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三个小孩吹牛。一个说:“我爸 爸的钱好多好多,可以买下咱们学校所有的大 楼!”另一个说:“我爸爸的钱更多更多,不仅能够买大楼,而且连你爸的工厂都能买下!”最后一个说:“我爸爸是大官,不用花钱,就可以管住你们俩的爸爸!”孩子的话也反映了大人的话,平心而论,普天之下,哪个儿女不愿意有个“好爸爸”?但“好爸爸”的标准却各有不同,一些人心中的“好爸爸”,却是许多人心中的“坏爸爸”;一些人眼中的“坏爸爸”,却是许多人眼中的“好爸爸”。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原政协副主席周文吉的儿女们眼里,他们的…  相似文献   

2.
新近出版的一本书,叫《改造妈妈》,它提出了一个长期被我们忽视的紧迫问题,这就是妈妈的现代化。提出妈妈现代化的命题,并不是说爸爸不需要现代化,或者已经现代化,而是因为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来说,妈妈的作用不容忽视,甚至比爸爸更重要。 古有“养不教,父之过”之训,其实,无论什么时代,妈妈对孩子的影响都不可小视。有许多名人,在回忆他们的成长过程时,说得最多、最具体的,是他们的妈妈。前不久,在宁波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的著名钢琴演奏家孔祥东,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关于小时候如何练琴时,短短的十几句话,竟有三次提到他的…  相似文献   

3.
秦铁  李菁 《各界》2011,(4):13-15
说起来已经是64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很多细节却依然清楚地印在我脑海里。我还记得那天晚上,妈妈告诉我:“你爸爸明天就回来了,我们明天一起去机场接他。”我听到后,高兴地在窑洞的床上跳来跳去,兴奋得睡不着。其实对只有6岁的我来说,更让我兴奋的,不是要看见爸爸了,而是终于盼到他临行前答应要送给我的礼物了。我是长在延安的“土娃子”,既没有什么是“漂亮”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选择     
故事发生在一座小镇。一位教师对孩子说:“我给大家讲一个《小妈妈找蝌蚪》的故事,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好——”只有一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我想听闹海哪吒的故事。”老师叫他坐下,好好想想再回答。第二次问,  相似文献   

5.
我打小就让妈妈不放心。 不知什么原因,爸爸被调到一个小煤矿上,我们跟着也要搬到那儿去。我站在妈妈身边看她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子,在最上边放了两封鞭炮。 “这是什么?”我问妈妈。“鞭炮。等会儿开车时候放。”“噢。”我定定地看了那鞭炮一会儿,忽然对妈妈说:“妈妈,死了人也要放鞭炮的……”“胡说!”妈妈猛抬手“啪”地给了我一记耳光。 我被打懵了,小手捂着脸惊愕地望着妈妈,连哭都不记得了。妈妈立即后悔了,蹲下身揉着我的脸问  相似文献   

6.
一位教师进修实验学校校长 在与澳大利亚进行教育交 流后不禁叹服:那里的学生比我们学习轻松,而学习质量比我们高得多。孩子的作业量不多,但都需要动脑筋才能完成,教师在培养学生想像力上大做文章。这位校长很有感触地说,一所学校有生命力,是因为学生喜欢到它那里上学。将来我们学校也应朝着这个方向走。 “小鸟从笼子里出来 还会不会飞”“减负”不能把孩子减到大街上无所事事。全国人大代表、武汉文学院副院长池莉在今年“两会”期间的这一呼吁,与北京市五中校长吴昌顺的忧虑不谋而合。吴校长说,我们与法国巴黎一所中学是姊妹校。…  相似文献   

7.
我退休了     
今年6月,我告别了从事30多年的政工岗位,退休了。当我拿着两大包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回到家时,儿子奇怪了:“爸爸,还以为您拿回什么好东西,原来都是些旧报纸旧杂志呀!”我说:“你仔细看看,这两百来份报纸杂志里都有你爸爸的文章哩。”老伴也在一旁说:“这可是你爸爸的宝贝疙瘩,不退休还舍不得拿回来呢。”是呀,这些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记叙着我在政工岗位上走过的路,每个字都凝结着我的心血。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这几十年来我在广大职工心里留下了什么,我只能从他们熟悉的笑脸和亲朋的‘搞师傅”、“高老师”、…  相似文献   

8.
今年8月,我从北京专程回到江西瑞金,向矗立在瑞金革命烈士纪念堂前的爸爸毛泽覃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爸爸是1935年4月26日,在瑞金红林山区与敌人激战中壮烈牺牲的。今年已经52周年了。我仰望着爸爸的雕塑铜像,又默默地向爸爸鞠躬行礼,思绪万千。今年11月,也是妈妈贺怡烈士牺牲38周年。我以同样悲痛的心情,怀念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妈妈。 爸爸的战友肖伯伯对我说,爸爸和妈妈结婚是在1931年7月份。这是当年11月,在太和县的一个地  相似文献   

9.
鼓励诚实     
栾世强 《党政论坛》2010,(20):30-30
几个同学来我家,我下楼去买西瓜。到了市场,随便在一个西瓜摊前看看。一名小女孩对我说:“叔叔,如果你要买西瓜,就等一等,我妈妈回家吃饭去了,很快就回来了。”我不会挑西瓜,这会儿也装模作样地拍拍这个敲敲那个。我问:“你们的西瓜甜吗?”话刚问完便觉得这样问纯属多余,  相似文献   

