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并提出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台湾问题直接插手,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和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在此情况下,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武力解放台湾,完成全中国的统一,转变为防止台湾与祖国大陆出  相似文献   

2.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一贯政治主张。党的几代领导人对此有坚定的决心并适时进行政策调整,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践证明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新的形势不允许台湾问题久拖不决,久拖不决时中华民族和祖国大陆不利;对台湾民众和台湾当局不利;对国际上的反华势力有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有最大的诚意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早日解决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4.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奋斗的目标,是当代中华儿女的最大心愿。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方针以来,中国政府为促进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作了不懈的努力。1981年叶剑英提出了对台政策的“九点建议”,接着邓小平又前瞻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大政方针,并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1995年,江泽民又进一步提出了和平统一台湾的“八项主张”,灵活地表示:只要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都有可以谈。这些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尊重台湾的历…  相似文献   

5.
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对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战前,美国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尚存变数;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前,中美两国成为仇家,美国彻底下定决心援蒋,对华实行遏制政策,直接用武力阻挠中国解放台湾。  相似文献   

6.
今年2月2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这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中国政府进一步向国际社会系统阐述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和政策的庄严文告,也是中国人民决心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严正宣示。白皮书的发表,有助于台湾同胞和国际社会准确理解一个中国原则和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政策主张,了解李登辉“两国论”的分裂本质和对  相似文献   

7.
台湾问题是中美外交中的首要问题。邓小平在中美外交中一再声称: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别国无权干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但不放弃武力;并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这对指导如何解决对美外交中的台湾问题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30年前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宗旨是互动和解;基础是互信合作;动力是互利发展。《告台湾同胞书》不再使用解放台湾的提法,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的方针。早在1955年初,中国政府针对美国策动联合国将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图谋,多次表示“除了用战争方式解放台湾以外,还存在着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可能性。”时隔24年后,《告台湾同胞书》最终确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叶剑英1981年9月30日的谈话九条,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具体化,实际上已经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其实毛泽东在1956年10月以后,已经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后“一切可以照旧”。“允许台湾维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1]30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克服了不少的政治纷扰和人为阻滞后,随着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两岸关系互动和解的前景将更美好。  相似文献   

9.
从建国这一天起,中国共产党就面临着祖国统一这一神圣使命.几十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陆人民采取了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为台湾和港澳回到祖国怀抱做出了许多积极的和真诚的努力.怎样完成祖国统一呢?建国之初,鉴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鉴于香港、澳门问题受到国际条约的约束,首先考虑的是用武力解放台湾.50年代后期,上述政策有了很大调整,提出了“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解决” 的设想.这是我们党和我国政府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里程碑.随着历史的前进,形势的发展,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伟大构想,它在理论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实践上成为国家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国策。随着香港回归,日益显示出其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把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针对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同志在美国众参两院发表演说,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的提法,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为解决台湾问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为我们党解决台湾及其相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理论原则,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具有极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是目前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方案,也是重要的指导原则和政策底线。由于台湾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未来应该在“一国两制”基本原则下,通过对“港澳模式’’的突破和发展,建构解决台湾问题的“台湾模式”。国家结构理论的视角对“台湾模式”的模式建构和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这也是在两岸统一问题上,比较符合两岸关系现状和双方共同利益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使命,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邓小平同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有力地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现在,香港已回到祖国怀抱,澳门回归也即在眼前,海峡两岸关系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令人注目了。 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立场和政治主张。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周恩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台湾问题再次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完成祖国统一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全中国人民渴望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越早越好越有利。但由于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台湾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曲折性。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台湾问题的解决。一、要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高度来考虑台湾问题的解决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根据他多年来对国际形势的仔细观察和冷静分析,改变了过去关于战争不可避免的观点,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结论。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邓…  相似文献   

15.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党和政府已经把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作者围绕这个主题和目标,指出了要立足于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致力于以经济促政治的基本思路,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对台方针。  相似文献   

16.
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统一 ,是两岸人民的共同理想与追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从国家民族和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坚持“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近年来 ,随着陈水扁的上台 ,台海局势发生了逆转 ,台独势力活动猖獗。国际上一些霸权主义者也利用各种手段压制我们。在这种形势下 ,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基本方针 ,对于指导我未来对台斗争意义重大 ,它是我们正确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选择。一、坚持和平统一 ,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体现了国家主权至高无上的原则主权和领土是构成…  相似文献   

17.
60年来,“台湾问题”是伴随着我国宪法成长的重大内容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1978年宪法都体现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1982年宪法体现了“和平统一”的方针。为解决“台湾问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反分裂国家法》,将长期以来的大陆对台政策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制度化,成为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台湾问题”的法律实践在我国形成了宝贵的理论和经验。如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历史阶段的划分.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思路的变迁以及在具体手段上,从单一的方法转变为具有丰富性。长效性的综合举措。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台湾当局加紧在国际上公开制造 “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活动,为了宣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国家统一的正义立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这是我国政府第一次采用白皮书这种国际通用的庄重、权威的文告形式,系统、详尽地论述台湾问题的由来、现状,阐明我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和平解放台湾”思想,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政治影响。使一度中断的海峡两岸联系得以恢复,挫败了蒋介石“反攻大陆”以及美国妄图使台湾独立,分裂中国的图谋。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建国50多年来,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认真研究中央对台方针政策从武力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加大反台独斗争力度的演变,可以从中获得诸多启示,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把握大陆对台政策的实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