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运用普及,互联网空间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放大器。网络社会舆论和各种社会思潮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广大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难以适应巩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实现人的网上网下虚实和谐发展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要求,需要立足网络空间,运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根据人们网络思想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时代的主流思维方式。应对互联网生存,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学习、形成和运用互联网思维,引领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创新、传播创新和平台创新,建立符合互联网时代技术特征、传播规律、受众特点、组织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此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参与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日益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实践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提供了新途径和方式,成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网络宣传平台的发展和普及,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通过网络,可以了解人民大众关心的热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通过网络传播平台来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网络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日益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实践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提供了新途径和方式,成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网络宣传平台的发展和普及,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通过网络,可以了解人民大众关心的热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通过网络传播平台来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网络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5.
樊立侠 《世纪桥》2009,(13):119-120
互联网引入我国以后,不仅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网络社区作为实现社会在网络上的延伸,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因此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也是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最大变量"。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信息提供者、公众平台、智能工具等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对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和行为方式也产生不同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厘清互联网发展的阶段特征,客观分析互联网时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文化模式和行为逻辑,把握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互联网正迅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及思维方式。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移动互联网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探索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举措,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主要有"工具说""两分说"和"价值说"。这些观点都与当时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以及人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水平基本相吻合。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远远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它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以革命性的意义,这集中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等方面。要适应这一革命性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理解并适应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理解并转换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理解并掌握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领。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对新生事物高度敏感的大学生成为“触网”的主要群体。网络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如何借助互联网,因势利导,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剖析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远远滞后于互联网自身的快速发展,致使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迫切需要结合构建和谐校园实际,在网络虚拟群体、网络舆情监控、网络手段与传统手段结合以及网络心理咨询与教育等方面寻求突破,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提高网络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出现,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技术,互联网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迅猛崛起,必将带来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它所影响的不仅是受教育者,还包括教育者。如何适应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特点,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个崭新而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工人思想政治教育新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工人阶级内部日益分层化、多元化、复杂化的情况下,工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严重滞后的状况。互联网的运用,开创了工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我们要加强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建立企业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加强网络企业文化建设;构建企业、社区、家庭全方位工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体系;加强工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却未得到足够重视,缺乏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新形势下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健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载体,努力培养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积极建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互联网+"的提出确实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路径。"互联网+"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借助"互联网+"的有效优势,构建网络评价机制、掌控文化话语权、创建良性生态网络环境,这些都是新形式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追求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进行有效的结合,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问题,追求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效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的期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要解决高校思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思维是目前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这种思维方式大致可以概括成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尽管互联网发端于非教育领域,但尊重主体性,注重简约极致以及用户体验的追求,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启示。文章希望能够通过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合理地借鉴互联网思维带来的启示能够有效地改善工作效果,提升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王长平 《新长征》2012,(2):60-61
随着互联网对社会各个层面和领域渗透程度的不断深化,对新生事物历来非常敏感的大学生受其影响也必将日益增强。网络在改变着大学生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模式,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如何借助互联网,因势利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环境,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出现了第三者——网络,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念文件、读报刊、听大课、写黑板那种直接的、面对面的灌输教育方式。党校图书馆应在继承其传统教育职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辟在互联网时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手段、新办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党校图书馆传统教育职能的拓展网络政治思想教育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即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引导网民在全面客观地接触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健康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1、思想政治教育是图书馆的传统职能。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准确把握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强化队伍建设、繁荣网络文化、推进管理创新、深化工作研究等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社会,网络与人们的学习、思维、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因此,通过网络进行教育和学习,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正El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基本要素,本文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