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朝名将陶侃,在做绚阳县吏时,一次利用职务之便,弄了一坛官家的成鱼托人送给母亲。陶母不但没有收下,反而写信责备他说:“你做了官,用公物赠送我,这不但使我得不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陶侃听母  相似文献   

2.
晋朝名将陶侃,在做绚阳县吏时,一次利用职务之便,弄了一坛官家的咸鱼托人送给母亲。陶母不但没有收下,反而写信责备他说:“你做了官,用公物赠送我,这不但使我得不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陶侃听母亲教训,从此经常检查自己,克勤克俭,热心为民,成了一位道德高尚、受黎民百姓爱戴的好官。陶母退鱼传为千古佳话。我想,假如古代评选好官吏,陶侃固然当之无愧,但我们也实在不能忘记陶母的作用。倘若那时评选“贤母”之类,投陶母一票,大家肯定会举双手赞成的。试问,倘若陶母当初收下咸鱼,沉醉在“儿子当官,全家得福”的欢…  相似文献   

3.
晋朝名将陶侃,在做绚阳县吏时,一次利用职务之便,弄了一坛官家的咸鱼托人送给母亲。陶母不但没有收下,反而写信责备他说:“你做了官,用公物赠送我,这不但使我得不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陶侃听了母亲教训,从此经常检查自己的为人,克勤克俭,  相似文献   

4.
陶母退鱼教子○李云亭偶翻史籍,“陶母退鱼”的故事使我深受教育。故事说的是晋朝名将陶侃,在做绚阳县吏时,有一次利用职务之便,弄了一坛官家的咸鱼捎给老母。不料,陶母不但拒收,还写信指责儿子:“你做了官,用公物赠送我,这不但使我得不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  相似文献   

5.
卓伊 《先锋队》2012,(9):52
陶母责子东晋陶侃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史,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将干鱼送回,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拿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自此,他将严母训导铭刻在心。其后为官40年,勤慎廉洁,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个崇尚清官的国家,自古就有“妻贤夫祸少”之说。其贤,除指贤淑之外,便指的是廉洁。从古到今,流传下来不少母教子廉、妻阻夫贪的佳话。陶母责子东晋陶侃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吏,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将干鱼送回,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拿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自此以后,严母训导铭刻在心。其后为官40年,勤慎吏职,始终如一。李母量廪教子唐代监察御史李畲之母为人清白廉洁。一次,李畲…  相似文献   

7.
正据《世说新语》记载:"陶侃少时,作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封鲜及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维不能益我,乃益增吾忧也。’"陶母把原罐封好,交给送来的人退还,同时附了一封信责备陶侃:你拿公家的东西给我,不但对我毫无好处,反倒更令我担忧。陶母的担忧不无道理。深明大义的母亲,苛责中寄寓着真爱、大爱、厚爱;退给儿子的是腌鱼,立起的是公私分明、不贪不占的规矩。  相似文献   

8.
默然 《先锋队》2012,(24):52
鲊,腌制的糟鱼;封坛退,即把开了坛的糟鱼再封起来,退回原处。这是东晋时期名将大司马陶侃与母亲谌氏的故事。陶侃的母亲谌氏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母,为古代饶州(今江西省鄱阳县)人。陶母年轻时便失去了丈夫,家境十分贫寒,但她以身垂范,抚育陶侃成才,母贤子孝,千古传颂。陶侃,虽少小离家在外,却谨记母亲的教训。早年,他在浔阳(现今九江市)得到了  相似文献   

9.
廉政古事     
<正>母劝子廉东晋西征大将军陶侃做浔阳县吏时,曾主管县衙鱼肉及精美食品供应。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锅鱼制品给母亲谌氏。谌氏原封未动让人退回,并附信一封:"你做县吏,送给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还会增加我对你的担忧。"她规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改过自新,后来以政绩显著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0.
家风与党风     
古往今来,良好的家风一直是许多为官者修身齐家治国所推崇的道德风尚。相传,东晋西征大将军陶侃任浔阳县吏时,曾主管县衙鱼肉及精美食品供应。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锅鱼制品给母亲谌氏。谌氏原封不动让人退回,并复信一封:"你做县吏,送给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还会增加我对你的担忧。"她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万分惭愧,及时修正了自己的行为,终以清正廉  相似文献   

