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校朋辈辅导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在朋辈辅导中既能够帮助他人实现心理解围纾困,又能够提升自身阅历,丰富人生经验,防止陷入心理问题的困囿。本文在立德树人视阈下针对高校朋辈辅导的工作特点,结合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后喻文化与主体间性理论对高校朋辈辅导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为高校朋辈辅导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价值启发。  相似文献   

2.
新生教育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朋辈辅导是大学生新生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开展朋辈辅导具有其优势作用。本文以党员朋辈辅导实践活动的反馈调查为参考。分析学生党员朋辈辅导在新生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加强新生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朋辈心理互助作为一种新型的心理辅导模式,是对高校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补充与创新。通过朋辈心理互助,高校的心理辅导模式由障碍性心理辅导模式转变为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有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目前,高校朋辈心理互助还存在组织体系不健全、工作制度不规范、载体单一等问题,需要在构建互助组织体系、完善互助工作制度、更新互助载体、寻求互助新方法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公寓的朋辈互助模式,要通过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实现共同成长为目标,贯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和助人自助这两个工作理念,采取创建良好的朋辈互助工作环境、组建强大的朋辈互助工作队伍、开展有效的朋辈互助实践活动这三项措施,把握好以积极心态为本、以发展辅导为纲、以实践砥砺为主、以自主成功为重这四个要点,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贴近学生的需求,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徐航 《山西青年》2023,(3):193-195
朋辈心理辅导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积极心理学聚焦积极心理品质、积极情绪体验与积极组织制度,从选拔、培训、考核、管理等方面,为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队伍的建设提供积极思路。  相似文献   

6.
宋国力 《奋斗》2007,(1):50-51
“网络既是天使,又是魔鬼”。不仅国外青少年有这样评价,中国年轻人也有同样的感受。说它是天使,因为它给青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海洋的窗户。说它是魔鬼,因为它也有暴力和色情等不良内容。对于互联网的双面性,中国的孩子和父母们开始有所警觉和应对的准备。时下,网络正在改变着中国公众尤其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以及人际交往方式与准则。如果借用年轻人的话说,“上网,已经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与睡觉、吃饭同等重要。”但是,“过于沉迷网络”、“过于信赖网络”、“过于衷情网络”,正在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发生影响,目前“网络成瘾”已经成新生代发展进程中的一道难题。释解这道难题,需要我们从文化、价值、方法、态度、技术等多层面、多视角、多领域进行一次观念冲浪。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视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拓宽工作平台,建立平等互助的工作氛围,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将互助朋辈辅导的理念运用到土建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立体化、品牌化、阵地化的互助朋辈辅导有助于解决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时代,社会环境的新变化使得利用朋辈道德典型对大学生进行示范教育显得格外必要。文章在分析大学生朋辈道德示范教育何以构建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大学生朋辈道德示范教育的具体运作。作为一种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方式,大学生朋辈道德示范教育的运用需要在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际精神引领的同时注意网络虚拟空间的新开拓。  相似文献   

9.
杨帆  胡秋实 《山西青年》2022,(5):99-101
目前朋辈心理辅导已被国内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应用于学生健康教育,但团队建设问题却长期制约其功能效度的充分发挥.而从学生、学校、社会层面分析,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显著特点,校园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充分履行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决朋辈常见成长问题、预警干预校园心理危机的岗位职责,高职高专院校则应力争在组建分工、选拔培养、...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青少年阅读心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网络时代青少年阅读心理.从而能够使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的阅读引导乃至成长教育更加有的放矢,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文章从五个角度论述了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网络阅读开展辅导、引导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应该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所决定。在新媒体时代,教育对象的网络行为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社交成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主要形态。对大学生新媒体社交行为的研究成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研究的必要内容。从新媒体社交的作用、对象、特征和所形成的关系分析大学生新媒体社交行为及其规律,并根据其行为规律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强连接朋辈传递思想正能量;发挥弱连接朋辈作用激发辨别能力;平衡网络社交朋辈的强连接和弱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是一种具有诸多优势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已经成为不得不认真应对的时代课题。因此高校应该把握新媒体发展的大趋势,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从教育理念、方式、内容等方面全力创新驱动和整合发展大学生群体政治认同朋辈教育,以此建构起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的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的基础。网络游戏日益成为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主要娱乐形式,对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影响具有正负双重性,应最大限度遏制其负面影响,发挥正面效应。学校应确立明确的网络伦理教育目标、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伦理教育,社会、家庭要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公民意识培育的健康网络环境,家庭应积极承担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规制和引领责任。  相似文献   

14.
虚拟环境下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军强 《世纪桥》2008,(3):155-156
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个人电脑的迅速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在虚拟环境下,由于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网络犯罪形势日益严峻,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强化网络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儿童救助热线服务开设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内容包括咨询与支持服务、网站、儿童救助热线学校项目和儿童热线圈等,兼具咨询、辅导和救助等功能。服务大致经历了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途径和丰富服务内容等三个发展阶段,具有以“儿童”为中心、服务流程严谨、服务形式灵活多样等特点。在解决儿童和青少年安全问题、提升儿童和青少年安全素养和构建儿童和青少年社会保护网络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服务将进一步实现网络咨询服务的普及化和实时化,咨询队伍的专业化、专门化和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7名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5次的网络团体辅导,探讨网络团体辅导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职院校大学生焦虑水平的改善作用.结果 表明,经过干预后,7名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显著下降,团体支持、团体学习和团体赋能感是三个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同时,就网络团体辅导所存在的设置、临在和量身化环境三个问题说明可能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网络在我国迅猛发展。据2001年一项统计,我国上网人数已达2650万,其中青少年占80%以上。青少年参与网络活动的人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网络时代主力军。一方面,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广阔的信息来源,为其发展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特殊性也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环境构成挑战。其中,网络语言以其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等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研究生就业供需结构调整、就业模式的转变,研究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笔者通过引入"朋辈互助"理念,借助朋友、同辈间自助和互助的双重功能,探索出了构建"营造朋辈互助氛围、搭建朋辈互助平台、开展朋辈互助活动"的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以期充分发挥朋辈互助功能,提升朋辈间的影响力,切实提高研究生求职过程中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9.
卢少军  于锦 《理论学刊》2008,(3):108-112
网络文化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富有精神性的文化形态.当今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在计算机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形势下,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想像力、创造力等产生着积极影响,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本文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建设优秀青少年网站;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规范网络行为,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培养新型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加强理论研究,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非常关注的问题。当前,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一些想法。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构建"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即"目标管理机制、朋辈辅导引领机制、社会实践常态化机制、科学创新实践机制",是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