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古滕客 《学习月刊》2014,(21):15-15
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其文风格隽永,自成一家,影响极大。胡适视读书为毕生最大乐趣,他几乎是天天都读书,一天不读就难受。  相似文献   

2.
秦德君 《学习导报》2011,(20):42-43
领袖人物中,真正能读书、读得多、读得深入、对中西方文化都用心体悟而又能经世致用者,孙中山是其中一个。 当年,有人给孙中山起了个绰号“孙大炮”,谓只会吹牛之意。比如胡适,一直认为孙中山能说会道,但肚里未必真有学问。有一次,胡适去拜访孙中山,两人茶叙座谈,胡适见屋里满架的书,心中疑惑孙中山是否翻过。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旧居门前,有一块大石头,当年毛泽东经常坐在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程。如今人们亲切地称这块石头为“读书石”。毛泽东酷爱读书。可以说,凡是他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都有他读书学习的生动故事。在井冈山时期,他随身带着可以装“文房四宝”的土布口袋,每到一处总是先摆好笔墨纸砚,以便随时学习、工作和写作。长征路上,有时患病躺在担架上,或骑在马背上,他仍然坚持读马列的书,自嘲地说自己是“马背上的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4.
蒋子龙 《新湘评论》2012,(14):25-25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  相似文献   

5.
蒋子龙 《学习导报》2012,(14):25-25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  相似文献   

6.
瓜田读了大半辈子的书,从未考虑过“读书的姿势”同“读书的效果”之间的关系,也未琢磨过“无谓的读书不如打麻将”的道理。日前看了韩石山先生的《读书的戒忌》,才豁然开朗,大受启发。在中国,读书从来都是一件雅事。老婆本来要命令你去打酱油、买醋。可一见你手不释...  相似文献   

7.
宋朝才子、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座右铭是“一日不读书,我就不能活下去”。但凡名人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有一种大手笔、大气概。我也喜欢读书,也喜欢在闲暇无聊时像鲁迅先生那样“随便翻翻”,但却真不敢自诩为“知识分子”。有时,坐在书卷成堆的“惠涵书屋”里,手捧书香郁郁的书籍,顿时忘却了世事的喧嚣。仔细想想,我何尝不是把身心都托付给了读书呢?于是,想起我和读书有个约定……  相似文献   

8.
尚志发 《奋斗》2008,(2):55-55
在中国历史上读书的皇帝.秦始皇不仅是开先河者而且是“学以致用”的楷模。但也正是他“焚书坑儒”使文化倒退.文明遭劫。清朝康、雍、乾三代皇帝博览群书勤奋刻苦攻读,历代帝王只可望其项背。但也正是他们罗织的“文字狱”,前无古人,令历史颤栗。有意味的是,创造了汉、唐、北宋盛世及文化繁荣的开国皇帝们.却几乎都不读书而是“听书”。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一位历史的伟人、时代的巨人,十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爱读书,会读书。“知识就是力量”,在他身上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毛泽东一生读书量大、面广,可谓博览群书。从中到外,从古到今,从社会科学到自然  相似文献   

10.
读书情怀     
得闲有书读,世间享清福。读书之乐趣,读书之情怀,非真正读书人不能体味。“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读书无关乎功利。说到读书,大家对那句古语应是熟悉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真的那么美妙吗?真的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东西吗?许多人,对  相似文献   

11.
<正>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林语堂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杨绛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毕淑敏  相似文献   

12.
企盼读书     
王建柱 《当代贵州》2004,(17):46-47
“待饭未来还读书”是大诗人陆游刻苦读书的真实写照。古往今来,凡成大器者,无一不是好读书之人。  相似文献   

13.
赵畅 《前线》2013,(4):88-88
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走了,但他留给人们诸多宝贵遗产。比如,他的酷爱读书。于是之出身贫寒,幼年辍学,可他后来竞成为一名受广大观众尊敬热爱的演员,还完成了从演员到学者的转变。靠的是什么?读书!于是之说过:“演员必须是一个刻苦读书并从中得到读书之乐的人。”他一生尊重那些有书生气的“学者化”的同行们。他知道,不读书,仅靠初中文化水平,怎么给自己所表演的人物“提供很好的营养”?不能深刻地理解、塑造人物,又怎能打动每一个观众。  相似文献   

14.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的4月23日,在世界的五大洲.在不同语言的角度里.人们不约而同地做着同样的事情——读书  相似文献   

15.
读书有道     
王健军 《党课》2010,(20):81-83
从幼儿蒙学时看图识字起,到负笈求学时寒窗苦读,读书不可谓不认真,涉猎不可谓不庞杂。然而,在工作学习中,每每还会碰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这固然与当下知识爆炸、资讯发达的时代背景有关,而不会读书、不知道要读什么样的书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冯玉祥将军,作为中华民国重量级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颇多。比如,有人说他是“基督将军”,也有人说他是“爱国将军”,更有人说他是“倒戈将军”。纵观其一生,我认为,冯玉祥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读书将军”。“读书将军”冯玉祥,在读书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倒戈,有人认为“倒戈”意味着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一刻钟读书点”。就是社区居民出门一刻钟就能够找到一个读书的地方。如今,“一刻钟读书点”辐射普及到了宁夏银川市西夏区48个社区,带动了本地区社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据《读书人报》所载孙绍振先生作《说说朱苏进》一文,现在好象有两种答案,一是培根以来的读书“求知”说和已成为我国民间成语的“开卷有益”说,二是“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而后者被认为是对前者的勇敢的“挑...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11,(12):64-64
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读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在信息高频率更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一书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关于"如何读书"、"怎样读书"这一问题的所思、所感、所悟,当我们品味文化大师的美妙文笔之时,可摸索其读书历程作为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指导我们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20.
读书的回报     
外出参加培训,同室是外地某单位的领导,夜里11点多,笔者躺在床上看书,这位领导开门而人,满身酒气。见我手里捧着书本,他笑着说:“没想到你还是好读书之人,难得呀!”我赶紧回答:“不是好读书,只是习惯了睡前看两页,否则睡不着觉。”他马上说:“好读书就是好读书,你用不着谦虚。其实,以前我也喜欢读书,但走上领导岗位后,工作一大堆,应酬又多,就再也读不进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