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行政论坛》2019,(5):127-133
研究基金机构在促进智库建设、推动决策科学化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等研究基金的案例分析表明,研究基金作为"边界组织"将知识领域和政策领域连接起来,建立起智库与决策者之间有效沟通的稳定渠道,从而促进智库研究成果向政策分析转化,提升公共决策科学性;研究基金也在知识领域和政策领域之间设置边界,在资助智库的同时,保障其研究自主性;研究基金还通过成果评价、宣传推广等方式系统促进智库政策影响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12)
研究生学术沙龙教育模式是保证高校研究生教育学术交流有效性的重要路径之一,具有实现研究生学术能力在学术交流中不断提高的作用,有利于营造学术交流活跃的教育生态系统,促进研究生交流,以多元文化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多视角思维交互,促进研究生学科多样性的科学融合,有效应对思维定式与思想僵化、突破学科标准对学术研究的狭隘认识,激发学术活力与学术创新力,促进研究生学术思维向纵深拓展,实现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运动———强制式动员模式在完成国家集体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战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大革命更是将这一模式运用到极致。改革后,政治动员开始向常态和制度化的政策动员转化,群众运动式的动员开始向运动式治理,强制式动员开始向诱导式动员,运动剧场的营造式动员开始向政策宣传与理论学习转化。  相似文献   

4.
从悟性文化向契约文化的转变--实现民族性格的现代成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定义悟性文化和契约文化为前提,对悟性文化与契约文化的成因做了探讨.同时,针对悟性文化赖以存在条件的变化,改革开放政策导致契约文化引进,对两种文化接触、冲突可能导致的后果做了分析,对不同种文化做出正确价值判断提出了见解,对文化评价的常见错误做出了指正.文章断定悟性文化向契约文化转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在两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过程中,中国书创造新的文化物种.  相似文献   

5.
随着否定过往认识的深入,今天,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研究仍然存在诸多困难.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意识”来看待这些困难,使我们意识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流形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令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切实际”.受到歪曲的“原理”相比这些“原理”最初试图捍卫的洞见而言,要更具有社会影响力.这不仅仅是在教科书层面上,而且还是在马克思的基本哲学观念和原则的阐释层面上,尤其是在人们甚至赋予马克思有一种为“理念”而牺牲的烈士心态上.之所以有这种依附在“理念”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义,是因为人们无法摆脱广为人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行动的二元论倾向.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05,(6):24-25
东亚思想库网络(NEAT)是应第六次东盟和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要求,而于2003年正式建立的。该网络是第一个面向东亚,由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政府认可的学术研究合作机制,其主要功能是集中各国的学术资源,研究当前东亚各种重大问题,为东亚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向“10 3”领导人会议提交建议和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7.
长时间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使得城市和乡村成为中国公共治理及其学术研究的两个必然横截面。城市和乡村成为中国地方治理与公共管理实践的两个不同范本,但乡村治理远比城市社区治理多样而复杂,因而乡村治理的研究也更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在分析乡村公共治理研究的学术演进的基础上,以1998至2008年间的CSSCI检索论文与主要论著为研究对象,多学科揭示乡村治理研究的基本论域、主要内容与发展趋势,从而展现十年来中国乡村公共治理研究的思维场域与学术景观。乡土中国的"学术井喷"成了最近十年来中国的学界盛景,反映出国家政策变迁过程中的学术张力以及问题意识、底层关怀和公共精神的弘扬,同时亦隐喻着地方治理中"乡村问题"的持续性逻辑。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语境下,中国乡村公共治理研究的学术盘点、理论推进与实践指导值得进一步诠释和深入。  相似文献   

8.
焦霓 《学理论》2015,(6):154-155
高校知识女性,以自由的精神、解放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默默贡献她们的学识和智慧。她们在教育、学术和文化领域、社会活动以及性别平等方面对社会产生的公共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由于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社会环境的局限和女性个性发展现实阻碍,高校知识女性面临一种被边缘化的危机与困境。研究高校知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公共影响力,是提高社会性别敏感、实现现实中的性别平等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9.
非正式约束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东方和西方社会.当前中国南于面临着国家建构和民主建构的双重任务,正式规则的建设远落后于社会发展,因此很多利益与诉求以非正式约束下政策参与的形式向体制寻求表达.本文在对非正式约束的内涌和历史进行系统研究和考察的基础上,区分了匿名性非对抗式政策参与、匿名性对抗式政策参与、非匿名性非对抗式政策参与、非匿名性对机式政策参与四种政策参与类型,并且认为中国非正式约束下政策参与的发展方向应从提升非正式约束的制度化水平和程度、划定公民理性参与范围,重视地方性知识的运用三个方面建构生产性制度,实现非正式约束与现行制度的耦合.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警察素质是知识、能力和敬业三个层次的综合体.其中知识是警察素质的基础,能力是表现形式,而敬业精神在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中和能力在实际工作的运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在提高警察素质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积累,更要重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不能把知识的掌握作为提高素质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妇女工作主题经历了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到"全面发展"这一具体化演变,这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执政理念高度吻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仍然是党的妇女工作主题;改革开放初,强调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而对妇女自身的发展较为忽视,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召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标志主题的第一次变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主题讲话标志着主题的第二次变化。  相似文献   

12.
社区结构是行为主体为满足居民需求而选择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源对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主体观念对相互关系的能动作用共同改变着社区的结构,透过物、关系和观念审视社区结构生成和演变所揭示出的内在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为解释当前社区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的实质是“党纪”严于国法,即“纪严于法”。党纪的严格性应有一定边界。其本质上是党员特殊身份与公民普遍身份何者为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念与执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如何协调的问题,是党内法规“姓党”与“属法”如何同时体现的问题。依此,党纪之严,涉及党员基本权利时应与宪法法律相协调,对党员设置更高标准时应根据不同主体分别设计,约束党员内心活动时应配套执纪细则。同时,党纪应限缩绝对服从事项,保障党员权利,并根据党纪的不同类别具体决定党纪“行为模式”的抽象程度,确保其一定程度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11)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这对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责任感(是否愿意干实事)和领导力(是否有能力干实事)两大方面的短板,解决这些短板刻不容缓。为此,在完善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选拔高素质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在健全基层领导干部管理方面,要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素养;完善激励机制,形成物质精神双重关怀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东方大国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且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二代领导集体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把改革引向政治领域,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谭仕荣 《学理论》2011,(7):38-39
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习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培育其综合能力,才能肩负起领导责任,才能当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6)
作为执政党,必然有力量。究其实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来自于自身力量,来自于人民力量,来自于国际力量。深入探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对于进一步增强执政党的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英文 《学理论》2013,(13):10-11
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兜售其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与稳定,而是动荡与不安。从当今世界发展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对世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从实践“三个代表”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深刻阐述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辩证统一性,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又鲜明地反映了时代进步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要求,为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不仅要理性地认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强化功能来保障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适应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 ,从保障执行、凝聚群众、自我治理、协调整合、信息沟通等方面强化自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