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一五"以来,安徽区域发展无论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战略规划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了当前"一圈(合肥经济圈)四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北经济区)"区域发展战略态势,安徽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布局逐步明晰。但是安徽各区域发展不协调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为此,要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产业安徽";高标准进行自主创新配套改革,打造"创新安徽";高品位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打造"文化安徽";集全省之力支持皖北经济发展,打造"和谐安徽";高速度抓好合肥经济圈建设,打造"崛起安徽"。  相似文献   

2.
《江淮》2010,(10)
<正>近年来,芜湖作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重要成员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双核"之一,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作为提升企业、产  相似文献   

3.
李兵 《江淮》2011,(4):41-42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抢抓众多政策叠加的机遇,以建设合芜蚌试验区先行区和成果集中展示区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在集聚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
《江淮》2010,(10)
<正>近年来,合肥充分依托区位、环境和科教等优势,在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朱策 《江淮》2012,(3):16-17
合芜蚌试验区启动建设以来,合肥市围绕转型发展,积极构建合肥特色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8-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7.8%提高到22.1%,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专利申请授权量、创新平台载体数、引进高端人才数等重要指标实现翻番,  相似文献   

6.
《江淮》2010,(10)
<正>◎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以及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合肥经济圈等建设的提速,合肥市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积极  相似文献   

7.
创新试验调整结构 “三区”并进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接产业转移、加强自主创新、增添发展新优势,是安徽在中部崛起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力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通过开放开发,整合区域内外的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三区"迸发,探索一条边试边行的"产业转移+自主创新+文化旅游升级=跨越式发展"的全新路径,从而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淮》2010,(10)
<正>◎大力加强政府立法和制度建设。着眼服务大局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围绕当前正在推进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及技术创新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成都市高新区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就业工作,依托本区域的产业聚集,以及成都市大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从政府责任以及市场供给等方面,实施劳动力梯度转移战略,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失地农民就业比较充分的"高新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发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新指标体系"来衡量,河南省高新区有不少方面亟待提高.河南省的高新区今后的发展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立区之基,使高新区成为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基地;(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使高新区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三)坚持以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使高新区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强有力的引擎;(四)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高新区成为创新的先行区;(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使高新区成为引导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1.
《实事求是》2007,(4):I0002-I0002
国家级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8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也是新疆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成立以来,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宗旨,立足新疆资源优势转化,大力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建成了全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和现代化的科技新城区,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高新区形成了“钻石城中央商务区+产业区火炬创新创业园区+北区工业园区+500库区高新工业园区+区外园区”的总体发展格局。钻石城中央商务区主要聚集人才、金融等社会资源、重点发展总…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这句话在今天的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到了最好诠释.正是凭借对高端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视,再加上对科技人才在政策、资金等全方位、多领域的优质服务,滨海高新区的人才环境不断优化,聚集了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高新区的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使高新区逐步成为聚集高端要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区域.  相似文献   

13.
正一、蚌埠市基本概况随着国家加快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和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蚌埠正处在经济快速上升期,市委市政府提出,将蚌埠建成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迈入全省第一方阵。蚌埠市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蚌埠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核心在于  相似文献   

14.
天津高新区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这一难得历史机遇,以建设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为目标,在滨海高新区规划建设占地面积6.6平方公里的新能源产业基地,重点围绕贮能电池、风力发电、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四大板块,培养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计划到2012年实现产值600亿元,成为滨海高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承载地和自主创新的核心区,带动全市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唐明辉  汪洋 《江淮》2011,(8):41
2010年4月26日,宁国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经安徽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批准设立,这是目前安徽省批准设立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县域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宁国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是安徽省继设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之后,加快建设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的重要举措。抓主体,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培育主体、壮大产业、集聚人才、提升能力,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所在。宁国市自主创新出实招,突出了"抓主体、抓结合、抓载体",走出了一条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6.
于英利 《江淮》2012,(8):13
近年来,自主创新已成为蚌埠转型发展的关键词。如果说"文化摇篮、帝王故里、歌舞之乡、山水名城",是对蚌埠这颗淮畔明珠的历史注脚,那么,"自主创新、新兴产业、皖北中心"则是对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升级提速促崛起的最新定位。"六大新兴产业"领航工业转型2008年,全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花落合芜蚌。在改革开放走过30个年头后,蚌埠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统筹安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安徽省境内一个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主轴,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支撑,以合肥经济圈为核心层,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和加快皖北及沿淮地区发展为两翼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它实际上是一种由多层次政策交叉覆盖而形成的开放式综合性立体化统筹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具有着鲜明的安徽特色与时代特征,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目前安徽区域发展还很不协调,主要表现为这些规划的示范区和实验区及其内部各行政区之间,往往都是自成体系,彼此之间由于缺少统筹与协调,还没有形成各区域之间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安徽区域的发展,总体上看是南强北弱,特别是皖北及沿淮地区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面对新形势下"三区一圈"跨行政边界功能区的整合与治理等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统筹安徽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淮》2010,(10)
<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我省发展的战略任务。特别是"十二五"要加快发展转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是刻不容缓,建设合芜蚌试验区和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16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6.5亿元;聚集创新创业企业1.5万家;拥有各类人才总量40.3万人,引进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院士13人、国家"千人计划"102人,四川省"千人计划"281人.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聚焦新经济产业领域,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推动"主体成群、要素成网、产业成链、环境成体",在成都高新区打造形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经济产业生态体系,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新经济主体和要素集聚的重要一极、新经济产业原创的重要源头、新经济发展环境的领先高地.  相似文献   

20.
夏向东 《江淮》2012,(3):21-22
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是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西部组团的核心区域,也是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十一五"以来,高新区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以开放创新的理念,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