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贵州》2006,(13):60-63
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9.7%,其中有17个世居民族。各民族丰富而各具特色的文化积淀使贵州拥有“文化千岛”的美誉。6月底,在“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中评选出17位代表17个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形象的“民族姑娘”。这次评选历时5个多月,经过形象展示、才艺表演、民族知识问答等环节,通过海选、预赛、复赛和决赛,从全省上万名选手中产生了17位“民族姑娘”。她们美丽大方,多才多艺,是宣传本民族文化的形象大使。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一个民族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和各民族发展又很不平衡的内陆山区省份。全省现有49个民族成分,除汉族外,还有17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77%。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与非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出现不断拉大的趋势。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贵州是全国各省、区、市中民族成分比较复杂的省份之一。在贵州境内聚居着4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4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8%以上,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9.7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5.4%。世居少数民族有17个,其中苗、布依、侗、仡佬、水等少数民族人口均占国内本民族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多元的民族背景,决定了各社会发展阶段民族问题的逐步解决,对社会整体进步的特殊意义。而今天和谐贵州的构建,必然离不开民族和谐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梁公卿 《实践》2002,(10):11-12
一、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目标的提出和进程   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的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共有25个,其中有15个是世居少数民族.在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指导下,省委、省政府从云南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近几年来,我省一直在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   ……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理州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当前,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把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联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促进大理州农村少数民族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以节庆办会生动直观地推介和传播贵州形象,拓展旅游市场。在节庆品牌的带动下,多彩贵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在不断提升。贵州素有"文化千岛"和"民族生态博物馆"之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力地支撑了民族节庆旅游的文化资源,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可谓"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近年来,贵州各地依托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打造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17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0月25日,以"发展文创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2019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民博会)在贵阳举行。近距离感受蜡染的精湛工艺,观察栩栩如生的黄平泥哨,聆听苗家姑娘叮铃作响的银饰,了解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文化,与非遗传承人近距离沟通  相似文献   

8.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有14个世居少数民族,各个民族之间的互动非常多,丰富的民族文化沉淀下来,形成了今天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促使内蒙古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自主发展:推进内蒙古以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为动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保障内蒙古以和谐民族文化为智力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注入先进因素:为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素材:为社会主义文化生态和文化资源提供多样性保护:为社会主义文化对外交流拓展内容和途径:为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内容生产的基础元素;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民生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区域,全省世居少数民族有苗、侗、布衣、水、土家、彝、仡佬、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7.8%.千百年来,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养育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民。其繁衍过程中,孕育并保持着丰厚的传承文化和传承文明。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和艺术,与民族服饰、语言、风俗等,一齐融人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道德法律资源交流中,确立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是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任何伦理道德体系的形成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意识形态西方化并不是解决我国现时道德建设问题的途径。必须用历史的眼光,用实践的勇气,扬弃泛道德化和泛法律化的两种倾向,确立德法相融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伦理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变迁中形成的稳定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中华伦理文化为根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价值准则和规范体系。在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民族伦理与中华伦理文化的同质性和同一性不断增强,这种同一性构成了民族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一致性。而民族伦理的独特性特征,则使它既表现出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互补性,同时又在两种不同的身份建构中表现出一定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3.
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建设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强省,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打造文化强省,紧紧把握传承我国各民族传统共同的高尚、高雅精神追求,通过对各族人民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伦理道德和淳朴民风,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大力发展中国特色文化产业,才能形成优势的核心竞争力。一、"礼失,求诸野",民族民间文化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1,(1):66-66
开栏语:2011年9月,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贵州贵阳隆重举行。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体育局和本刊共同开设“民族和谐”栏目,展示贵州和谐多彩的民族文化,介绍源远流长的民族体育运动,传播知识、促进团结,为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1,(1):66
开栏语:2011年9月,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贵州贵阳隆重举行。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体育局和本刊共同开设"民族和谐"栏目,展示贵州和谐多彩的民族文化,介绍源远流长的民族体育运动,传播知识、促进团结,为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7.
正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少不了民族文艺精品的打造。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大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佳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了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讲话精神,贵州省民宗委通过具体承办第六届贵州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掀起学习十九大、宣传十九、贯彻十九大精神新高潮。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特色民族文化强省战略。省委书记孙志刚多次要求要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世居民族风情百米画卷"是侗族画家龙开朗先生历时三年,呕心沥血之作。他用传统的白描手法,以族别各异的民风民俗为主题,系统地再现了贵州十七个世居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清人李宗昉《黔记》里所载"原任八寨理苗同知陈浩所作"的《八十二种苗图并说》(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收集整理为《"百苗图"抄本汇编》出版面世),以及其自绘的《黔苗图》等,无疑都是贵州少数民族最早的画册之  相似文献   

19.
畲族是贵州省17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在畲族人民所创造的各种形态的民族文化中,服饰是最具代表性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之一。民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表征符号有着特殊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不能机械照搬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应充分发掘传统道德文化的价值,对传统道德文化进行正学与开新。只有这样,才能凸显传统道德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