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白云中国每年毕业六七十万大学生,今年有近九十万大学毕业生需安排就业,其工作的艰巨性可想而知。对每个大学毕业生而言,不是担心失业,而是如何找到理想的工作。由于受商品经济的影响,大学生们在选择职业时比以前更加务实。他们最希望去的是沿海特区...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已进入20世纪的最后10年,21世纪的曙光已依稀可见.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时代要求当代青年应具有跨世纪的意识,在这关键的10年中为祖国、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近年来在某些青年中却出现了一些与此不相协调的情绪,引起世人的关注和忧虑,有人称其为"世纪末情绪".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其表现、原因是什么?怎样评价?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应采取什么对策?带着这些问题本刊最近组织了一次讨论,参加讨论的是在北京师范学院政管系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学士学位班深造的部分高校青年工作者.现将他们的讨论发言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正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是会计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成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对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及兴趣、该专业的认可程度、该校的信任程度以及今后职业的选择,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技工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所在的技工学校的教育对象大多是录取高中、普通中专后剩下的学生,相对而言文化基础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分析理解问题能力不强确实存在着继续深造的"先天不足"。他们"怕读、怕记,怕背,怕听",但他们"好奇、好问、好争、好动",怎样把这类学生教  相似文献   

4.
今年全国又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从校园走向社会,新的就业"洪峰"滔滔涌来。作为就业最厚重板块之一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将面临着登上社会舞台扮演什么角色的挑战和机遇。"毕业即失业",陈小曼对这种说法持对"毕业即失业"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亟需一张“失业保险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生失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不仅会引起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到人们投资教育的积极性,滋生“读书无用论”、“大学生过剩论”等错误观念.为此,建立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失业保险制度,可以说是缓解大学生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在这方面,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已有成功的先例,但目前我国社会各界对此还是见仁见智、没有定论.失业保险制度,是我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社保“广覆盖”的原则,应该包括所有的劳动者在内,大学生也不应例外.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刚进入社会,没有独立生活的基础,此时的失业不仅会给他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在心理上也会带来很大挫折.通过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给他们提供一个缓冲机会,有助于大学生在失业期间获得必要的经济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尽量减少待业择业过程中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帮助大学生完成从学生到社会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6.
今天,比利时青年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就业问题.18-25岁的青年受失业的打击最大(全国劳动人口有10%到12%的人失业).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情况尤为严重,因为他们接受教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失业人员,往往针对的仅是国有或集体企业的失业下岗者。而事实上,在如今城市中,还存在另外一个失业群体,他们没有国有或集体企业工作经历,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更低学历毕业或肄业后加入到失业行列,他们被劳动学研究专家和社会学家们称为“新失业群体”。经过多年的国企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目前,由国有和集体企业失业下岗人员构成的“老失业群体”已达到峰值,而“新失业群体”问题开始逐步凸现,  相似文献   

8.
一次课上当我和学生一起参加讨论时,意外发生了,当时的一幕让我困惑!事情是这样的,我那天讲的是"关于人口与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关系",要求学生讨论的是"人口为什么对他们有影响?我们如何解决?"学生好象是受到了启发,竟然讨论起"情书"来。我没有责怪学生,因为我知道这不是他们的错,是学生生理发育的原因造成的。我将计就计,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同时还出了几个问题给学生讨论,"以前  相似文献   

9.
王秀真 《半月谈》2004,(11):11-14
一段时间以来,治理网络和荧屏,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作为当事人的未成年人。他们如何看待网络与荧屏对他们的影响?又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最近,本刊召开了一个由老师、学生共同参加的座谈会,大家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就业与保障》2005,(3):33-33
小保:参保人员按规定参加养老保险并缴纳养老保险费,至2003年12月止已缴费满15年,如果继续缴费,退休时在计发退休待遇上有什么好处?不再继续缴费的,对计发退休待遇会产生什么影响?林场林场:按照省人大颁发的《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闽  相似文献   

