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描写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女性文学的代表作。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几位女性对待婚姻的态度来洞悉这个时期英国女性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中国人再次领略了西方媒体和西方世界的傲慢与偏见.西方反华的视角早已不限于3月的"藏独"事件,而是扩散到富有普世精神价值的奥运圣火传递,甚至引发某些西方学者和自由撰稿人关于中国发展模式和意识形态的老调重弹的争论.  相似文献   

3.
刘海明 《检察风云》2008,(11):64-65
2008年,中国人再次领略了西方媒体和西方世界的傲慢与偏见.西方反华的视角早已不限于3月的"藏独"事件,而是扩散到富有普世精神价值的奥运圣火传递,甚至引发某些西方学者和自由撰稿人关于中国发展模式和意识形态的老调重弹的争论.……  相似文献   

4.
伦理的维度:恐怖主义产生和泛滥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幼鸣 《政法学刊》2005,22(4):90-93
恐怖主义是对全人类安全的共同威胁。贫困、不公正因素的加剧,发达国家的傲慢偏见以及美式反恐战略先天性的道德缺失是恐怖主义产生和泛滥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5.
2002年是中国法治进程"稳步推进、渐入佳境"的一年.可以说,2002年在加入WTO大家庭刚满一周年的中国,不止是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经济进行时",同时也处于前所未有的"法治进行时".在这个"法治进行时"过程中,国家上至政府机关下至黎民百姓不再对法治持一种疏离甚至排斥的或傲慢或偏见的态度而是正在逐步地与法治全方位地亲密接触,显性层面的法律制度正在"变法"中趋于完善,隐性层面的传统法律观念则在发生蜕变和更新.  相似文献   

6.
法人法语     
孙渝 《法治研究》2006,(4):36-37
在律师界,没有人不钦羡豪门大所群英荟萃的繁荣和超乎寻常的GDP,却少有人甘愿像大所的律师一样约束自己和受到约束;没有人不向往大腕律师挥洒自如的从容和丰衣足食的闲适,却鲜有人知他们曾经有过的酸楚和辛勤的劳作,即使是在表面的从容和闲适背后,也难掩其深藏于心的忧患意识。张狂与不屑、傲慢与偏见、躁动与投机是如此的充斥于我们这个行业,以至于很多人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游离于或背离于走向成功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强军 《政法论丛》2014,(3):104-111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公众基于社会安全和自身安全的考量会对刑法有一定的期待,这种客观现实和合理诉求决定了刑法修正时尊重社会舆论的正当性.而社会舆论的非理性、片面性等特点和刑法的残酷性、谦抑性等特点又共同决定了刑法修正时应当超越社会舆论的正当性.过度尊重和囿于社会舆论会导致情绪性立法,而过度超越社会舆论又可能造成对社会舆论的“傲慢与偏见”.为此,应当从切实坚守刑法发展的理性、坚持危害性原则、揭开社会舆论的面纱等方面实现刑法修正和社会舆论的合理互动.  相似文献   

8.
受各方面原因的影响,人们在对待农民工的态度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见,这种偏见如此习以为常以至大家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这种偏见。偏见是人们对一个群体及其个体成员的负性的预先判断,有似农非农、似工非工的尴尬身份的农民工在各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偏见和歧视。它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本文就从偏见发生的社会根源、主体(市民)和客体(农民工)着手来分析对农民工群体的偏见是怎么形成的,应该如何避免,从而达到社会公平,促进城市居民与进城农民工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9.
从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塔菲尔的社会认同理论出发,以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分析法官群体与律师群体的冲突,二者群际冲突的根源在于对社会认同的追求。社会范畴化导致内群偏向和外群歧视,引发群体之间的偏见、敌意甚至冲突。因此,消除群际冲突的根本路径是构建同质化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并提高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社会认同度。  相似文献   

10.
新书     
《永远的大亨:罗斯柴尔德家族史》作者:[美]格兰特·吉尔莫定价:20.00元出版:2009年5月本书是第一部讲述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兄弟——19世纪欧洲最为传奇的巨富家族的传记。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是怎样战胜偏见和固执,被英国高层和整个欧  相似文献   

