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主动应对社会发展变化及其对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提出的挑战,顺应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趋势,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相继推行了以民意为主导的警务变革。依据对当前社会民意现状与特点的研究分析,民意警务的探索性实践必须具备足够的理性才能达成改革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人民公安》2014,(23):10-13
社会治理最大的特点就是主体的多样化,过去被管理的对象加入到管理的主体当中。警务工作是社会工作、公共产品,本应由社会治理共同体来完成,否则,单靠公安机关就想建立起全社会的防范、打击机制,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今年是浙江湖州警方推行民意警务战略的第五个年头。这项依托"警务广场"为平台的民意警务改革,最终目标就是要打造警务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象山县针对新形势下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群众参与程度不高、民主决策不够到位、运行机制不够规范等问题,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民主为取向,贯穿“一锤接着一锤敲”的持续接力,从2009年开始先后推出“村民说事”、“村务会商”、“民事村办”、“村事民评”等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制度,提炼形成了以“说、商、办、评”为关键环节的“和村惠民四步法”,初步探索了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村民说事”:每月固定1-2个说事日,每村设立村民说事室,村党组织主持召开说事会等形式。常态化听取民生诉求。一是人人都可说。提出说事申请的村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联村干部等都可参加说事。二是想说都能说。农村改革发展、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大事、难事能说,群众的急事、杂事,只要不属违法违规、无理取闹,想说都能去说。三是事事都记录。说事规定了“公示一申请一酝酿一说事”四个程序.先向全体村民公示说事会的时间。后由村民向村干部提出说事申请,再由村民酝酿说事内容,最后组织召开说事会.说事内容全程记录。  相似文献   

4.
完善宪政制度下的民意表达与利益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政府公共治理的新理念,强调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民本政府,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这些治理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于制度载体。完善的民意表达与利益实现机制,是实现这些公共治理目标的根本途径。民意表达与利益实现机制,体现人民主权、法治主义和民主主义原理,与我党的政党宗旨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深化期,公众民意表达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利益诉求不断扩大的趋势,突出表现为多元化、差异化和群体化等新特点.在面对公众民意表达时,政府与公众应在公共理性的框架内,寻求理性和有序的解决途径.为提升公众民意表达的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营造党委、政府、社会和公众理性互动的社会管理环境,创新发展治理型的社会管理制度,不断拓宽政府主导的规范高效、理性有序的社会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6.
6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在良性互动中寻求“善治”》。文章说,在百姓眼里,从善如流、知错即改,远比“一贯正确”更加可信、可敬、可亲。并提醒为政者,要“时刻关注民意的温度和风向,以公开透明化解疑虑,以闻过则喜树立公信,以真诚维护群众利益赢得民心,在良性互动中促进社会共识、完善公共治理”。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进步,对畅通民意表达也提出了新要求。民意表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作用和意义凸显。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和民意代表机关,新时代面临新挑战,面对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环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在服务民意畅通、依法、有序、有效表达上发挥应有作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核心诉求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大数据为社会治理由结果治理转向全程治理、由主导治理转向多元共治、由经验治理转向智能治理提供了机遇,为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路径选择。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公共权力边界扩张、陷入大数据困境、公民个人隐私暴露的风险,对社会治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形成社会治理安全隐患。因此,要使用好大数据这把"双刃剑",应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法律为底线、以安全为准则、以社会善治为社会治理的最终目标,把握好社会治理创新的机遇,合理规避治理风险,提高社会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合理界定社会治理创新边界,是创新社会治理顶层设计的逻辑起点。以现阶段社会特点为总依据,以民主法治为价值导向,以社会和谐稳定为价值目标,是界定社会治理创新边界所应坚持的原则。最大限度促进民生,最大限度促进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最大限度畅通民意表达,是界定社会治理创新边界所应遵循的标准。社会治理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探析政府、社会、公民三者之间关系的角度,合理界定社会治理创新边界,找准社会治理创新的着力点,有效匹配顶层制度供给和基层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4,(7):74-75
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社会治理尤其在社区层面,逐步从"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过渡,这种过渡,意味着公共管理社会化背景下,居民应有更多的参与、合作与互动。社区自治的突破口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协商民主是一种由执政党、参政党、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等多种政治主体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在吸纳民意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当前,民意不仅多元、差异与分歧,而且又与社会舆情、群体极化甚至民粹主义思潮等叠加在一起,协商民主在民意吸纳方面的优势发挥,依然面临着一些困境。为此,必须加强协商民主中民意的收集、甄别、整合与评估机制建设,促进协商民主与民意互动,提升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治理的突出特色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变迁就是在党的引领和推动下展开的。这一过程以党政社关系的演变为扭结,历经党建国家、党改造整合社会、党领导社会管理、党领导社会治理四个阶段,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构筑了政治与社会前提,奠定了制度与物质基础,培育了多元治理主体,完善了治理体制机制,开启了社会治理全面现代化的新征程。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以自身发展带动社会进步的过程,其成功经验:一是以党的思想理论的守正创新推进社会治理理念的现代化;二是以党的组织机制与队伍优化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三是以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推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四是以党的自我革命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引领力。  相似文献   