11.
台湾青年学生越来越看好祖国大陆的发展前景,看好祖国大陆的高等教育水平,选择到祖国大陆高校求学深造。 每到高考时节,大陆的高中毕业生为决定报考哪所大学,学习哪个专业,每天抱着一大本一大本的资料苦读,或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国结束W TO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广大老百姓在美好的期盼中,又关注哪些社会焦点问题呢?失业就业高不高?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的前提。一项调查认为,57%的城镇居民对此担扰,76%的农村剩余劳力对外出打工、寻找就业门路心里没底,有近五成的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和找到满意的岗位感到渺茫,失业已经成为公众最揪心的头等大事。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劳动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使登记失业率有所下降,但仍有4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即415万大学毕业生、16…  相似文献   

13.
高中政治课有小论文练习;每一课后面的问答题严格地说来就是一篇小论文;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结合学习内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各种征文比赛,学生也往往要写小论文。可见,小论文在高中的政治课中无处不在。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如何认识小论文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地位?教师对小论文应持什么样的态度?怎么指  相似文献   

14.
1.案例的选择开展以《今日我说法》为主题的案例教学活动,首先要有相应的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中师生是随意举例,还是精选案例?是罗列案例,还是分析案例?案例从哪里选取?学生是怎样收集和选择案例的?案例的选择应当注意些什么?这些问题不解决,都将影响法律常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1)案例的选择要带有很强的针对性。新课标中强调的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密切联系中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63效性,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克服成人化和概念化的倾向。首先,案例的选择要结合学生实际。(略)其次,…  相似文献   

15.
2003年2月14日《文汇报》以《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试行方案定稿———高中“学分制”呼之欲出》为题,对明年将在全国各个试点高中进行“学分制”改革的情况做了介绍,高中学分制改革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2月26日该报又以《高中生开读大学课程·进才中学与三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为题,报道了上海市进才中学将大学课程引进校园,尝试构建大学与高中的课程通道,使大学学分向高中延伸的改革措施。由此而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于是,高中学分制改革问题,吸引了社会众多的眼光,是肯定?是犹豫?还是持反对意见?笔者对此作了追踪调查,仁者说仁,智者说…  相似文献   

16.
"残联,干着高兴,心里踏实." 记者:您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做到市残联理事长的,在这一职位上一待就是10多年,您对残联工作有什么样的体会? 杨惠春:我以前在县里工作过,也在乡里工作过,我知道老百姓心里是怎么想的.特别是残疾人,他们是生活最困难最无助的一群人,所以对他们的工作不要说大话空话,他们需要实实在在的好处,你让他们得到康复,或者帮他们找到一份工作,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事儿了.在残联这么多年来,我有一个职业追求,那就是宁干过头事儿,不说过头话.残联的工作不用唱什么高调和赞歌,你就踏踏实实做,想方设法让残疾人得到实惠比什么都强.  相似文献   

17.
邹波 《中国民政》2004,(3):20-21
在如何解决城镇退役士兵安置难这一问题上,主流的论点有两种.一种是强调退役士兵安置的政治性,要求政府继续以行政命令手段保底安置.这种观点我把它称作"第一条道路".另一种则主张给退役士兵适当的货币补偿,由退役士兵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这种观点我把它称作"第二条道路".本文提出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的"第三条道路".即:将高考与征兵相结合,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征兵,凡自愿在入高校深造之前服兵役2年的,可降低20分录取.服役期满后到高校继续学业,毕业后自主择业.这三条道路哪条能走通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周伟 《青年论坛》2002,(1):75-76
本文就有关大学学生工作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 :大学学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本任务 ;学生工作者本质上是教师 ;学生工作的根本精神是牺牲奉献 ;学生工作本质上是服务 ;学生工作最基本的原则是正面疏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现在,许多女性到了生育的年龄却不敢生,只为了那份怕丢掉的工作。因怀孕、生孩子而被单位无故辞退的女性不在少数,虽然有法律的保障,但此类现象还是层出不穷。为什么怀孕就得失业?要孩子就不能要工作?女性的工作权,生育权,拿什么来保卫呢?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个月,我国社会最热门的一个主题词就是中国梦,无论新闻媒体还是干部群众,都在淡中国梦,都把中国梦跟自己工作联系起来。如果有人问我的中国梦是什么?作为大学教师、一个文化人,我有三个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