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合作一直是上海合作组织合作的重中之重,发挥着领航定向作用。上合组织二十年政治合作在理念创新、制度建设、扩大国际合作上取得长足进展,树立了创新、合作、开放的崭新形象,彰显负责任国际组织作用。上合组织政治合作的成功得益于"上海五国"提供的理念和经验借鉴、中俄战略协作给予的强劲推动、成员国互信创造的良好氛围和外部压力加大造成的倒逼效应。异质性凸显、共同体意识薄弱和外部阻力加剧是当前上合组织政治合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未来,应切实做好"顶层设计",积极塑造和培育"上合意识",确立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不断提高合作效率,推动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稳步前行。  相似文献   

2.
上海合作组织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在这十年中,上合组织在解决成员国边界争端、打击"三股势力"、发展地区经济和构建中亚"和谐"地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即将迈入第二个十年时,上合组织还须面对加强地区稳定、夯实经济合作基础以及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等问题.在"上海精神"的引领下,上合组织将把握发展机遇,化挑战为合作契机,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战略机遇期取得更丰硕的成果,在促进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莹 《亚非纵横》2015,(2):15-26,121,125
上海合作组织是欧亚地区重要的多边安全组织,在传统安全威胁并未消失的形势下,上合还要面对全球化进程带来的非传统安全的多重影响。国际社会安全体系出现新的特征,要求上合组织必须在已有的安全合作精神的基础上,实现合作的理念创新和转型。本文总结上合组织互信机制的基础和安全合作理念的基本因素,强调安全合作转型必须以"上海精神"为重要基石,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主要动力,以"新安全观"为核心精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经济合作转型带动安全合作的全面综合转型。  相似文献   

4.
上合组织成立10年来,经济合作的机制建设逐渐趋于成熟,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合作取得重大成果。但是,上合组织进一步的经济合作遇到了来自前苏联地区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的挑战,正在扩大的关税同盟和即将形成的统一经济空间、欧亚经济共同体和独联体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区,日益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提升到集团层面。为此,中国有必要在今后10年从区域一体化、贸易货币结算、金融合作等多方面来推进上合组织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5.
上海合作组织十年发展回顾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合作组织是基于互信的边境会晤机制发展成为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典范。经过10年的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取得了较大成就,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组织机制建设不断完备,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已成为维护地区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内外环境变化总体上将有利于上合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面临的新形势也会给上合组织带来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获得了上合组织国家的普遍认可与支持。回顾历史,“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上合组织从安全合作转变为安全、经济、人文全方位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两者能够顺利对接具备基础条件:“丝路精神”与“上海精神”高度契合,上合组织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安全屏障、制度支持与民心根基,共建“一带一路”有力支持上合组织在基础设施、经贸合作、资金融通等领域开展合作。同时,中国与上合成员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取得的务实合作成果为促进两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始终是推动上合组织发展与合作的关键力量,提出新“五观”为上合组织破解时代难题提供理念支撑,以“四个共同体”为目标为其未来发展擘画蓝图。最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上合组织践行新“五观”、实现“四个共同体”目标、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治理提供了关键支撑和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7.
《和平与发展》2021,(1):37-56
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参与全球治理问题凸显,成为该组织发展的新方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暴发,暴露出了现阶段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存在的诸多缺陷,该领域的合作亟须新的理念与思路。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是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上合组织的公共卫生治理合作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有助于上合组织应对区域公共卫生挑战,塑造自身的国际形象,为公共卫生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同时,上合组织自身的制度缺陷、公共卫生问题的政治化以及现有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的不足,对上合组织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出了挑战。有鉴于此,上合组织在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过程中,要强调议程设置,完善自身的机制建设,加强同现有全球治理机制的合作,将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上合组织不仅在发展上有广阔的可能性,同时也存在发展的限度.对可能性和限度的客观认识是有效地发展上合组织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此为视角,从五个方面对上合组织的可能性和限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作者的看法.这五个方面分别是政治地理空间、成员扩大、政治合作、安全合作和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9.
欧阳维 《和平与发展》2011,(5):6-8,74-76
中俄在许多安全领域具有共同利益,两国之间的安全合作也有较为坚实的政治、经济和历史基础。在新的安全环境下,中俄双方需共同努力,在以下方面推进务实安全合作,保证战略稳定和地区稳定:共同推动上合组织有效履行维护地区安全责任;在战略互信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军事合作;加强维护地区安全方面的合作;深化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正5月15日,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与上合组织秘书处联合举办"新冠疫情下的世界局势与上合组织"视频研讨会。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邓浩受戚振宏院长委托作主旨发言。专家们就疫情对国际局势的影响、中国在全球抗疫合作和恢复世界经济中的贡献、上合组织在应对疫情中的作用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对中俄国内经济造成了重创,同时也影响了两国经贸合作迅速发展的态势。随着两国国内经济的逐步复苏,中俄区域经济合作也日渐紧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为了应对全球竞争,中俄需要加强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在深化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双方政府应加强政治互信,构建边境合作体系,不断提高双方经济融合度,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非洲外交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真实亲诚"与正确义利观为核心理念,把帮助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同促进中国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推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等方向发展,中非合作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事务上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对非洲外交的理念与实践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起国和创始会员国在其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两国在上合组织中拥有广泛的共同战略利益,这使其发展与中俄关系形成了一种互动。上合组织的建立为两国在军事安全、政治合作、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这些合作和交流也不断充实着上合组织,使其发展壮大。但是中俄两国在上合组织中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分歧和竞争。  相似文献   

