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正在送一名残疾乘客朋友去医院。你看采访改在中午行吗?"3月5日是学雷锋日,首都的士雷锋车队再次向社会承诺:为7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免费服务。队员们忙着应接求助,记者的采访只好推到了中午。下午1点,记者在鼓楼西大街见到了雷锋车队队长王凤进。刚一见面,王凤进再次道歉:"我下午6点还要和两名队员到电视台参加节目录制,现在要回家换衣服。你就在往返  相似文献   

2.
近来,偶见《文摘报》3月11日“文史·人物”版刊登《雷锋出名“内幕”》(以下简称《内幕》)一文,全文不足500字,却存在许多失实之处.作为雷锋生前的一名战友,一名详细采访过雷锋生平事迹,并为弘扬雷锋精神做过一点点实际工作的老战士,我不得不公开加以澄清,目的是为了维护雷锋史实的真实性、准确性.一、《内幕》一文说:“雷锋……安葬那天,全市有20多万群众自觉排在长达10公里的道路两旁,向雷锋做最后的告别.”本人亲  相似文献   

3.
马明 《新长征》2015,(5):39-41
今年48岁的王长春是一名长春市个体出租车司机。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不平凡的篇章。王长春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出租车驾驶员、五星级驾驶员;省“最美吉林交通人”;市服务标兵和助残模范。他还被十几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创立了全国第一支雷锋车队和助残车队,“雷锋车队”被命名为省“青年文明号”。王长春现为“中华雷锋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春市东盛街道亚泰社区志愿者、“理论宣讲团”宣讲员。自1990年从国营单位下岗、1992年  相似文献   

4.
《天津支部生活》2013,(3):14-15
“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自己的工作创造财善,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走最幸福的。”“天津市出租行业津城的士雷锋车队现在开始点名。”“雷锋——到(众人齐声)”“王文成——到”“谭肇乾——到”“姜文升——到”“律永利——到”“孙连举——到”……“这是雷锋车队每次集体活动前都会举行的点名活动。”队长王文成告诉我们,“这种形式就是为了激励我们永远铭记雷锋精神.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雷锋车队的成员。”  相似文献   

5.
邹声 《党建文汇》2007,(4):14-14
不久前,《乌鲁木齐晚报》对部分学校调查时发现,一些学生对雷锋很陌生。当记者问一名12岁的小学生“知不知道雷锋是哪里人”时,他回答:“可能是东北人吧!”据了解,记者采访的这名小学生,2006年经区里推荐,被评为乌鲁木齐市“市级三好学生”和“市级优秀少先队员”。“能否记得住雷锋其人并不重要。学雷锋关键是在领会雷锋精神的实质,把雷锋精神所体现的无私、关爱、理解和奉献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在65521部队的军史馆里,陈列着一块"雷锋和我们在一起"的专版,向参观者"讲述"了雷锋与该部3个战友"交往"的动人故事。参观者常常驻足于此,听着解说员的介绍,被照片背后的故事所深深感染。雷锋为他流下了热泪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在日记里,记载了一位同样平凡而伟大的战友,他就是郑春满。但两人却素昧平生。郑春满,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高炮营的一名战士。小时候家境贫寒的郑春满,给地主砍过柴、养过猪,常常挨打受骂,饱受欺辱。这个苦大仇深的孩子,在党的培养下,在革命大家庭的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1957年7月,郑春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这样写道:“我愿意把我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人类最伟大、最光辉的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我不惜牺牲自己的鲜血与生命。”  相似文献   

7.
我叫赵葆秀,是北京京剧院的一名老旦演员。今年9月10日教师节前后,我的戏剧展演活动在梅兰芳大剧院连续演出了三天。演出结束的时候有记者采访我,问我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我就说了一句:“吃水不忘打井人”。  相似文献   

