到这样的观点,不少人都会迷惑:日本为何是能源大国?科技水平之高,资源储量之充足的美国,都对高油价唉声叹气,日本的底气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7.
江康 《党政论坛》2012,(6):55-55
从1989年6月5日至7月中,美国、日本、欧共体和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相继发表声明,宣布对中国进行制裁,中止双方领导层的互访。一些西方国家领导人宣布取消或推迟原定的对华访问。霎时间,乌云翻滚,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中国外交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8.
李白在日本     
李白的诗如同明月,垂辉千秋,照射四海,不仅在中国为家传户诵,而且得到日本人民历千年而不衰的喜爱。最近,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日本美乃美出版社合作出版《诗人李白》画传,使由李白诗作开辟的这条古老的友好之渠,又添一段新流。 如果要追溯李白与日本人民的友好交往,不妨到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11,(10):24-25
《日本时报》网站3月6日文章称:20世纪的最后10年就像一个水晶球,使人们得以窥探亚太地区的未来,日本曾是该地区经济的领头羊,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的经济发展陷入“失去的十年”。而中国努力取得了眼下的强劲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20.
孙建华 《学理论》2009,(5):129-131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中国国力的增长落后日本,这与中国新武金融业尤其是新式银行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日本有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银行公司在政府的扶持以及“殖产兴业”热潮的推动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洋务运动期间中国洋务派官僚和华商仿照外商银行自办或合办银行公司韵一系列尝试却归于失败.其中的原因和教训值得后人总结、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