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五四”以前的几十年中,对中国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有两论,一是进化论,一是民约论。前者以生存竞争的理论适应了救亡图存、反对帝国主义的需要;后者以天赋人权的观念适应了要求平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需要。两论的传播,在观念形态上是区分先前与近代中国人的重要标志,而阐发民主思想的民约论更富时代性和战斗性,因为从世界范围来说,所谓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就是民主政治取代君主专制的历史。民主思想史是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脊梁。中国古代没有雅典式的民主制度,近代也未建立起象样的民主国家。对于我们这个封建历史漫长、缺乏民主传统、吃够专制苦头的国度来说,民主是个迷人的  相似文献   

2.
(一)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首先使用了“民主”(demoeratia),到了今天,人们已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但民主始终是与专制相对立的。民主与专制有一个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民法典。其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欠发达;专制体制下造成的民事人格的不平等;礼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法的替代作用;泛道德主义与泛刑主义对民法的挤出效应;宗法族规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民法的作用;没有形成法学家阶层。  相似文献   

4.
泛娱乐主义思潮是一种极具隐蔽性与危害性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自产生以来便引发了学界的关注与批判。批判范式历经由“批判”到“引领”再到“治理”的转换,这种转换主要源于:应对泛娱乐主义思潮复杂性、综合性的内在要求,解决单一批判范式应对泛娱乐主义思潮乏力的客观需要,以及构建泛娱乐主义思潮系统性治理体系的必然选择。通过梳理分析泛娱乐主义思潮批判范式转换的历史演进脉络与内在动力,可得出以下经验启示:重视“谱系”问题研究,深化泛娱乐主义思潮学理批判;实时监测,加强泛娱乐主义思潮批判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综合借鉴,加速泛娱乐主义思潮批判向“治理”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5.
简论孙中山京津保战略与反复辟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培林 《团结》2003,(6):93-95
孙中山领导的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的“二次革命”失败之后,中国曾一度出现了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的丑剧。面对历史倒退之逆流,孙中山时刻注意北方  相似文献   

6.
哲学研究中的“单向性思维方式”和“注经式研究方法”是哲学研究的一种旧的传统。它是在封建社会落后的生产方式基础之上形成的,是几千年封建政治专制及其意识形态“大一统”的必然结果。我国封建社会有着漫长的封建政治专制的历史,这种封建的专  相似文献   

7.
最近,关于“新权威主义”的讨论已成为理论界的热门话题,出现了“新权威主义”与被称为“政治浪漫主义”的对峙。围绕新权威主义的讨论从内部的学术讨论会走向公开的报刊杂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注意。“新权威主义”,首先是青年副教授萧功秦作为历史学科的一个学术观点,提出来的。1988年夏末,他在北戴河召开的“首届知识分子问题讨论会”上指出,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在政治模式上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晚清的“传统政体的政策创新时期”;第二阶段是民国前后以议会民主制为标志的“政治浪漫主义时期”;第三阶段是民国初年作为对中国议会民主制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中,为什么会存在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而且长期得不到解决呢?邓小平同志指出:“这种现象,同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有关,也同共产国际时期实行的各国党的工作中领导者个人高度集权的传统有关”(《邓小平文选》第289页)。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第一个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政治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克服片面性思维,是当前我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而在理论上解决克服片面性思维的途径问题,则是克服片面性思维的首要前提。 第一,深刻认识片面性思维产生的社会、历史和认识根源。我国的封建社会历史很长,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很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我国又是一个小生产众多的国  相似文献   

10.
王德华 《学理论》2013,(18):35-3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进一步中国化,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摆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影响,它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相交织,成为制约中国现代社会进程的一个重要社会思想因素。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封建专制残余的认识和批判必须超越时代的局限,使思想真正符合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1.
“清官”是个历史概念 ,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封建专制下的产物。其内涵虽比较复杂 ,但从总体来看 ,其特征主要有四 :价值理念体现为国家理想与个人理想共存 ;思想品格为忠于君国与清廉不贪统一 ;行为特征表现为严格守法与秉公执法结合 ;历史命运则是清官名实与政治兴衰背离。对其进行科学学理辨析 ,准确把握其精神价值确为当代所需 ,但究竟如何运用这一历史概念客观上需要主体创新  相似文献   

