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当庭宣判率的高低从侧面反映了庭审模式运转的状况。当庭宣判率高,说明庭审功能较强,公开审判落实较好;反之别说明审判活动主要在庭下、庭外。当庭审判率低的弊端及成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庭宣判制度既有研究成果主要关注五大基本问题,分别是当庭宣判概念的界定、当庭宣判的价值与意义、当庭宣判的条件与案件范围、当庭宣判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当庭宣判制度的完善。此外还有关于当庭宣判与送达的关系、当庭宣判的历史考察等研究成果。已有成果从不同侧面对当庭宣判制度进行了研究,但仍然存在理论创新度不够,对司法实践的指导意义有限等方面的不足,还需要在此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3.
刑事审判认证对于落实审判公开、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和减少不必要的上诉、抗诉具有重大意义,但我国现行刑事审判认证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现有程序中构建一个独立的认证程序十分必要,可让证据的采纳与采信公开、公正,提高当庭宣判率,增强判决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在诉讼爆炸和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人民法院提升审判管理质效,成为时代的紧迫要求。积极研究审判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化运行对策,切实落实司法责任制,坚定不移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最大限度激发内生动力,发展司法生产力,优化审判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审判质效,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把推进国家司法体制改革摆在国家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位置,并确定了"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逐步实现司法审判和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的改革目标。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司法审判机关,在实践中从何做起,如何逐步实现这个改革目标,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民法院。本文拟结合实际就司法审判组织建设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按照“推进司法改革,建立冤案、错案追究制度”的要求,在总结各级法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审判自身规律和特点,制定了《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为实现人民法院执法责任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那么,人民法院怎样才能有效地落实执法责任制?本文就此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制度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该制度不符合正在全面推进的司法改革的精神:不利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利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不利于建立并落实司法责任制;也不利于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因此,在人民法院组织法修改之际,应当取消此项制度。  相似文献   

8.
当前处于司法改革深化阶段,案件增幅高位运行和审判权运行结构重组矛盾叠加。其中既有审判权和行政权或者说管理权的重配、又有审判组织之间的权责重整,还有法官之间的利益重构。审判管理已成为审判工作的重要抓手,事关法院工作全局的基础性工作。课题组从重新审视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审判管理权重构、实务中审判管理运行短板,研究司法改革背景下审判管理的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实现向审判管理要质量、向审判管理要效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实现公平正义,以期为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改革和审判管理工作科学发展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必要性民事审判方式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方式方法。民事审判的方法是否符合社会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能否提高办案质量,效率及效益、能否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的根本问题。因此,改革旧的民事审判方式,探索新的审判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规范和保障。”“改革、完善司法制度和行政执法机制,提高司法和行政执法水平、”要实现从为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司法改革一直是一个理论上热议不断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法官法等法域塑造了中国特色审判体制的灵魂与骨架.思考当下司法改革问题需要认真梳理我国相关法域中呈现出来的司法意象即:宪法对审判权的宣示、人民法院组织法对审判机关构架体系的布局和法官法对审判人员角色的厘定.在此基础上,用以司法独立为内核的现代司法理念来观察我国司法意象中的现实困境,思考其变革理路,从而认知我国司法改革问题的复杂与艰难.  相似文献   

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代表对人民法院的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法院审判工作、法院改革和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是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指导方针,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判决书、裁定书,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职能的最终体现.法院裁判文书,是整个司法文书体系的核心,是特定时代、特定法律制度下法律文化的真实写照.裁判文书的结构和风格,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司法制度、审判方式的折射.裁判文书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审判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司法改革成果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3.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均实行刑事当庭宣判,同时规定了严格的宣判时限。通过对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对宣判的立法的比较研究发现,当庭宣判不仅与现代刑事诉讼的根本理念相连,更是集中审理原则、陪审制度、定罪量刑分离等刑事程序的延伸,只有采用陪审制,实现定罪量刑分离,刑事当庭宣判方可得到完整意义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审判模式论     
我国刑事审判模式的改变与完善,已成为诉讼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工作者的热门话题,受到了普遍关注。我国部分地方人民法院,已经开展了改革试点工作,以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审判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加入WTO后,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同样也使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独立审判在中国加入WTO后的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审判工作与WTO规则相衔接,就必须改革现有的司法制度,更新司法观念,培养精英化的法官,用独立审判保证司法独立,用司法独立保证司法公正,实现我国对WTO的承诺。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法》对民事判决书公开宣判制度的规定,因为程序繁琐、有可能提前泄露审判机密等原因,并不被法院的审判员和书记员所接受。这种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的冲突,说明这项制度的设计存在着不科学、不适应现实的问题。作者从多年的司法实践出发,提出对民事诉讼公开宣判制度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下中国的能动司法不同于西方的司法能动主义,其理论表达和实践形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各地区、各层级人民法院的积极实践,使得能动司法遍地开花。但是,能动司法也应有必要的限度。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这就要求能动司法在展开的同时,注意人民法院是国家的,而非地方的,以防出现司法地方化的问题;注意人民法院是专司审判职能的审判就关,而非履行其他职能的国家机关,以免能动司法变成了"盲动司法"。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案多人少"的司法审判压力,域外相关国家设计了小额法庭、一期日审理原则、小额索赔程序等进行案件分流,从而减轻诉讼压力,提高审判效率,促进司法正义。立案登记制下的中国司法面临着大量审判任务,简案快办、集约审判都亟须小额诉讼程序释放更多的程序效能。但是,程序适用率偏低、效率优势不明显、转换率较高的运行弊病掣肘着小额诉讼程序效能的发挥。所以,完善小额诉讼程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论民事诉讼中的当庭认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在进行审判方式改革 ,当庭认证制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当庭认证制度与民事诉讼相关环节等出了有益见解  相似文献   

20.
法院工作要正确理解社会管理与人民法院工作的关系,实施审判质量工程,全面提升审判质效;要实施司法民生工程,努力体现司法为民、司法便民、司法护民;要实施基层基础工程,切实打牢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根基,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