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一种教育类型,它的培养目标是应用性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存在社会、学校、学生等多方面的因素。解决高职生就业困难应采取:加大教育调控力度,规范高职教育办学;积极转变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观念;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构建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机制,提倡"文凭+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努力促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为高职生扩大就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业教育、就业实践性教育。  相似文献   

2.
刘彩文 《山西青年》2022,(6):134-136
高校扩招必然导致毕业生大规模增多,进而加剧了就业竞争,使大学生就业市场产生结构性变化,引发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民办本科院校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具有自身特点.结合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特点,探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教育思路和方法,以就业能力结构分析为视角,在市场需求理论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是由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引发的,是由诸多错位造成的。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既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要有新思路,具体工作要有新举措。首先,大学生要树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就业观。政府应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其次,要创新大学生培养模式,变学历教育为能力教育。再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高校的学科建设,切合实际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最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各高校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加之民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的迅速发展,毕业生人数猛增。从需求情况看,如果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保持近年水平,市场容量明显不足,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伴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凸显,为了能使大学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问题,而作为引导毕业生正确、顺畅地择  相似文献   

5.
面对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就业宏观压力,文章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施精准就业帮扶等策略,以期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实现高就业率的同时实现高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琳琳  王云龙 《世纪桥》2009,(13):110-111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飙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就业理念偏颇、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用人单位需求减少、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等。因此,学校要加强体制改革。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学校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采取新举措,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高校实施转型发展的目标和动力。部分地方本科高校以推动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实现向应用型高校的转型与发展,为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战略采取更加直接有效的服务。这也促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嬗变,即: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取向从传统道德价值观向传统与效益并存转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从"灌输引导"教育方式向"接收选择"转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运行从"实然"的实践运行模式向"应然"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在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学生就业困难,地方高校面临转型的当下,基于学生工作治理解决育人实效问题,本文提出建立学生学业发展、专业应用能力强化、特需特困帮扶、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生成长环境服务等六大人才培养育人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文章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中出现的“有业迟就、无业可就、有业不就、有业难就”四大问题,有效提出了地方高校毕业生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主动推销自己;地方高校应合理定位、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政府需着力于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加强就业教育,构建就业、择业、创业链的四大对策。  相似文献   

10.
薛依沙 《山西青年》2022,(7):145-147
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发展高质量、高创新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矛盾突出,高校人才教育培育方式趋同,高职院校的艺术专业教学之中缺乏地域特色,与地方的产业发展之间存在脱节的问题,这一问题在艺术人才培养中尤为突出.为了突破这一发展瓶颈,需要从模式转变、目标革...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12,(3):57-59
大学生就业,牵动着社会敏感神经。面对高校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鸡西市委、市政府把促进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作出了“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的战略部署.鸡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率先在省内推出“政校联合”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新模式,将人力资源市场建到人才最密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对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高校对创业教育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方法途径单一等问题。为此,高校应强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并不断拓展创业实践途径,努力提高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3.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对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高校对创业教育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方法途径单一等问题。为此,高校应强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并不断拓展创业实践途径,努力提高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到种种歧视和不公,其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制约了个体的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针对我国的教育投资偏向、健康保健投资缺乏、人力资本折旧率高等大学生就业道路上的困难,政府必须要疏通就业渠道,规范就业市场;高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就业指导,提高该群体的就业竞争力;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观念,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大学生弱势群体要认清就业形势,提高就业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开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工作,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是各高校进一步改革现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任务。院(系)作为主要承载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层组织单位,在实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系统思维是纵观全局,看清事件背后的结构及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主动地"建构"和"解构"的思维能力。文章将以系统思维为指导,构建一种生涯教育新模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玉婵 《山西青年》2023,(2):129-131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普及阶段,人才培养质量与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伴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凸显,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而民办本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生源,影响其生存与发展。基于此背景,本文将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及成因作为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14,(Z1):135-138
<正>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1999年起,我国高校以每年30%的速度扩招,在校生数量已达1000多万。这样的增长速度带来了两个转变,即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就业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大学生作为一批高素质的职场后备军,走向社会顺利就业,不仅是对十年寒窗苦读的回报,更是自身价值的展现。从"学生"到"上班族"的身份转  相似文献   

18.
武汉地区大学生择业意识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学生的择业意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认识,课题组对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择业意识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在了解武汉地区在校大学生的总体择业意识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体制、社会导向的偏向等问题,进而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应调整相关政策、高校应重视就业教育与调整专业设置及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提升高校就业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教育包括全部与就业有关的教育、指导和服务。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教育面临新的要求,需要深化高校就业教育理论,确立就业教育目标,系统规划,建立就业教育课程体系,以求实现社会需求的最大满足、高校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课外培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培养与课内培养构成了"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课外培养将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任务,学生工作必将为此实现多种观念的重大转变;"双轨并行"新模式的建立与运作,要求高校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统筹规划课外培养,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加强课外培养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