10.
唐剑锋 《党政论坛》2012,(13):62-62
著名作家王树增曾碰到过一件窝心事,一次有孩子向他提问:“王老师,听说黄继光的事迹是假的,你作何评论?”王树增问孩子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这个孩子说:“网上都是这么说的。”王树增老师强压住愤怒说:“黄继光的事迹是真的。说黄继光事迹是真的,  相似文献   

11.
中学时代,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里玩。吃饭时他父亲指着我告诉大家:“他爸爸真行,在胡宗南那里潜伏了那么久。张治中刚听说他爸爸是共产党的时候,可吓了一大跳。”这话我当时听了完全是懵懵懂懂。到 70年代,我才听到父亲亲口述说那一段往事。他说张治中在周总理的酒宴上看见父亲后倒抽了一口冷气,“啊”了一声楞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17,(Z1)
正每年年三十晚上,准确地说是在半夜,为了当夜全日本收视率最高的《红白歌战》,把榻榻米上的暖桌挪到客厅,两个孩子卡兹和卡奥理就歪在那里面看电视,那情景就让我想起高中时代一家人看春晚的情景。后来我和丈夫博奥还是熬不过,也是不喜欢,便去卧室躺在被窝里看我俩喜欢的节目或者睡觉,但到了11点30分,肯定是要起来,  相似文献   

13.
追忆林放     
林放逝世已经两个多月了。写纪念文章,我想,在冷一冷以后可能比较真切,免得急不择言,容易说出不得体的话。 我与林放,假如光看他是《新民晚报》的主笔、总编辑、社长,我是复旦大学教师、新闻系主任、院长,可以说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我俩不熟悉毫不为奇。但是,我们也是同行,又都是写杂文的,我的妻子周珂又是《新民晚报》的副总编辑,多了一层“姻亲”关系。  相似文献   

14.
留学生家信     
梁良 《侨园》2001,(2):31
爸爸、妈妈你们好: 来到英国已经快3个月了,一直没给你们写信,真对不起,有的时候,我非常忙,所以没有时间给你们写信,请谅解。刚来英国的时候,觉得很多东西都不适合我,一下飞机,就看见一片一片的三四层楼房,天一直是阴着的。在地铁上遇见一个美国人和他说了几句英语,并且我也听明白了他说的是什么,所以很高兴,觉得我比其他刚来的还是有优势的。到了家里一看,条件还不错,我住在三楼,只是屋子太小了,不过屋子里还是很暖和的,厨房也很大,并且有淋浴。靠近路边走不远的路是一个公园,公园里有篮球场,每到周末我都去那里打篮球。我住的周围都是土耳其人,所以英语的环境并不好,但我有信心学好英语。我到英国的第二天就去了“中国城”。那里在伦敦的中心,很热闹,并且看  相似文献   

15.
陈莘  佘宏明 《民主》2009,(5):32-34
这阵子,高潮老师十分感奋,纷至沓来的温馨让他激动得夜不成眠。首先是考进清华大学的一位学生来信说:学校迎新会上,我不会跳,也唱不了,只得背了几首古诗词,竞赢得一片赞叹。感谢你,老师!是您的“每周一诗”积淀了我的文化“底蕴”……接着是在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电影编导”的一位学生专程回扬州“谢师”,  相似文献   

16.
刘茜 《瞭望》1990,(37)
“妈妈、爸爸,我好想回家!”自1988年起,四封发自河南安阳带着孩子悲切呼声的信,如一只只哀鸿飞到了广东省花县。 写信的孩子叫曾玉华,因父亲欠债,被债主李保林拐骗到了河南  相似文献   

17.
名字的故事     
我出生在西安,在那战火纷飞的1939年春天。我来到大地的第一天就进了防空洞,当时我的妈妈、爸爸都已是40多岁的人了,他们也算是老来得子吧。但我的出生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大的欢快,因为自“西安事变”后,爸爸的志同道合者差不多都去了陕北,留下的东北军将士在蒋家王朝的控制下,抑郁愤懑,忧心  相似文献   

18.
"五一"就要到了,朋友的孩子要爸爸带他到海南旅游,理由是"好多同学都出去玩,谁谁谁还去欧洲呢",并且搬出"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广告语。事实上,这句宣传农村儿童入学的广告,在一些大城市乃至富裕地区正在被异化为子女高消费的挡箭牌,为此教育界人士不得不呼吁:"为了孩子的未来,再富也要'穷'孩子!"上周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也让人颇多感慨:一个朋友送儿子返校,临行前,不仅在超市给孩子买了很多零食,还给儿子留下1000元零花钱。我说"也就一周的时间,有这个必要吗?他还是中学生!"朋友说"反正有的是钱。"朋友不知,这样一句随便的话,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着的“希望工程”已初露成效。然而在高兴之余,仍不能不忽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富裕地区中小学生的严重流失。仅苏南一地,十年来流失的学生就达50万之众。我们来到了舟山渔民曾阿贵的家,其装饰的富丽令我们咋舌不已。曾世代打渔为业,改革开放后,他转行办起了一家小工厂,年产值可达三、四十万。他的两个孩子都已退学了。大儿子曾如虎,这位14岁的副厂长满脸稚气,却这里敲敲,那里看看,一副娴熟、老练的样子,问他为何年纪轻轻不去上学时。他说:“读书,那有什么意思!读书有用吗?读书人穷死了!我爸爸没念两年…  相似文献   

20.
王乾荣 《民主》2005,(11):46-46
谁敢说自己“认识大部分汉字”?我相信,凡正常人都不敢出此狂言,而如果他是一个文字学家,就更不会说出这样没边没沿的大话。近日在媒体上看到一位大富翁的征婚广告,便说他要找的对象,除了年轻漂亮等条件之外,还要“认识大部分汉字”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