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区域公共事务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和紧迫,以往由一个地方政府进行的单边公共行政已力不从心,必须倚赖多个地方政府的联合治理,如跨行政区的环境资源保护、污染治理、突发性公共问题的处理、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地方治理等。我国地方政府在跨区域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合作已经起步,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建构与健全地方政府间的跨区域公共事务治理机制,使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协调合作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的研究,不仅需要探讨如何建立合作关系和选择何种合作方式等问题,而且必须关注如何确保合作治理的有效实施问题。从制度可实施性视角看,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的有效实施过程,应当是以正当性和合理性的区域合作框架为起点、以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引导为动力、以相配套的实施机制为保障的逻辑递进过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合作治理困境与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合作治理机制是为解决地方政府的制度性集体行动(ICA)问题而采取的制度安排。不同类型的治理机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交易成本。我国当前的区域合作治理以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协作为主要形式,存在着横向政府协调缺乏约束力、纵向政府过度介入与介入不足并存、社会组织力量比较薄弱等问题,区域合作面临诸多困境,交易成本高昂。本文提出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的概念,认为在区域合作治理中要正确发挥纵向政府的作用,将上级政府的纵向嵌入与地方政府的横向协调相结合,以降低交易成本。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选择受到区域合作性质、区域合作风险、区域差异特征以及地方政府自主权等因素的影响。嵌入方式包括政治动员、法律和行政命令、战略规划、制度激励、项目评估、省部际联席会议等。应根据区域合作的不同类型,综合分析上述因素,合理选择纵向关系嵌入的时机、程度与方式。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为我国府际关系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有效合作,更好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4.
跨域治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为适应公共治理的多元化趋势及跨部门议题而成长起来的一种合作型治理模式.胡锦涛2009年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后,“蓝色经济区”的跨域治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但是地方政府的发展差异、机会主义行为、区域政府的保护主义等都制约着山东半岛地方政府之间的跨域合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方政府跨域治理的有效途径有:建立蓝色经济区地方政府跨域治理的合作模型;树立连续博弈及跨域治理的理念;建立蓝色经济区地方政府参与合作的规则约束机制;建立跨域治理的协调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合作执行策略.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间跨域治理碎片化:问题、根源与解决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行政论坛》2018,(1):74-80
地方政府间跨域治理碎片化不但无法适应跨域公共事务治理要求,而且增加跨域公共事务治理成本、降低跨域公共事务治理绩效,同时也是引发跨域公共问题发生的重要因素。行政区行政、地方利益之争以及地方官员理念的碎片化都是造成地方政府间跨域治理碎片化产生的重要根源,导致跨域治理中地方主义、各自为战、分割管理、服务裂解等弊端。整体性治理正是针对政府管理实践中日益严重的碎片化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因而从价值导向、组织机构、制度体系、协调机制等方面构建跨域整体性治理模式就成为解决地方政府间跨域治理碎片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跨域公共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凸显出来的新问题。传统的政府单一权威治理模式因其"封闭性"和"内向型"已无法适应跨域公共问题"跨域性"和"外向型"的治理要求。跨域公共问题涉及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及治理的复杂性,迫切需要在政府主导下,联合社会各主体展开合作治理。立足现实,应当按照民主协商与合作治理的要求,通过共同理念的确立、主体能力的提升、相关原则和机制的安排来构建合作治理体系,克服合作治理中面临的问题,进而不断增强跨域公共问题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7.
周伟 《理论探索》2012,(1):119-122
随着区域化进程的深入发展,诱发了大量的区域公共问题,其有效治理需要区域政府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需要创新区域行政。现有的区域行政体制由于区域行政合作的动力机制缺乏、法制基础薄弱、政策不适及载体不完善,使区域公共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因此,应加强机制创新,使区域行政合作具备强大的动力;加强制度创新,促进区域行政法制化建设;加强政策创新,致力于以促进区域行政发展为目标的区域公共政策优化建设;加强区域行政载体创新,促进区域合作组织的制度化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优化与整合: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治理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 《理论探索》2016,(4):69-75
当前,由于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治理体系的碎片化进而引发区域合作治理过程中碎片化问题的产生,已成为区域合作治理的严重障碍,需要进行优化与整合。总体思路是:进行价值重塑,构建实现合作共赢目标的价值理念;优化权责设计,构建实现问题结果导向的权责体系;实现制度优化,构建实现过程控制功能的制度体系;促进政策协同,构建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的政策过程;加强利益调节,构建实现补偿与共享的利益协调机制;进行资源整合,构建实现互补与共享的资源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谭英俊 《行政论坛》2013,20(1):41-45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间关系的困局表现为:地方本位主义、非良性竞争、跨区域协作性不足和合作流于形式等问题.地方政府间关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新型理论分析框架,组织间网络理论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具有内在的逻辑契合关系.组织间网络理论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间关系调整与优化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在组织间网络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间关系调整与优化的路径选择是,更新观念:着眼整体,走向区域行政;培育文化:增进信任,提升社会资本;优化模式:创新管理,构建整体治理;优化制度:抓住关键,理顺治理关系;创新机制:建立联结,促进互动联系.  相似文献   

10.