12.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人权”概念,从基本内容来看,是近代以来资产阶级古典人权概念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其中也包括对中国近代启蒙运动中人权思想的批判继承。事实证明,对古典人权观进行科学的比较研究,认真分析古典人权观的历史价值,这对建设社会主义人权观的科学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 一、“人”的发现和思想自由之权的凸现 人权原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同时,人权原则又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旗帜。当然,这面思想旗帜的诞生是有历史前提的,它是资产阶级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的伟大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历史上,“冗官坏政”的现象不乏其例,而尤以宋代为烈。宋朝的官僚机构臃肿,官员多而办事效率低,为时政之一大患。 宋代冗官之弊,始于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代周自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而统一天下。为维  相似文献   

14.
一1840年,帝国主义用大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独立的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作为近代中国历史灾难的补偿的,就是殖民主义迫使中国走向近代历史,民主的进步潮流终于踏上了中国大地。这个具有二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开始了民主化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5.
泛娱乐主义与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以追求娱乐作为价值目的,形成了社会思潮新样态。在智能传播时代,泛娱乐主义的生成有其内在机理:从主体维度而言,泛娱乐主义产消者的出现将娱乐信息的生产与消费合二为一;从客体维度而言,数字平台的监控与规训编织娱乐“信息茧房”;从主客维度而言,注意力经济的互动更是为数字资本的积累提供了便利。泛娱乐主义思潮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助推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生成、造成符号化消费主义的泛滥以及破坏网络空间的道德生态平衡。为有效应对泛娱乐主义思潮在社会各个领域传播所带来的危害,需加强数字平台的监管,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推进自我伦理建构,自觉抵制泛娱乐主义话语渗透;实施分类立法,有序规范娱乐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6.
有效性与传统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效性是传统政治权力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之一 ;在发达国家历史上的绝对主义时期和封建主义时期 ,以及欠发达国家历史上的独裁主义时期和威权主义时期 ,有效性为传统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提供了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论韩非的“因情而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是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人们之所以称韩非为法家、法家之集大成者,是因为他集法、术、势于一身,力倡封建君主依法来治国;是因为他毕生都站在封建专制国家和封建专制君主的立场上,研究和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国富兵强的方略.可以说,韩非的每一篇宏论都是他献给封建君主的“治世良言”,都紧扣如何治理国家的主题,或是如何驾驭群臣的方术,或是如何使用民力的招法,亦或是封建君主自身的“修炼之术”.在他集中论述治国原则的《八经》中,“因情”被韩非列为治国的首要原则和根本原则,他向封建专制君主提出了“凡治天下,必因人情”的治国方略.“因情而治”既体现着韩非的治国方略,又蕴含着他的人性思想.尽管“因情而治”是韩非为封建专制君主和封建专制国家提出的治国方略,但这其中对人性的蕴含透视和以人性为基础建构的治国方略,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充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 基础上的关于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唯物史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唯物史观在党的建设 上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19.
王爱军 《各界》2014,(10):50-52
历史上的父子文学家中,北宋的晏殊和晏几道可谓当仁不让,世有“二晏”之称。与父亲晏殊高居宰相,一生风光不同,晏几道经历了家道中落的悲凉,饱尝世间冷暖。好在,天性孤傲的他不以官场为意,一生只痴迷于写词。同时代的好友黄庭坚曾说他“固人英也,其痴亦自绝人”。因为这份“痴”,他不仅在名家辈出的宋朝词坛赢得了一席之地,而且获得了“宋词小令第一人”的美誉。  相似文献   

20.
柴婷婷 《学理论》2008,(10):74-76
传统人道主义哲学对人的提问方式,仍然是“人的本质是什么”,目的是追求人的理想的永恒的本质,并以抽象的一般本性为基本理论原则,去解释一切哲学问题和评价社会历史,这必然是一种抽象的人道主义。我们说马克思哲学不是这种抽象的人道主义,并不是说马克思不关心“人”,马克思同样以人为核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姑且称之为“新人道主义”,这种“新人道主义”的评价尺度与传统人道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它是以生存为评价尺度的历史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