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王旭宽 《党史文苑》2005,(11):14-16
在领导创立和建设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坚决贯彻中央土地革命思想的总方针,深入开展根据地土地革命,初步提出了一条基本上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为其他革命根据地及后来中央苏区大规模的土地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我们党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的形成奠定了开创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这条完整的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力量,保证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为建立、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作出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探索、研究毛泽东领导广大根据地群众进行土地革命斗争的实践活动,总结其制定土地革命路线的成功的经验,对今天我党解决三农问题仍然具有现实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田晨宸 《世纪桥》2023,(4):60-62
农民和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1927年之前,中国的土地革命和农民运动路线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并未正式形成。1927年,土地革命的原则和路线正式提出,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1928年,中共六大的召开,总结了之前土地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并学习了俄国革命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完整并基本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确立了“没收地主阶级土地,耕地归农”的政纲。1928年7月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案》明确指出了中国土地革命的路线,为解决土地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大胆探索,细心实践,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革命路线,并在实践中,检验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一、土地革命时期福建党史的特点土地革命时期是福建党的历史上的一个极为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斗争极为复杂,历程极为艰辛、内容极为丰富、经验极为宝贵。福建地方党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涉及的方面很多。因此,研究土地革命时期福建地方的党史、是很有意义的。这一时期的历史斗争极为复杂,涉及国内国际、省内省外、党内党外、这支红军和那支红军,这块根据地和那块根据地、这块游击区和那块游击区,正确路线和“左”、右倾错误路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5.
一、南昌起义的发动担负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开创革命根据地三位一体的战略任务。随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步步深入,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都在不断地探索着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特别是经过第一次大革命的实践,我党已逐渐认识到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毛泽东、蔡和森和李立三等我党领导人对于武装斗争的认识已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对于土地革命问题,蔡和森、毛泽东、瞿秋白等同志都作过深刻的论述;这时,朴素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时期,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统治全党达4年之久,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王明关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分析,是王明"左"倾思想的核心内容,这种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结束,与共产国际有着直接的联系,共产国际的理论和指示为王明"左"倾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成为日后根据地推行"左"倾政策的依据,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在鄂豫皖苏区土地革命早期,地方主义的危害表现为苏维埃政权建设上的地方本位主义和所谓"富农路线"对土地革命的影响。鄂豫皖苏区各级党和苏维埃,在苏维埃政权建设中,努力改变党包办苏维埃现象,肃清非无产阶级分子,使苏维埃成为真正群众的代议机关。在土地革命过程中,不仅使土地分配日益合理化;而且贯彻革命的阶级路线,坚决开展反富农斗争,从而有效克服了"富农路线"对土地革命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时期,刘志丹、谢子长等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陕甘这块根据地上使党的组织及其领导下的武装力量逐步壮大发展,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并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爆发后,陕甘宁根据地成为了中共中央所在地,根据地内党的组织和武装力量的继续发展壮大,为党中央从容不迫地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拟对陕甘宁根据地(边区)党的组织的历史发展,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9.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在党的领导下,重庆境内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开展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给敌人的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扩大了党和工农革命的政治影响,教育团结了人民群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创立了革命根据地;川东游击军、黔江红军游击大队、酉阳红军游击队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巩固和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部分武装起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川东  相似文献   

10.
想从我身上发洋 财,你们想错了。 1953年4月,毛泽东在浙江登莫干山时,对汪东兴说过;“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土地革命时期著名的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他创建的根据地由于方针路线正确,曾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而加以肯定。 1934年11月,方志敏执行中央指令,率抗日先遣队向浙江皖南进军。同年12月10日,蒋介石  相似文献   

11.
闽西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继井冈山之后开辟的又一块农村根据地。在这里,毛泽东,邓予恢、张鼎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制定和完善了党的土地革命政策,开辟了中国革命新路,制定了建党建军纲领。进行了民主执政的实践,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把工农武装割据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二者等同起来是不妥当的。从二者所包含的内容及含义看,它们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指毛泽东关于"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思想。概括地讲,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有机结合,它着重解决了如何在农村逐步锻炼、积累、  相似文献   

13.
方志敏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赣东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今年8月对日,是他诞辰ito周年。我们在庆祝新中国诞生50周年之际,更加怀念他曾为创建新中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缅怀他为开辟“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探索中国武装革命道路所建立的不朽功勋。毛泽东曾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视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初期 ,针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落后而且不太巩固的情况 ,毛泽东确定了主力红军筹款自给的财政方针 ,较好地解决了红军和红色政权的给养问题 ,保障了历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随着土地革命的开展 ,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 ,通过发展国民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了可能 ,苏区政府及时调整了财政收入政策。只是在经济基础薄弱 ,又不断遭受敌人的军事“围剿”与经济封锁的农村根据地 ,经济的发展不可能立时解决急迫的财政需要。而王明“左”倾中央则不待时机成熟就取消了主力红军筹款的任务 ,过早地将财政重担压到了根据地人民的身上 ,他们所执行的错误的军事路线 ,又进一步加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15.
1931年至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开辟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带领群众进行土地革命,以及政权、军事、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以根据地财经建设作为切入点,主要探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方式和历史经验,得出了必须加强党对货币的控制能力、正确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既要符合金融发展规律又要适应根据地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张鼎丞同志是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建者之一,也是福建革命斗争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对我省创建革命根据地、红军和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经济建设等方面,都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建设。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展了系列农村建设,将昔日落后的偏僻农村建设成为中国革命的先进地区。这一建设性成果为其他根据地提供了借鉴。同时,也为日后各个时期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积累了经验。土地革命时期农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的首次,揭开了党建设农村序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党历史上,这是沉甸甸的一页.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开始了土地革命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党的统治.1931年11月的中央根据地党代表大会和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根据六届四中全会的错误纲领,污蔑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地一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改变了中央根据地正确的党的领导和军事领导.到1933年初,临时中央因为白区工作在错误路线的领导下遭受严重损失,而迁入中央根据地,更使错误路线得以在中央根据地和邻近根据地进一步地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9.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指引下,重庆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在艰难的环境下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游击根据地的革命活动。不仅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主力红军作战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还积累了武装斗争的经验,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军事干部,播下了宝贵的革命火种。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由于刚刚经历大革命的失败,党的各个根据地经济十分困难,而普遍存在的贪污浪费现象更加重了各根据地的财政危机。为此,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有效的反腐倡廉实践: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廉政运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严厉惩治腐败;探索廉政制度体系建设,确保党的纯洁性,从而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廉洁性。这些行之有效的实践在解决各根据地财政危机的同时,也为土地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