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感恩北京     
正我叫徐柱,是安徽省利辛县人。1994年,我从老家来到北京新发地市场做果品生意,一晃18年过去了,我从当初的懵懂少年,成长为果品公司的总经理,是北京的包容和大气,帮助我成就了梦想。我的老家是国家级贫困县,我们家在当地又是困难户。家里有5个孩子,作为老大,我早早地背负起养家的重任。我跟随父亲来到北京闯荡,那一年,我才刚  相似文献   

2.
正我叫高树义,1993年,我从老家山东省鱼台县到北京打工,做的是废品回收工作。一晃儿18年过去了,我也在北京扎下了"根儿"。说实话,我现在不觉得自己是个外地人。前一段,听说北京在评选"北京精神",我觉得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包  相似文献   

3.
我叫高树义,1993年,我从老家山东省鱼台县到北京打工,做的是废品回收工作。一晃儿18年过去了,我也在北京扎下了“根儿”。说实话,我现在不觉得自己是个外地人。前一段,听说北京在评选“北京精神”,我觉得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包容”。在我居住的地方——门头沟城子兴民社区,那些老街坊们给了我家的温暖;打工的这18年,是北京的包...  相似文献   

4.
高树义 《党建》2013,(8):52-53
我1993年从山东老家来北京,现在是门头沟区城子街道兴民社区的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做废品回收工作。  相似文献   

5.
发现民俗产品商机 2002年7月,我从北京一所民办学校大专毕业后,没有回河南老家,而是留在了北京。几次求职失败后,我通过海淀区一个家政公司介绍,成了亚运村一个富裕家庭的一位72岁老太太的专职保姆。  相似文献   

6.
忧愁上身     
去年春节我从北京回山西老家过年,和一帮高中同学定下下月初四的聚会。  相似文献   

7.
北京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我国新文艺开航起锚的地方。北京也是我从文学走向革命的地方。早在二十年代末,我在天津时,就有机会读到在北京出版的《晨报副刊》、《语丝》、《莽原》等文艺刊物。因为我二哥喜欢新文艺,凡是他看的书,我都看。我是从老家辽宁昌图县  相似文献   

8.
我叫陈沫,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提起北大,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五四运动",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至今都让人难忘。"爱国"是北大的传统,更是北京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气质。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十几年的时间,身边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远的不说,就说我的老家高碑店村吧。高碑店村在东长安街延长线上,要说地理位置那是没得挑。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0月1日,举国欢腾。在北京,一场盛大的阅兵开始了。这一天,我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从影集里找出一幅有点发黄的彩色照片,这是开国大典的历史性画面,是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老红军童小鹏拍摄的。摩挲着照片,我的思绪飘回到20年前的国庆节。那一天,我在童老家里,与他一起观看大阅兵,而童老,把这幅弥足珍贵的照片送给了我。  相似文献   

10.
正我叫陈沫,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提起北大,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五四运动",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至今都让人难忘。"爱国"是北大的传统,更是北京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气质。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十几年的时间,身边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远的不说,就说我的老家高碑店村吧。高碑店村在东长安街延长线上,要说地理位置那是没得挑。这里  相似文献   

11.
我叫吴松旭,老家是河南省唐河县的。七年前,我还是新发地市场的一名小保安。如今,我是新发地双桥市场的常务副总经理。北京,不仅以她宽广的胸怀容纳了我这个外乡人,还让我在这块土地上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正我叫吴松旭,老家是河南省唐河县的。七年前,我还是新发地市场的一名小保安。如今,我是新发地双桥市场的常务副总经理。北京,不仅以她宽广的胸怀容纳了我这个外乡人,还让我在这块土地上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少数民族亲戚叫阿木尔,她是蒙古族,是四师七十四团六连养殖区的职工,"民族团结一家亲"使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的老家在陕西,我是汉族人,2015年因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和边境团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工程",我从北京来到了七十四团工作。第一次见到我的蒙古族大姐阿木尔,我向她解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政策并说明了将要和她家结为亲戚,她很高兴,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政策赞口不绝。她的丈夫也  相似文献   

14.
以湘为荣     
谭斌 《湘潮》2010,(4):1-1
<正>我虽然出生在延安,童年在山西,求学在北京,但却是个湖南人。每当有人问起我的籍贯,我总是自豪地回答:我是湖南人。1998年湘南起义70周年时,我与夫人和小妹陪同老母亲回到老家资兴市。在高举横幅的乡亲们的热情簇拥下,  相似文献   

15.
正2002年10月6日5点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笔者从睡梦中惊醒。蒙眬中,笔者听到话筒里传来了低沉的声音:"喂,是老秦吗?我是北京秉和。老人家今天凌晨2点走了,她走得太突然了。老人家生前常念叨的老家人就是你。因此我们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尽快告诉你。根据她的生前意愿,她是小民一个,因此淮安老家方面的其他人、其他单位我们就都不通知了。你认为可以告诉的人和单位就请你帮助我们通知一声。"  相似文献   

16.
“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袁文殊同志逝世后,《人民日报》载文对其作出的高度评价。 1993年1月下旬,当时我在广东兴宁县委工作。一份从北京来的讣告一下子把我震惊了:“著名的戏剧电影评论家、电影事业家、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原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电影协会副主席袁文殊同志,因病治疗无效,于1993年1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袁文殊是1927年开始参加革命活动的老同志。他的老家与我同一条村。我还在小学读书时便听到过许多关于他“打土豪,闹革命”、演白话剧的故事。1985年我调兴宁…  相似文献   

17.
我老家是营口盖县(现为盖州市),解放前夕举家由天津迁来香港。 我50年代初期在北京读书,先后在洛阳、北京工作,1965年为建设西南大三线调到贵阳,沐浴过新中国的阳光,也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直到70年代初,由于父亲年迈,来到香港,帮助父亲管理家族生意。  相似文献   

18.
李晓 《党建》2018,(10)
正改革开放40年,一路披荆斩棘的历史,都"写"在我老家那些斑驳的土墙上。我说的是老家村子里墙上的老标语。这些标语向村民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推出的各项政策,一条接着一条,记录下了这40年的"历史"。1978年,我刚满9岁。当年12月,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的重要会议在北京召开。等会议精神传到老家村子里时,村长从公社开会回来,手里挥舞着一纸文件,在山梁上扯开嗓子喊:"李永德,快点上坡  相似文献   

19.
就近送温暖     
前几年我一直在给山区孩子寄衣服和图书,分别是从北京寄往青海、云南和甘肃,算下来,邮费都够在当地买好多新书新衣服了,怎么想怎么觉得亏!后来我就改了方式,只捐给北京附近的贫困地区,如河北、河南、内蒙等,邮费稍微便宜些。再后来,干脆改成"对口支援"了——衣服送给我家的小时工,图书则让她带回农村老家,给她上中学的儿子。  相似文献   

20.
去年,湖南农村青年陈强没有考上大学,便来到北京,在父亲经营的复印店帮忙。"我们家从我爸爸开始就不怎么种地了,我在老家的时候一直在读书,没下过田。家里的田荒了很久,前两年租给别人种了。"陈强说。故土难回像陈强这样,"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被定义为"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提法,在2010年中央一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