8.
翁淮南 《党建》2011,(3):22-24
写百姓故事,为人民放歌。从1月下旬开始,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媒体纷纷推出"新春走基层"栏目,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1000多名记者走进基层一线近万个采访点,足迹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截至2月10日,对内外共播发文字稿件近万条。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雷锋牺牲50周年,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各地展开了各种各样的学雷锋活动。其中武警某部提出一个口号:"甘当永远的雷锋传人"。为此他们爱民为民,争当"雷锋战友";忠于职责,坚守"雷锋岗位";爱洒大地,燃旺"雷锋之火"。连续49年学雷锋,做好事,不间断,不动摇。(1月20日《人民日报》)雷锋的生命只有22岁,但他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留下了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10.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中华大地迅速掀起学习雷锋、争当雷锋的热潮。49年来,雷锋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战士,举国上下家喻户晓,始终成为我们爱戴和敬仰的人物;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耸立的灯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  相似文献   

11.
《学习导报》2012,(1):32-32
2004年3月14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温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有一位朋友问我,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诗来概括一下你今年和今后的工作。我想起两位伟人的诗,一句是毛泽东主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相似文献   

12.
我在写完那篇报道雷锋事迹的报告文学后,郑重地写下了它的题名: 《永生的战士》,这是那时我对雷锋的认识和评价。那是1962年。距今已经快40年了。今天我仍然这样看雷锋:雷锋的精神是永生的。 有人说,现在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商品经济,讲求的是利润、经济效益、按劳取酬、等价交换、 “于我有利”等等原则,雷锋的助人为乐、无偿奉献的行为和精神,已经不合时宜了,过时了。实际是否真的如此?从80年代初起,我就几乎每年都要接受记者的采访,回答类似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一直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3.
大爱当宽严     
早上6点半起床晨练,上午8点半到12点半训练,下午3点到晚上7点训练,晚上8点半看技术录像。这是北京花样游泳队领队黎晓红每天的日程安排。自从1987年黎晓红担任领队以来,就一直坚持和队员们一起训练、学习和生活。她说:“和队员、教练杲在一起,我心里踏实。”  相似文献   

14.
平边 《新湘评论》2008,(3):38-39
题记:45年前的3月5日,共和国领袖毛泽东为一名普通士兵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公开发表。当日下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集会。北京战友文工团两位年轻的词、曲作者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创作了流行时间最长、传唱人数最多的脍炙人口的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为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5周年,我们为大家编发了《(学习雷锋好榜样)诞生的前前后后》一文,一起来听听词作者洪源讲述这首歌创作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5.
敬酒     
正前段时间,我接到采访任务,跟着张局长带领的检查组走访各乡镇。一天下午,检查组来到我的老家葫芦镇,镇长大明负责接待和汇报工作。大明是我中学同学,也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大明汇报完工作,张局长作了四点指示。大明认真记录,作为随行记者的我却一个字没写,因为已经  相似文献   

16.
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致富"的工作目标,惠水县移民搬迁干部努力让群众"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陈哥,你家不是停电,是空开跳了,推上去就行。""我不懂这个玩意,只有找你啦。"1月4日上午9点,何安艳和记者刚碰面不久手机就响了。电话那头是住在惠水经开区明田安置点53岁的居民陈正智,他家停电了。还没来得及接受采访,何安艳便赶往陈正智家中。  相似文献   

17.
我离劳模最近我的感受最深□何美荣我是公共汽车21路车队司机。去年1月18日,和李素丽搭班的第一天,我特意提前半小时,清晨6点半就赶到了车队。当我上了333号车时,素丽放下手中的活儿,给了我一个甜美的微笑,并打招呼说:“何姐,你好!”我回了一句:“素丽...  相似文献   

18.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走进了千家万户,名字传遍共和国的大江南北,他以短暂的人生,树起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历经49年的风雨历程,依然经久不衰。雷锋精神为什么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光彩夺目?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9.
6月14日下午,辽宁日报原总编辑、现年85周岁的赵阜老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你是《共产党员》杂志的记者,我是个老党员嘛!党龄72年了。"赵阜老人愉快地谈起了自己当年在新四军当"小鬼"的革命经历。  相似文献   

20.
火海铸忠魂     
2007年11月28日下午,记者正在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东丽支队第十六中队会议室采访。突然,急促的警铃声响起,一名正在接受采访的消防士兵电闪一般“腾”地站起来,边解衣服边冲出会议室,顺着溜杠来到车库,穿战斗服、登救火车、出发,动作娴熟、干练。前后不到45秒钟。我们的采访也被迫中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