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不能重复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路子,必须走高效、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科技创新成为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措施,建设完善的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贵州民族区域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差距仍然较大。缩小贵州区域内外发展差距,应注重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协调发展。应创新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在综合规划的基础上,采取科技引导,重点突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协调联动、公众参与的方式,努力构建民族区域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快贵州省可持续发展建设步伐,促进环境更加和谐优美,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着力抓好“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方式、调结构已刻不容缓,是全省工作的当务之急。着眼山东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当前“转方式、调结构”应着力抓好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加快推进需求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形成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体系;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4.
江西“九五”以来科技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五"以来,我省围绕"科教兴赣"和工业化战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发展动力;推动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促进科技向生产力转化.在科技政策施行中,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初见成效,中小企业向科技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同时,也存在科技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和总量较小、科技人才严重缺失、科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政策创新力度不够大等问题.当前,应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着眼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投融资政策、科技人才政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政策和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政策.  相似文献   

5.
政府打造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的全链条"创新服务共享平台支撑体系",营造创新生态是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和关键。济南区位地缘优势决定省市共同打造"创新共同体"为"上策"。协同共建是改变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格局和进程的顶层战略,属于区位地缘创新战略。建议将济南科创中心建设提升为省级战略,建立完善省市区(县)三级联动协同共建机制,举全省之人力、财力、物力和智力,以济南为中枢平台和核心引擎,统筹整合打造联网全省的"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共同体",使全省的创新资源充分流动和共享共用,有效解决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资源瓶颈问题,形成共建共赢大格局。  相似文献   

6.
区域性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各地以信息化方式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新途径,在平台建设中表现出典型的块状经济特征及平台相互融合、多种模式并存、注重增值服务、垂直深耕发展等特点。目前存在法规不完善、规划不统一、组织机构不健全、平台功能未充分发挥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的组织管理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支撑体系的建设,大力推进平台的广泛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本文以泰州为例,通过对其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应在优化创新环境、加强技术创新、完善人才机制等方面加强培育和建设。  相似文献   

8.
民营科技企业成长与区域发展环境紧密相关,其成长环境,就是其与环境相互适应、交流、融合的过程。就合肥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状况而言,区域环境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加快民营科技企业成长需要优化外部环境,重在建立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
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陕西省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在整合现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采用企业主导、项目驱动的平台运作方式,同时结合省内不同产业发展情况,探求建设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具体模式,并以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运营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为主要抓手。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支持和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推动济南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是着眼于济南经济健康发展的长远之策。通过对济南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发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着外部、内部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创新融资方式、优化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完善"六大支撑平台"建设,营造济南市中小企业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三角、珠三角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与两地区域文化的特质密不可分。黄三角区域文化中既存在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在推动黄三角新一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要在认真研究区域情况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构建新型地域文化体系,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源自新石器时代的悠久历史 ,留下了丰厚且颇具区域特色的古文化遗存。它是黄河三角洲历史的化石、文明的缩影、文化的载体、智慧的结晶 ,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史料价值、科学价值、旅游开发价值与教育熏陶价值。从事包括黄河三角洲古文化遗存在内的区域文化研究 ,是构建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迎接中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文化产业已成为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政策。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来,对该区域的发展日益引起政府、学者以及企业家们的关注。利用SWOT分析方法,全面分析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未来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该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发展天津滨海新区 打造京津塘科技新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不是自身简单的发展,必须放在中国经济发展第三增长极的高度来思考。因此,必须借鉴珠江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并充分认识滨海新区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滨海新区的发展核心就是要依托京津塘科技新干线,大力发展原创企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从全球经济链的发展角度来定位,发挥高智力密集的特质,加强科研、高校的智力优势,破除行政壁垒,确实实现京津塘科技新干线以及滨海新区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创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核心区,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基于对当地农业历史、地理方位、区域环境与资源禀赋的深刻把握。实施高端规划,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创建载体,省部会商共建的配套政策及推进机制,构建跨区域、跨园区的战略联盟,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建立国内领先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应把统筹城乡党建放到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总体布局中加以谋划和推进,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努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为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内部在实际利用FDI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上海、苏州遥遥领先于其他14个地区,内部统筹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除上海、苏州之外,以实际FDI为标准划分的不同板块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并非想象中那么明显,其中利用外资规模较小的地区正呈现出民资替代外资的态势,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内生性趋势明显;浙江杭州湾地区和江苏中部地区有可能在未来成为长三角新的增长极和集聚中心,同已有的龙头共同支撑长三角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合作重点及政府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第三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目前区域内各地区间的分工合作虽已具一定规模,但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仍存大量问题亟待解决。当前区域合作的重点主要在于制定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构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并行不悖的产业格局、构筑合理有序的城市网络体系、培育区域市场体系等方面。区域合作要协调好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的关系,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关键在于逐步形成有利于协调区域利益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在逆全球化情境下,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有助于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文章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学术型高管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学术型高管能够促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持续创新;完善的企业激励机制、较高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会强化学术型高管对企业持续创新的正向作用;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较大、学术型高管担任关键职位时,学术型高管对企业持续创新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家特质研究的情境机制,并对我国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夯实制造业发展基础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凸显、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显著特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和形成更多的发展新动能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围绕新动能视角下科技创新所呈现出的重要特征,尝试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区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科技创新实力、潜力、影响力和活跃度存在较强的不平衡性。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供给,探索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落后地区政策支持力度,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