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汪文忠 《世纪风采》2014,(11):25-26
1939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发动抗战以后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对陕甘宁边区不断挑起军事摩擦,对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此时的关中分区地理位置特殊,北与陕甘宁边区相连,东、西、南三面同国民党统治区接壤,使得这里成为守卫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南大门。为了指导关中分区军民建设边区和进行反封锁、反摩擦斗争,时任分委书记的习仲勋决定创办关中分委机关报。  相似文献   

2.
李晓剑 《世纪桥》2014,(4):16-18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胜利的法宝。在解放战争时期,习仲勋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许多关于陕甘宁边区土改的思想观点、工作建议并受到了党中央、毛泽东的赞赏和采纳。在土改中,习仲勋及时发现和纠正"左"的偏差,使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改革取得了颇大成绩,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边区的经济建设,调动了广大人民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习仲勋主持中共中央西北局工作。他带领陕甘宁边区军民发展生产、减租查租、整军练兵,全面加强边区建设;根据毛泽东指示,领导和发动横山起义,接应王震率三五九旅中原突围返回延安。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他协同彭德怀率部转战西北战场,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同贺龙、林伯渠一起经略后方,全力支援前线作战,努力建设陕甘宁边区,积极准备接管新解放的城市,为解放大西北、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陕甘宁边区模范村建设是边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边区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推进方式。边区开展模范村建设是克服边区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的需要,也是改造边区农村社会落后状况的需要。随着陕甘宁边区模范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边区出现了生产模范村、文化模范村、卫生模范村等一系列模范村。边区模范村建设有许多成功经验,如通过政治教育提高生产积极性,运用竞赛方式开展各项工作,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引领作用,这对于我国后来的农村社会治理和改造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陕甘宁边区时期,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文物保护工作,充分发挥了文物保护在边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回顾这段历史,研究陕甘宁边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认真总结边区文物保护的经验和教训,不但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对当前文物保护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任弼时在负责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工作期间写了大量文章,对边区经济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高度总结。本文从战时经济、边区生产和消费的协调性、边区国民经济性质以及边区新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等几个方面阐述他对边区经济建设的若干认识,并对他的经济思想作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张朝立 《湘潮》2021,(3):47-49
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作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在全面抗战时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包围封锁,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一系列举措,积极发动边区人民,围绕抗战和民主两大主线,在保障抗战的大前提下,完善边区民主制度体系和政权治理与建设,发展边区生产力,最终使边区达到了“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习仲勋作为陕甘宁边区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为陕甘宁边区的统一战线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的生活遇到了空前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保证抗日力量的壮大,毛泽东提出陕甘宁边区的各项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毛泽东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使边区军民度过了难关,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及毛泽东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21,(10)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党和政府在抗战艰苦的条件下,保护和服务妇女儿童,先后发出一系列有关关爱妇女、保育儿童的指示和规定,妇女作为抗战的重要群体,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投身抗战和边区建设生产工作。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保育事业,也十分重视儿童的教育工作,因为保育工作不仅是为了延续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更是抗战工作中的关键一环。陕甘宁边区制定了许多儿童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积极设立儿童保育组织,创办儿童保教机构。虽然陕甘宁边区在财政经济上面临着困难,但依然重视儿童保育工作。此后,边区妇女的保育工作为新中国成立和建设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的生活遇到了空前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保证抗日力量的壮大,毛泽东提出陕甘宁边区的各项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毛泽东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使边区军民度过了难关,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莫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及毛泽东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边区的第一次民主选举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在我党政权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抗战初期,边区人民民主选举人民政府的领导,产生了第一届民选政府.这既体现了边区人民的参政权,也体现了边区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地位.民主选举的开展,对陕甘宁边区的巩固和抗战动员、支援前线起了积极作用.本文拟就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政府略作考证、论述.成立选举委员会,制定《民主政府施政纲领》边区第一次民主选举是由西北办事处和边区政府主持的.在《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公布以后,西北办事处设立了“边区选举委员会”,蔡树藩为主任,高朗亭为副主任,办理边区的民主选举事宜.选举委员会成立后,选举准备工作随即开始.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训练干部,决定由西北办事处及陕甘宁省各办一个,训练100名能够组织、领导选举工作的干部.干部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和《选举委员会的工作细则》,以及其他有关宣传材料,分别于1937年6月12日和6月下旬开始.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改革有着与其他根据地不同的特点,在运动初期的决策和实践中曾出现过失误和曲折。习仲勋在纠"左"中对老区土改的艰辛探索与经验总结,不仅对边区土改的顺利进行,而且对中共中央修正、发展和完善土地改革政策,引导全国土改走上正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陕甘宁边区银行是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设立在延安的"中央银行",其坚持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积极开展货币斗争,先后发行了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陕甘宁边区银行币和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维护了边区金融市场的稳定统一。遵循"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经工作总方针,边区银行在促进工农业生产、繁荣商业贸易、解决财政困难、支援抗日战争等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亦为当代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些许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民主政治建设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其领导的政权里设立了人民参政机构: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这个参议会,也可以说是建国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的雏形。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于1938年1月在延安成立,由原边区预备成立的议会改名而成,是边区人民参政议政的机关。 (一)边区参议会的组织与职能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组织,分区、县、乡三级。参议会的全权机构为各级参议会参议员大会,由各级参议会参议员选出的议长、副议长主持大会。大会休会期间,由参议会常务议员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处理一切日常事务,全体  相似文献   

16.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陕甘宁边区的公营贸易发展迅速,形成中共公营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这一时期,公营贸易承担着保障供给、稳定金融、活跃市场等多种重要功能,在中共调控边区金融经济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公营贸易的管理与经营面临着一方面需要引导公营贸易主动执行财经政策,落实战时财经意志,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商业活动完成财政供给任务的矛盾,如何平衡两者的身份与利益冲突,是边区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陕甘宁边区通过公营主导与公私兼顾相结合、物资统制与金融管控相结合、强化党对财经工作的政治领导等措施,不仅壮大了公营贸易体系,还重新激发了边区内部市场的活力,大大增强了边区政府对财政经济的调控能力。"公营经济主导+党对财经工作的政治领导"是陕甘宁边区发展战时经济的成功模式,它成为中共公营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17.
朱德与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陕甘宁边区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时刻,朱德提出了“发展边区经济建设”新方略,竭力倡导“军垦屯田”政策,亲自领导南泥湾开发建设,大力推动“建立革命家务”和生产竞赛运动,为陕甘宁边区克服经济困难、实现丰衣足食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张秀丽 《党史文苑》2006,3(6):22-23
本文通过对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探讨,认为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奠定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注重民主政治建设,保障边区社会政治和谐民主;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边区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的有效作用,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探讨,认为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奠定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注重民主政治建设,保障边区社会政治和谐民主;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边区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的有效作用,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20.
顾永俊 《唯实》2005,1(6):32-34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陕甘宁边区推进的民主政治建设,在实现党对政权的领导、保障边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建立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