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湃在日本留学时,施存统发展他加入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写信告诉陈独秀。彭湃回国后到广州找陈独秀,由于彭湃已经远离日本小组和上海小组,从党员属地管理出发,陈独秀让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负责人谭平山吸收彭湃加入广东小组,时间是中共"一大"召开前的6月中旬,所以,彭湃是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人之一。  相似文献   

2.
按照列宁主义政党原则,早期中共与青年团在政治上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在组织上却相互独立。这种特殊的制度设计使得早期青年团摇摆于后备军与"第二党"之间,以致无法准确定位。如在四川,各级党与团组织即因彼此之间的成员分化与干部调配而多有龃龉。尽管党团中央、四川党团省委竭力纠偏,但仍未能改变基层党团组织间的此类痼疾。而与之相伴随的,却是列宁主义政党原则下地方党团组织间的互动过程,作为彼此组织上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地方党与青年团,则在该过程中藉此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以说,早期地方党团间的此类纠纷,在某种程度上亦是双方体制内竞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李蕉  熊成帅 《理论学刊》2020,(5):149-159
1925年爆发的五卅运动是国民大革命的开端,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向"群众化"、努力"获得青年群众"的第一次尝试,其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对五卅运动的影响十分巨大。这场运动发起时一再受阻,正是由于青年团的宣传与动员,运动才得以席卷全国。一方面,青年团探索出的"学总—学联—学生团体"的联动机制与"共产党—青年团—国民党"的合作方式,为运动的发起和深入提供了机制保障;另一方面,团员承担了繁重的组织和宣传工作,甚至牺牲了生命,才使运动扩展开去。而青年团存在的组织关系不稳定、基层工作不深入、党团关系不明晰等问题,也给学生运动造成了负面影响。事实上,正是经过了诸如五卅运动的风浪的历练,一代"新青年"才得以出现和成长,进而走上革命救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涌向中国。在广州,影响较大的是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一度合作,并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12月,陈独秀应广东省长陈炯明邀请南来广州,行前与李大钊商量,拟借此机会在广州建党。陈独秀到广州后,与无政府主义者展开辩论,从理论上对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区分,并率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决裂,随后建立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  相似文献   

5.
阮啸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大革命时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曾与毛泽东、彭湃等人一起,创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我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农民运动领导骨干。 1930年冬,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组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担任团的领导职务期间还是离开青年工作岗位之后,任弼时始终关心重视青年团和青年工作,特别是对"党团关系"的定位和解决实践中的困惑,作了大量基础性、建设性和探索性的工作。他反对把青年团建成游离于党外的第二党;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统一的团建理念。  相似文献   

7.
中外学界业已对彭湃及其主导下的海丰农民运动做了相当深入之研究,各类成果可谓琳琅满目。然而,囿于直接材料尚付阙如,研究者对彭湃何时、何地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及海丰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何时成立等问题,仅能依凭部分当事者的后来回忆,并结合其他材料加以推断。这导致相当长时期内,党史界相关讨论或语焉不详,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青团的发展历史上,党团关系经历了建团初期的“党团不分”、“协定”、“统一到共产国际纲领”,到反对“先锋主义”、“取消主义”的曲折发展,再到青年团重建、党团关系的制度化约定的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党的一大至三大期间,彭湃在海陆丰地区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党的早期农村政策对海陆丰地区农民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党的一大期间,彭湃开始在海丰县向农民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党的二大重视农民强大的革命力量,大会结束几天,彭湃就组织了"六人农会",后发展为赤山约农会、海丰县总农会,再到惠州农民联合会,会员近20万人。党的三大通过《关于农民问题的决议案》,海陆丰农民运动也发展成为广东省的农运中心,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1920年至1924年间,毛泽东从新民学会主义之争中意识到创建青年团的必要性,在建团过程中“注重找真同志”;将壮大青年团与开展工人运动相结合,扩大团组织中的工人成分;进入党的领导核心后筹备指导团二大成功召开,为青年团指明前进方向;在国共合作大潮中身兼数职,努力为青年团“播撒种子”,为团的早期发展作出卓越贡献。这一时期领导青年团工作的经历,是毛泽东青年团建设思想的发端和重要实践来源。  相似文献   

11.
论党团关系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二、三十年代,党团之间曾有过一段关系不定或者说关系不正常的时期,对党的事业,对团的发展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经过全党全团的共同努力,直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后,才最终确立了一种稳定的关系。 一、党团初建时期的关系状况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助手青年团的成立作了准备。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都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成立的,特定的历史条件造成了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党的组织与团的组织紧接着先后出现。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是彭湃同志诞辰120周年。彭湃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农民运动的著名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海陆丰(汕尾市)人民的优秀儿子。为了缅怀彭湃同志的光辉业绩,弘扬彭湃同志"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加快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共汕尾市委党史研究室将举办纪念彭湃同志诞辰120周年征文活动。具体要求如下:一、征文要求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主题鲜明,观点  相似文献   

13.
在我党早期形成的文件中,由于秘密工作的需要,常以一些术语代指党团工作的有关词语和工作内容。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高君宇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参与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创建工作,而且还负责北京和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培养了大批青年干部。同时,他还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和领导人之一,为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彭湃在任海丰县劝学所所长期间,邀请了一批早期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到海丰担任各学校校长和教员,有力地推动海丰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彭湃等人移风易俗,举办春节敬老联欢大会,树立新风尚;反对陈规陋习,与顽固派"护墙"运动作斗争;举办"五一"国际劳动节大游行,运用各种机会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使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在全县各校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6.
《党的文献》2012,(1):3-35
今年5月,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长期以来,关于青年团创建初期历史的研究,由于原始档案的缺乏,大多只能依靠间接资料和个人回忆。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李玉贞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保存的共产国际档案里,发现了90年前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其一系列筹备会议,以及第一届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共41次会议的会议记录。这些用毛笔竖写在毛边稿纸上的原始档案,真实、完整地反映了共青团的创建者们在中国青年运动中的开拓轨迹和党团之间密切的联系,对研究共青团创建初期的历史和早期党史,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为纪念共青团成立90周年,本刊特予以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长期以来,关于青年团创建初期历史的研究,由于原始档案的缺乏,大多只能依靠间接资料和个人回忆。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李玉贞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保存的共产国际档案里,发现了90年前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其一系列筹备会议,以及第一届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共41次会议的会议记录。这些用毛笔竖写在毛边稿纸上的原始档案,真实、完整地反映了共青团的创建者们在中国青年运动中的开拓轨迹和党团之间密切的联系,对研究共青团创建初期的历史和早期党史,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为纪念共青团成立90周年,本刊特予以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韩麟符,原名韩致祥,字瑞五。1920年10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月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与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于方舟、张太雷、赵世炎、邓中夏等有过密切接触和交往;  相似文献   

19.
在彭湃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是彭湃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在烈士的故乡海丰县举行纪念活动,学习、缅怀彭湃同志的光辉业绩和革命风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彭湃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中国农民运动的著名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彭湃同志1929年牺牲时才33岁,他短暂的一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是一个艰辛过程,如果说创建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广东建党开始的话,在中经"广东共产党"之后,"广州共产党"的成立即完成了创建工作,改建为"中共广东支部",进一步加强了组织建设,也将党的活动范围从仅限于广州一隅扩展到全省范围。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有其自身特点:是广东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更是马克思主义同广东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晶,是从1920年8月建团开始的,是与无政府主义者先合作后决裂中完成的,骨干成员是本地的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创建之初就高度重视思想建党。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之初,结合广东革命斗争的实际,积极开展了发展党员、加强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