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刑事诉讼的目的、价值及其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刑事诉讼的目的是指国家根据各种刑事诉讼主体的客观需要及其对刑事诉讼价值的认知所预先设计的、希望通过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而实现的理想的诉讼结果。刑事诉讼价值是指刑事诉讼程序本身所固有的、不依赖于刑事诉讼主体及其需要而独立存在的、能够通过刑事诉讼活动对国家、社会和所有公民的合理需要和要求的满足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特性。刑事诉讼目的与价值的联系在于 :刑事诉讼目的的产生是人们对刑事诉讼的价值进行认知、评价、选择的结果 ,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是刑事诉讼价值的体现。两者的区别在于 :刑事诉讼目的具有主观性 ,刑事诉讼价值具有客观性 ;刑事诉讼目的是人们从事刑事诉讼活动的起点和终点 ,刑事诉讼价值是人们价值认知的对象 ;刑事诉讼目的追求的程序公正是人的主观目标 ,刑事诉讼程序本身的公正性是其内在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价值与刑事诉讼目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正确、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以及各自内部的逻辑关系对立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存的刑事诉讼程序在控制犯罪、保障人权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要求也不断增强。因此,我国刑事诉讼价值与目的应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价值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弹劾式刑事诉讼向纠问式刑事诉讼、纠问式刑事诉讼向现代混合式刑事诉讼的历史更替过程,刑事诉讼价值发生了由古典的实现刑法目的价值和妨碍刑法目的价值并存的价值体系向单一的实现刑法目的价值体系、单一的实现刑法目的价值体系向现代的实现刑法目的价值和妨碍刑法目的并存的价值体系的历史嬗变。 相似文献
4.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在刑事诉讼上存在着侧重各不相同的价值观和目的选择 ,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学说 ;随着价值、目的用语的引入及对国外学说的借鉴 ,我国刑事诉讼价值与目的的理论也逐步确立并发展起来。通过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的评析 ,试图区分价值与价值观 ,澄清价值与目的用语 ,并揭示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刑事诉讼的价值与冲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刑事诉讼是司法者以国家名义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活动,其价值是实现国家的刑罚权,而刑事诉讼法是制约司法者的行为规则。其价值是保障司法公正,维护法制的社会基础。这种矛盾根本上是由于人之存在的有限性与个体性而决定的司法主体的二重性。赋予被告人、被害人等诉讼参与人以诉讼权利,是基于客观的认识规律与体现公民宪法权利的需要。司法权力的分工是基于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要求。无罪推定是对司法者的行为规则,而并不是刑事诉讼的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刑事诉讼目的、价值的定位及其实现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刑事诉讼价值问题上应确立程序内在价值优先的价值观;在刑事诉讼目的问题上应确立安全优先兼顾公正的目的观;两者并不矛盾。提出,为了实现我国刑事诉讼目的,体现刑事诉讼价值,必须完善现行刑诉法;设置科学合理的司法体制;使司法人员真正树立法律至上、公正司法的法律价值观;设置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8.
2012年3月14日,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新增了“技术侦查”相关规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反对者称技术侦查严重侵犯人权,在刑事诉讼法律层面的规定其实是对这种侦查措施的认可;赞同者认为技术侦查法治化是我国法治进程的一大进步.关于技术侦查的存废,学界已讨论多年,如何正确理解技术侦查与刑事诉讼价值的关系,对于正确规范及适用技术侦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技术侦查的存废,学界已讨论多年,如何正确理解技术侦查与刑事诉讼价值的关系,对于正确规范及适用技术侦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试论取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混淆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在证明标准和证据规则方面的差别 ,以刑事诉讼程序取代了民事诉讼程序 ,异化了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 ,不利于维护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 ,违背了程序正义的要求。由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存在与生俱来的不可克服的内在制度性缺陷 ,无法通过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来消除其弊端 ,未来应当彻底取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2.
行政刑法在我国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行政刑法在法律上兼具行政法与刑法的双重性质,行政刑法是国家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维护正常的行政管理秩序,规定行政犯罪并追究其行政刑法责任的特殊法律规范的总称。 相似文献
13.
试论刑事政策与国际刑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政策是对犯罪有组织的反应,国际刑法以研讨国际犯罪为己任,对国际犯罪的研究需要以刑事政策为视角。本文通过分析刑事政策的含义及其国际化特征与国际刑法的发展方向,在刑事政策的视野下,揭示国际刑法的发展趋势——刑事政策的国际刑法化与国际刑法的刑事政策化,进而把握刑事政策与国际刑法两者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14.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被诉人人权保障制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被诉人人权保障制度研究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本文论述了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制度的现状及不足,提出了设立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各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发展有了新的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存在很大差距,刑法及与刑法相关的法律中的环境刑事立法均有不足,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构筑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检察机关的刑事审判监督权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造成了刑事诉讼实践的紊乱。本文欲从历史的角度、比较法的角度以及实践的角度,对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审判监督权作一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审判监督权的改造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刑警是一种高应激的职业,在办案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紧张情绪,因此认识紧张、了解紧张、调适紧张情绪,使自己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才能应对日益复杂、繁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The setting of criminal cour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on of the criminal trial structure due to its visual and
vivid reflection of the legal position and relations among the three parties of litigation, i.e. the prosecuting party, the
advocating party and the judge. As a result of the influence of ancient “inquest” centered trial mode, lack of the defendant’s
right to silence and incomplete revolution of the criminal trial mode, the existing criminal court setting features an umbrella
shaped structure. To reform the criminal trial structure in China, we should eliminate the air of “inquest” from the existing
court interrogation mode, strengthen the hearing of evidence and set up a equiangular triangle shaped trial structure of neutral
trial, equality between the prosecuting and advocating parties and litigant orient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the Jurist Review, 2005, (2)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刑事诉讼中出现的行政问题及行政诉讼中出现的刑事问题,避免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审理结果的冲突,应将两类诉讼中的相关问题分为本诉附属问题与审判前提问题,允许法院刑事审判庭在特定情况下审理行政问题;在对同一行为究竟应承担刑事责任还是行政责任难以确定时,以“刑事责任优先”为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20.
论刑事证据的客观真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关于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与持不同观点者的辨析上,进行科学总结,并对此标准在运用中的利与弊进行剖析.着重从刑事证据本质特征及司法实践适用中的问题等方面,对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展开深入论证,以期对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