11.
田母拒金战国时期,田稷子任齐国宰相,三年任满从相位上退下来时,他的属吏送给他百两黄金。田稷子收下后,将它拿回去原封不动地献给了母亲。田母问明原因后,十分严肃地说:“为官应该做到廉洁自律,品行高洁,不取分外之财,否则就是不义;如果你要孝敬长辈,就应该尽心诚意地为国办事,否则就是不孝。不义之财,不是我应有的东西;不孝之子,也不是我的儿子。”田稷子受到母亲训斥后,先将那些金子退还给属吏,又立即到朝廷请罪。齐王很是钦佩田母的高尚情操,就从朝廷拿出100两黄金赏赐给田母,同时也不再追究田稷子收受百金之事。陶母封鱼晋朝人陶侃小时…  相似文献   

12.
东晋的陶侃,为人正直,清白为官。一次,孝顺的陶侃念及慈母,趁下属出差顺路之便,带了一坛腌鱼给母亲。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这一坛腌鱼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  相似文献   

13.
宋文明 《新长征》2014,(10):50-51
焦瑞芹今年57岁,是蛟河煤矿建筑公司退休职工。焦瑞芹拥有的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她不但要照顾瘫痪卧床的丈夫、智障的小叔子,还要奉养高龄的祖母和公婆、孝顺自己的两位母亲。多年来,她凭着坚韧的性格、心甘情愿的付出,让一个瘫痪多年的丈夫重新站起来,为一个家庭撑起了一片天。可面对别人的称赞她却总是淡淡地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相似文献   

14.
一次,一个日本代表团访华。星期天,我陪客人游完故宫出北门,穿过马路,登顶景山瞭望北京全景时,一名团员突然歌兴大发,连续高声唱了几首日军侵华战争时期的"战歌"。我当即表示不快,要求他不要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他不但不听,反而责怪我不懂音乐,小题大做。当晚,我向领导汇报了这件事请。  相似文献   

15.
三乱屡禁不止探微陈建新随着刹风治乱工作的深入,明目张胆的"三乱"现象确实要比过去收敛,但群众反映:事实上有的地区乱收乱摊乱罚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变本加厉之势。这一切皆源于人们对治理"三乱"的认识偏差及"三乱"的花样翻新,在合情合理的幌子下变得令人难以...  相似文献   

16.
正母亲的教育,对儿女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中国历史上,有过不少开明正义、严明慈爱的母亲,她们的家教很值得称颂和倡导,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陶母拒鱼等。官员的母亲,对儿子的教育则更为严格。这种深明大义、难能可贵的母爱,在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反腐倡廉的今天,仍具有积极的启发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做蛋羹要用温开水,做群众工作要有一颗"烧开"的热心。带着一颗"烧开"的热心,就能够真正走进群众,就能够与群众水乳交融。从农村老家来城里住的老母亲迷上了吃蛋羹。那蛋羹"水蛋交融",软嫩如豆腐脑,入口即化,味美营养,特别适合没牙的她。但我家人不会做蛋羹。我们吃的蛋羹是从单位食堂买来的。为了能让母亲经常吃到蛋羹,我和爱人试验...  相似文献   

18.
杜美 《学习导报》2011,(8):51-52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就会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4岁的女儿说的临终告别。 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这样,妈妈就知道你想妈妈了。”  相似文献   

19.
母亲     
一天下午,母亲到我的办公室来,说是找我有事。母亲退休在家,和父亲一起帮我照看儿子,只是他们的身体都不好,另外还想着写书。我每次回家,他们都念叨着又有出版社约他们写丛书中的某一本。其实我见了解他们的心情的,当写字成了一种习惯,稿费反而变成了其次,所以我把儿子送到乡下,由孩子的姥姥看护一段时间。不料,只有短短几天,母亲在电话里便问我,孩子什么时候回采,问得我心里酸酸的。那天下午母亲到我的办公室,我正感冒,病得很重,但因为有工作又不能休息。外面一个同事喊我,说请人找。拉开门,见母亲站得远远的,走廊里黑…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马年,我的本命年,又该扎红腰带了。在古老的传统中,本命年又称"坎儿年",本命年扎红腰带——俗称"扎红",就是顺顺当当"过坎儿",寄寓着避邪趋吉的心愿。故而每到本命年,母亲都要亲手为我"扎红"。记得12年前我甲子岁,母亲已86岁,却早早为我准备好了红腰带,除夕那天,亲手为我扎在腰上。那一刻,母亲笑着、我笑着、屋内他人也笑着,我心里深深地感动。所有孩子自出生一刻,母亲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孩子的健康与平安,这心愿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执着不灭;而我竟有如此洪福,60岁还能感受到母亲这种天性和深挚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