11.
美国内华达州克拉克县地区法院1月16日就美国前橄榄球明星O·J·辛普森违反保释条款举行听证会。愤怒的法官杰姬·格拉斯在法庭上斥责辛普森的这一行为"傲慢无知"。辛普森缴纳双倍保释金后再度获释。  相似文献   

12.
普实克和夏志清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启了迥异的学术思路和研究范式:普实克同情中国革命,以社会历史分析的方法肯定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品格,褒赞鲁迅的历史功绩;而夏志清受新批评派的影响,重视对作品自身价值的鉴别与评价,加上冷战背景和历史偏见,他的鲁迅研究实践了去历史化和矮化鲁迅的诉求。两人的这种学术分歧经过1961—1963年的"普夏之争"得到了更为鲜明的呈现。本文结合普夏结缘鲁迅的历史背景,追踪他们学术实践的理论资源,辨析"普夏之争"中各自的鲁迅观和鲁迅研究的特点或局限,最后反思普夏两人的文学史写作与政治偏见、作者意图、历史化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3.
英国法院执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行难"的问题在英国同样存在,但没像中国那样突出。这与英国法院执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有关,也是英国近年来民事执行改革的结果。〔1〕一、传统执行模式及其缺陷  相似文献   

14.
者荣娜 《法制与社会》2013,(19):274-275
女性由于生理上与男性的区别,加上受中国古代"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观念的影响,导致了现在职场上人们对女性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见,各种直接与间接的歧视更是五花八门,这其实是对女性平等权和公平正义的严重践踏。对此,在平等的基础上,给予女性一定的差别待遇,特别的照顾,是消除对女性歧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书     
《法律与生活》2009,(17):3-3
《永远的大亨:罗斯柴尔德家族史》 本书是第一部讲述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兄的巨富家族的传记。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是怎样战胜偏见和固执,被英国高层和整个欧洲社会所接受?这个家族到底是怎样赚到如此惊人的财富?这个家族的私密生活如何,他们又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  相似文献   

16.
黑哨断想     
1 街头巷尾斥"黑哨",众说纷纭贬假球,足坛的丑闻成了岁末年初百姓口中的第一话题.目睹这风起云涌的"爆黑"场面,令我想起了30多年前,拉文斯那件"意识形态偏见黑哨"的往事: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法律发展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法律文化植根于民族特定的社会经济土壤,或一枝独秀,或万紫千红。随着东西方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东西方法律文化也相互渗透和影响。一个国家的法律文化特色有其自成一格的内在逻辑,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所以人类社会的法律文化才会如此五彩缤纷。新时代的到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兴盛出现崭新局面,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逐步健全,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西方学者提出的所谓“法律东方主义”愈发引人深思。它的本质是“西方中心论”下傲慢与偏见的产物,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与规律的误读,亦是毫无根据的结论。高举马克思法学思想伟大旗帜,才能在这些纷杂的声音中甄别真理,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律文化体系,为实现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一词是二元社会结构、身份差别的产物。非农非工的模糊身份,带来的是农民工普遍的焦虑与不安,威胁的是城市的稳定与平安。必须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制定和出台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规,并在思想观念上逐渐消除对农民工歧视和偏见,共同为城市的平安和谐建设出力。  相似文献   

19.
一个学者的坚实脚步──评张晋藩先生《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光涛由于对历史知识的缺乏了解,人类过去发生的一些重大事实往往消失在隐暗朦胧之中;而由于偏见,人们又往往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现而不见。这使我们在谋求了解历史真实面目的时候总不断产生疑问,例如英国历史...  相似文献   

20.
邢建榕 《检察风云》2007,(16):66-68
千钧重担   70年前的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前夕,日军海军三十多艘舰只聚集上海,配合日本陆军及空军的大规模侵略行动.停泊在黄浦江苏州河口的日军第三舰队的旗舰"出云号",大口径舰炮傲慢地翘起,指向不远处的繁华市区,它是日舰中的"头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