14.
世界经济危机对危机源头的发达国家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却是利弊并存。本文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等5个方面分析了危机深化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负面影响,从能源原材料出口、结构调整和海外并购3个方面分析了危机带来的积极因素。在梳理上合组织应对危机措施的基础上,讨论了这一危机背景下上合组织在政治、经济各方面深化合作的进展,最后指出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解世红 《和平与发展》2015,(3):50-63,112
全球区域一体化始于欧盟(上世纪60年代),发展于东盟,后扩大于南盟、非盟等区域合作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简称"南盟",SAARC)自1985年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推动该地区的合作与一体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不断推动南亚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境等领域的合作。但由于该组织自身存在问题,以及地区安全环境有许多掣肘因素,因此合作进程发展缓慢。目前,南盟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印巴冲突、各国互信度不高等,都阻碍了其内部的合作与发展。中国与南盟的合作,较之与东盟、欧盟等程度较低。目前中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南盟加强与中方的交流及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6.
正2月23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研究中心同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在我院共同举办"新形势下的上海合作组织"圆桌会议。会议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凤林主持,上合组织新任秘书长阿里莫夫作主旨发言。会议就上合组织面临的地区安全形势、经济合作方向、组织扩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扩员后全球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地位凸显,成为新时期上合组织发展新的着力点。上合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经历了从开始起步到积极参与,再到主动作为的发展历程,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对全球治理的影响和作用呈上扬之势。印巴加入上合组织、中俄强化制度对接合作和美国大行单边主义、保守主义是促使新时期上合组织加大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动因。不断丰富的先进治理理念,日臻完善的制度性建设、日益密切的对外合作使上合组织参与全球治理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上合组织参与全球治理也面临内外挑战,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偏见和掣肘、地区形势复杂多变、自身内部治理不足等对上合组织参与全球治理形成制约。应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充分认识上合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升全球治理在新时期上合组织发展中的地位,注重提高自身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着力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和建设进程,不断创新参与全球治理方式,为建立公正、合理、可持续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上海合作组织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与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多边合作机制之一,不仅使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富有成效,安全领域的合作成果也日益丰富。2011年6月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签署的《上合组织十周年阿斯塔纳言》,对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对巩固和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联系具有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乌克兰危机是当前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重大事变,导致地区形势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对上合组织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上合地区大国博弈空前激烈,安全问题凸显,经济发展环境日趋险恶,对上合组织构成多重考验。与此同时,上合组织“危中有机”,孕育着新的机遇和希望。随着俄罗斯对上合组织战略倚重和现实需求大幅上升,上合组织合作增添新的动力。上合组织理念和经验在乌克兰危机下彰显其先进性和普适性,为上合组织扩大软实力影响提供了难得机遇。在新一轮扩员加速背景下,上合组织迎来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随着乌克兰危机的长期化、复杂化,上合组织成员国对上合组织的期望不降反升,政策趋于积极。中国应站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着眼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需要,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坚定推进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建设,积极统筹好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着力提高合作效率,努力促使上合组织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非军事性的冲突因素影响上升,预防冲突开始成为国际社会探索多边安全合作理论和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上海合作组织覆盖的广大地区包含了大量潜在冲突因素,解决区域内国家、社会、民族、宗教层面的矛盾正在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主要内容。早在“上海五国”时期,各成员国就在互信、协商的前提下,通过预防性外交解决了边境地区军事安全问题。在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的斗争取得明显效果后,上合组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合作机制正在形成,并有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新型的预防地区冲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