跨界治理视角下社会冲突的形成机理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科层体制的管理模式与社会冲突的跨界特征之间正在形成强大的结构性张力。深入研究社会冲突的跨界特征和形成机理,以实现对社会冲突的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动态治理,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领域亟待破解的一项重要议题。通过引入跨界治理理论,并运用案例研究方法,笔者发现区域问的公共政策差异、政府部门间的"碎片化"管理、行政体系内信息的纵向控制、利益补偿中市场机制和公民参与的缺失是中国社会冲突形成的重要原因。建立中央政府层面的跨区域利益协商和平衡机制,搭建地方政府间的经常性对话机制,形成层级政府间的授权和信息共享机制,构建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合作式治理模式是社会冲突跨界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大都市区的府际关系复杂,跨域公共问题突出,政府间合作共治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探索了形式多样的大都市区治理公共问题的组织模式。典型组织模式是建立统一的大都市区政府,建立双层制的大都市区政府,建立特定管理目的特别区政府和建立区域政府联合会或区域委员会。除了通过兼并和合并的方式建立统一的大都市区政府外,其他几种组织模式都有联合政府性质,由大都市区多个地方政府共同组建一个共同治理大都市区的合作组织。这些合作组织具有组织创设的合法性、组织职权的明确性、组织运行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地区间联系愈发密切,传统的行政区划界限逐渐被打破,公共事务日趋复杂化、多元化与无界化,大量区域性公共问题出现,跨域治理作为新的治理模式应运而生。研究跨域治理中政府的动机、机制及行为对于有效解决区域公共问题意义重大。广佛同城化作为我国城市间合作的先行者,在两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了跨域治理的大量实践探讨。以广佛地铁建设与跨界水污染治理为例,通过执行动力、协调难度与作用机制等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解释跨域治理效果背后的机理与原因,可以发现议题属性是影响跨域治理效果的基础前提;不同层级政府部门的动机诉求导致执行动力强弱程度的差异,影响跨域治理的正式达成与治理进程;政府主体的结构复杂程度与职责分工清晰程度决定治理协调难度;跨域治理中政府主体的行为策略内含政府间的权力作用机制,纵向-横向权力作用机制的强弱程度影响跨域治理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3.
区域公共管理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在利益驱动下,地方政府往往又各自为政,诸如地方保护、重复建设、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区域公共事务治理失灵等问题大量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因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区域政府需要在政策、制度安排方面进行深层次调整,加强区域公共管理,从而为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从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在理念、主体、模式等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革新。在地方治理视野下,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仍存在一些挑战,包括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存在较强的经济建设路径依赖、地方公共服务提供不足的现实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地方提供公共服务的手段较为单一等。要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重塑中央—地方关系,建立服务型政府建设动力机制;建立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机制,解决跨区域公共物品提供问题;合理培育市场和社会,运用市场和社会力量补充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19,(6):139-146
整体性治理理论对公共管理的跨界区域治理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协调和整合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五年之际,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审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可以看出,京津冀在协同治理取得进展的同时,还面临治理目标粗犷、治理主体单一、治理客体失衡、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资源等显性因素的影响,又有社会资本、文化等隐性因素的影响,还受体制、制度等共享因素的制约。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指导下平衡地方利益,培育合作文化与社会资本,建立跨域协同治理机构及差异化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资源协调的跨域协同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16.
跨域治理是应对跨域政务服务需求的有效治理理念,可以为市场要素跨地区流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行政支撑。“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务服务价值导向,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增效,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的地方政府合作基础,为政务服务跨域治理府际合作提供了可行性。科学且高效的府际合作动力机制是政务服务跨域治理效能实现的重要保证。基于APT-R模型,构建起政务服务跨域治理府际合作动力机制。通过对长三角S市“跨省通办”实践的调研分析,发现其府际合作动力机制存在运行梗阻,表现为引力有限、压力不均、推力式微和阻力难消。这是地方行政系统内外部的利益、组织、制度、理念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优化政务服务跨域治理府际合作动力机制,需要从提升引力、平衡压力、强化推力和消减阻力入手,调适四个作用力的方向和力度,形成府际合作的动力合力,切实增强政务服务跨域治理效能,助推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跨域环境治理是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一大难题,关乎地方政府间关系和地方治理能力。作为地方政府在“避害”动机下的被动回应,跨域环境治理中的府际合作有其独特的生成逻辑。广佛跨域水污染合作治理是跨域环境治理的典型案例,通过构建“避害型”府际合作框架对其进行研究,探讨“避害型”府际合作的触发诱因、推动力量及其过程模式,可以发现:跨域问题的复杂性、资源的相互依赖性、政治权力的介入、合作的交易成本是合作开启的诱发因素;纵向上级权威的强制推动和横向地方政府间的自发联合是合作过程的推动力量;信任构建程度和合作收益水平影响着最终的合作结果。跨域环境治理实践在发挥上级政府的权力要素同时,还调动了横向地方政府进行跨域府际合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跨区域的河流污染问题不仅引发公用地灾难,还制约上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甚至还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但是,传统以地域为边界的管理方式在治理这类跨区域河流污染问题上捉襟见肘.因此,需要常态的治理区域公共事务的机制,以保证跨区域河流污染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而工程技术层面的流域治理机制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治理机制上才能充分发挥效用,建立统一的流域管理机构对于小流域治理则制度成本过高、可操作性也不强.因此,地方政府间环境协作是有效治理跨市(县)河流污染的必然选择.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对粤西地区的小东江(跨茂名市和湛江市)治理实践的研究,发现广东省和相关市政府在作为治理主体时都存在内生性不足,碎片化的治理结构因而最终陷入了治理困境.因此,政府间环境协作是小东江污染治理的必然要求,而这必须建立上级政府监管权威、健全公众参与和流域内地方政府间民主协作的多元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吉峰 《行政论坛》2009,16(5):44-46
跨地区公共物品是具有特殊属性的公共物品,需要由两个以上的地方政府联合供给.从地方政府间横向博弈的角度看,容易出现供给失灵的局面.对此,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合作共治的治理制度,合理规范地方政府自身行为等措施来改变跨地区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通过区域合作达到共赢,成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存在着合作理念、相关法律、组织机构和合作协调机制等方面的缺失。文章分析了这些缺失的具体表现及其内在原因,提出应从行政理念、法律制度、组织机构、运作机制等方面推进地方政府间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