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网络平台,就是以网络平台为传播介质,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一个舞台。加快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的网络平台的建设,应以校园网站建设为主、与其他商业网站加强合作为辅、充分利用QQ、BBS等网络互动工具,使互联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新载体、新工具、新力量。  相似文献   

2.
王翠  张元 《理论视野》2014,(2):72-7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众的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需要加强对主流媒体宣传阵地的建设,开辟民众参与和监督的平台,创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在传播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作为主体的民众的现实利益诉求结合起来,确保社会成员共享社会改革和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成果,使主体在社会实践的动态发展和转化的过程中促进其自觉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它在国家竞争、民族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努力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建设中汲取理论智慧和实践营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进行认同机制、动力机制、联动机制、体验机制、参与机制、情感机制的构建,努力推进价值观教育实践的全面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以来,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术界热议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话语的建设,在新媒体环境下,把握互联网这一重要阵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建设,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建设,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在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方面,既立足本国传统文化,也要吸收时代精神的精华;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主体方面,逐渐形成了政党、政府和民间组织等不同类型的建设力量;在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途径手段方面,注重多种途径与多种手段相互补充、协调配合。借鉴国外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知认同;抓住重点人群,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学校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搭建多重平台,增强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主体性和私密性、传播快和范围广、交互性等特点既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挑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积极主动地应对自媒体生态下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利用好网络优势,不断强化舆论引导、拓展教育内容、丰富传播形式,切实发挥好自媒体的积极作用,规避其负面影响,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浙江省衢州市把"最美衢州人"主题宣传实践活动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争做最美人物、形成最美现象、弘扬最美精神、建设最美城市,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8)
当前,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着新挑战和新问题,推进高校师德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尤为迫切,它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自我完善、社会文明的进步。高校师德建设应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制度规范、拓展教育实践、强化典型引领、营造文化环境等措施,促进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  相似文献   

9.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课题,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西方国家价值观念的渗透、网络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消极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网络阵地建设滞后的掣肘等突出问题,建立融合渗透、综合制导、队伍建设、网络工作等长效机制,进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36)
社区文化直接服务于广大居民群众,最具社会广泛性、现实性和贴近性。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社区文化活动具有其特殊和重要的作用。南京市鼓楼区各社区积极推进文化建设,但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尚存不足。着力构建和积极推进以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社区文化建设,对提高居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传媒的繁荣发展衍生了新的高校教育传播生态,微博、微信等微媒体传播解构了传统的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此同时,微媒体巨大的传播平台,先进的传播手段,开启了新的大学教育教学方式。发挥微媒体传播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应提升传播主体微媒介素养,打造高校教师教育"微阵地",建设多层次校园微平台,确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内容,运用微媒体创新高校教育教学手段,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精神砥柱,是凝聚社会各种价值观的思想武器,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基于网络文化传播规律的考量,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网络现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网络文化日渐  相似文献   

13.
张现超 《学理论》2013,(11):291-294
文化的多元化、思想自由主义的扩散、大学生信仰的缺失、信息化和虚拟社区的发展等因素是造成境外宗教组织和势力频繁向高校渗透的主要原因,而强化网络平台机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完善高校组织监控机制、推进学生自我监督和师生互动沟通,可以有效化解和应对境外宗教渗透。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8,(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新时代,东丽区不断研究探索,以新思想为引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构建立体宣传。坚持多形式联动,推进社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宜宾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实干争先、富民强市、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抓创新,搭建核心价值观建设平台宜宾市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乡贤人士、编制乡规民约、诵读家风家训,做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为加强社会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1)
高校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深入探讨高校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融合的必要性和困境,研究高校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思政理论课程和思政教育工作队伍有效融合的策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声音和先进理念通过网络文化的传播抢占高校思政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同志在8.19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可见,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宣传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大使命。从大众传播学研究来看,任何信息的传播过程都存在着一个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23,(11):62-64
<正>牢牢把握“七个着力”重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即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在“七个着力”中,“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排在首位,处于管总、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需要从基本理念到具体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宏观层面要调整创新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理念,树立以群众为中心、开放包容、有所作为的基本理念;中观层面要坚持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与强化网络伦理教育相结合,发挥互联网自组织功能,加强行业自律性,坚持依法治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微观层面要改进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变宏大叙事为日常生活叙事,变自上而下的灌输为平等对话,变系统传播为微传播,变"话中有话"为直接有力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6)
随着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强有力手段,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成为重大战略问题。网络背景下的文化安全主要包括政治文化安全、宗教文化安全、民族文化安全和文字文化安全。为此,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社会主义文化主体地位,推进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建立技术和法律的网络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