13.
冯雷 《湖湘论坛》2020,33(4):131-144
广义语境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社会领域的各种政策和措施都可被视为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具体形式。以不同历史阶段中党的相关文件资料为基础,可以梳理出社会治理以社会管控为形式的政治附属、以社会管理为形式的发展要求、以社会治理为形式的改革工作、以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形式的战略任务的战略定位演变历程。这一历程表现出层次升级化、内涵明晰化、"社会"扩大化和治理主动化的演变特征。十九届四中全会后,社会治理成为一项战略任务,要深入把握党对社会治理的战略定位规律,从战略的高度对社会治理做出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报酬评定为载体,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约束村干部的这项制度创新, 无疑是当下村庄治理机制的一大突破。它涉及村干部与村民关系的本质变化,改变着村庄政治文化,在这个意义上,余杭的成功实践的经验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5.
正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市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徐州调研,对徐州转型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对徐州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出殷切期望。近两年,徐州市坚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重要抓手,围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率先进行实践探索,创新构建以党建为统领、德治为先导、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社会  相似文献   

16.
代凯 《岭南学刊》2020,(5):25-31
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政策目标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以理念、管理和技术三个维度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分析框架,以广东省德庆县"三信融合"为案例,分析基层党组织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实践举措,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德庆县以信仰建设为根本、以信用建设为关键、以信息建设为支撑,设计出一种基层党组织引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探索出一条可能的路径。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必须筑牢利益生产和分配机制,让参与者具有切实获得感,从而实现共同体的巩固维持和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转型期社会公共事务和风险治理难度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回应式政府治理范式已难以有效适应当前的时代需要,探索和构建具有前瞻能力的政府治理范式势在必行。因此笔者提出"前瞻性治理"的概念,具备现代政府运行特质。面对风险社会治理的挑战,前瞻性治理要以民众需求和实现公共利益为价值导向、以培育政府行政人员前瞻能力为抓手、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以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以风险治理常态化为重要举措、以跨域联动机制为手段、以健全法律制度为保障等路径构建得以实现。因此,前瞻性治理是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政府治理范式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8.
周巍  沈其新 《求索》2016,(4):88-92
为了解国内社会治理研究的现状、特征和趋势,以2000-2015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内的13656篇社会治理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对社会治理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治理研究经历了2013年前的低缓发展到2013年后的快速发展的转变,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是社会治理研究的主要学科,刊载社会治理研究论文的学术期刊也主要是社会学类和管理学类,高校科研团队和机构是社会治理研究的主要力量和阵地。从主要内容看,社会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治理模式和社会治理实践方面,且多为一般的逻辑演绎和理论探讨。社会治理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从历史、理论和价值等角度进行夯实,加强社会治理理论价值和理论体系建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社会治理是以"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为核心,促进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社会供给,提升社会服务(产品)供给数量与质量,增加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机会,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结构,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繁荣。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本文以重庆市X社区为例立足社区治理现实,针对治理机制不够健全、治理定位不够明确、治理水平有待完善的问题,提出完善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社会治理思想的根本立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